秋冬爲啥皸裂跟腳過不去

你有沒有這樣的困擾

腳後跟乾燥、粗糙

尤其在秋冬天氣乾燥時更加嚴重

就像裹了一層“砂紙”

穿脫襪子時常“勾住”襪子的面料

甚至腳跟還會出現裂口

很多人認爲

這是皮膚過於乾燥引起的

但其實真正的原因

可能沒你想象中那麼簡單

PART.01

後腳跟爲什麼會乾裂?

足部皸裂常見於足跟、足外緣等部位,其中足跟最好發,多見於中老年人。

根據皸裂的深度,會有不同臨牀表現。

裂隙限於表皮時,表現爲皮膚乾燥有龜裂,但沒有出血、疼痛等症狀;

當裂隙深達真皮淺層時,會出現輕度刺痛,或皮膚出現奇癢難耐的情況,完全忍不住地想要抓撓;

裂隙深達真皮中下部甚至皮下組織時,常引起出血和較嚴重的觸痛或灼痛。

腳跟皸裂與足跟部皮膚的特徵有關。

一方面,人的足跟部皮膚角質層較厚,缺乏彈性;另一方面,皮脂腺分泌的皮脂和汗腺分泌的汗液是滋養皮膚的重要物質,足跟部位皮脂腺和汗腺的數量本身較少,而皮脂腺的分泌受雄激素調節,汗液在天氣冷時分泌明顯減少,所以腳跟皸裂多見於老年人,且冬季高發。

此外,雙腳更易受到摩擦、牽拉等外界刺激,這些都可能破壞皮膚完整的結構,更易出現乾燥、皸裂等一系列足部皮膚問題。

PART.02

腳後跟乾裂可能是3種病

如果您的足跟部只是比較乾燥,並未出現任何疼痛、瘙癢的情況,可以適當增加足部的保溼措施。

選擇一些富含保溼成分的足霜或潤膚露,並在每天洗腳後堅持塗抹,若有明顯皸裂還可使用一次性保鮮膜配合保溼霜進行封包治療,有助於恢復足部的水油平衡。

可如果發現保溼不能緩解症狀,可能存在病理原因。

1.足癬

足癬是紅色毛癬菌、石膏樣毛癬菌等真菌感染足部皮膚引起的皮膚病。

具體表現:腳趾間的浸漬糜爛和足底的紅斑水泡鱗屑。一旦累及足跟,則表現爲局部皮膚增厚、粗糙,常單側發生或逐漸累及另一側,冬季常有皸裂、掉皮屑等症狀,夏季真菌更易繁殖,皮損會有擴大趨勢。

對於足癬,建議及時就醫,醫生會根據具體情況開具抗真菌藥物,多推薦外用抗真菌藥,效果不佳的患者需要口服抗真菌藥治療,並強調保持足部的清潔和乾燥,同時還應加強皮膚保溼。

2.溼疹

這是種慢性炎症性皮膚病。

具體表現:角化過度型溼疹常發生於手足掌及關節處,表現爲局部皮膚肥厚、粗糙,冬季時常發生皸裂。溼疹常常對稱發生,同時累及雙足,反覆發展,瘙癢明顯。

溼疹的發生可能與長期局部刺激等有關。

一些人可能對鞋子或襪子的材質過敏,長時間接觸後足跟容易出現瘙癢感。建議選擇透氣性好、棉質的鞋襪,並隨時更換乾爽的鞋襪,以減輕過敏引起的不適感。同時可以配合局部外用激素乳膏治療。

3.糖尿病足

糖尿病患者的周圍和自主神經常常發生病變,導致遠端血管硬化、血流緩慢,從而引起局部循環障礙,導致患者足部皮膚乾燥、皸裂。

糖尿病患者抵抗力較差,足部皸裂容易繼發細菌感染,發生足部潰瘍,嚴重者甚至需要截肢。因此,糖友需要格外重視,儘早採用治療和預防措施。

值得注意的是,當身體缺少維生素A或維生素E、維生素B3時 ,都有可能導致腳後跟乾裂的情況發生。

維生素A可以調節上皮組織細胞的生長,維持上皮組織的正常形態與功能,而維生素A的缺乏,會使上皮細胞的功能減退,導致皮膚彈性下降,乾燥粗糙,乾裂脫皮、失去光澤等。

維生素E具有抗氧化的作用,可促進皮膚新陳代謝,如果身體缺乏維生素E,可能會引起新陳代謝異常,導致皮膚乾裂、起皮。

如果人體缺乏維生素B3(煙酸),會導致皮膚的油脂分泌減少,也可能出現皮膚乾燥、粗糙、開裂等情況,甚至引發炎症。

另外,如果患者長期久坐久站或缺乏體育鍛煉等,可導致腳部血液循環變差,皮膚失去活力,皮脂分泌也會受到影響,從而造成腳部缺乏水分和油脂,出現腳部乾燥,甚至開裂等現象。

PART.03

如何預防足部乾裂?

1. 避免足部外傷,注意足部防護:針對經常浸泡手足作業者,應注意對手足的日常保護,平時儘量避免局部外傷和細菌感染。

2. 注意足部保暖防寒:選擇鞋子時,以鬆軟保暖,大小合適爲宜。對於老年人應注意足部保暖,冬季沐浴後可塗敷稀釋甘油、凡士林、維生素E乳膏等,使皮膚保持潤。

平時減少用鹼性過強的肥皂或藥皂等,注意保護皮膚,經常用熱水泡腳,水溫以40℃左右爲宜,泡腳時可加入適量白醋,起到軟化角質層和殺菌作用。泡腳時,對於有老化的皮膚和增厚的角質宜及時削去,清洗完及時擦乾,再外用凡士林、維生素E乳膏等。

3. 注意飲食合理搭配,適當補充維生素:在乾燥寒冷的季節宜多吃油脂,多吃富含各類維生素的食物及多飲水。

平時還應注意飲食營養及多樣化,多吃水果和蔬菜,多飲水,適量攝入富含蛋白質的食物,保持皮膚的水分和彈性,可預防足部皸裂的發生。

各位新老讀者:

因爲微信公衆號文章推送規則的改變,導致很多粉絲無法第一時間接收到最新更新文章。爲防走丟,建議您:

1.點開大河健康報(id:dhjkb999),點擊右上方“三個點”(•••)2.點擊“設爲星標”

3.出現“黃色星標”後,以後文章都會第一時間發送到您的手機。

關注大河健康報,求醫問藥健康防治全知道。

動動小手,每個人做好自己的健康第一責任人。

溫馨提醒:如您有需要,可進羣諮詢獲取醫藥健康知識、健康管理、尋醫問藥等健康服務,掃碼入羣,獲取最新信息↓↓

值班丨王麗娜

統籌丨安 偉

編輯丨劉廣輝

版權聲明

本文來源 生命時報、有來醫生、中日醫院皮膚健康驛站