全國政協委員張斌:當前房地產政策的首要着力點,應放在穩住現金流上

“當前經濟運行的主要矛盾是有效需求不足。抓住了有效需求不足這個‘牛鼻子’,很多其他困難和挑戰會迎刃而解。提高有效總需求,無論是擴大消費還是投資需求,都要落實在信貸增長上面。”全國政協委員、中國金融四十人論壇(CF40)資深研究員、中國社科院世界經濟與政治研究所副所長張斌,在今年的兩會提案中圍繞提高有效總需求提出了政策建議。

今年的政府工作報告提到,要強化宏觀政策逆週期和跨週期調節,繼續實施積極的財政政策和穩健的貨幣政策,加強政策工具創新和協調配合。

張斌在近日接受第一財經記者採訪時強調,今年貨幣、財政政策力度都應大一點,以更大逆週期政策力度,釋放經濟增長活力。具體來看,擴大信貸規模可以在三個方面發力:一是擴大政府舉債增加支出,政府舉債總規模不低於11萬億元;二是貨幣政策進一步發力,社會融資規模增速達到11%以上;三是供求兩端同時發力穩住房地產市場。

聚焦房地產問題,過去兩年多來調控政策不斷優化,但效果不及市場預期。張斌認爲,當前房地產政策的首要着力點還是要放在穩住房企現金流上,這對銷售、投資信心恢復以及“保交樓”推進都至關重要。

政府舉債總規模不低於11萬億元

張斌認爲,提高有效總需求,無論是擴大消費還是投資需求,都要落實在信貸增長上面。信貸上去了,居民、企業和政府口袋裡面的錢變多了,支出和收入才能上去,盈利和投資跟着上去。

回顧2023年,從政府主導支出、私人部門支出、淨出口三大支出主體來看,需求不足的最主要拖累是政府主導支出增速下降,而不是私人部門支出增速下降。

據張斌測算,實現2024年5%左右的經濟增長目標,需要的廣義財政支出(公共財政支出+政府性基金支出)規模約爲40萬億元,政府至少需要舉債11萬億元纔有望實現目標。他強調,政府舉債11萬億相當於GDP的8.2%,不會威脅財政可持續性。

關於政府支出對私人部門的擠出效應,張斌認爲,我國目前通脹率較低,私人部門儲蓄大於投資,政府舉債增加支出能更充分地利用私人部門不能充分消化的經濟資源,不會帶來通貨膨脹,會擠入而非擠出私人部門支出。

從政府工作報告表述來看,張斌認爲,今年的財政政策是在加力的。報告提到,今年赤字率擬按3%安排,赤字規模4.06萬億元,比上年年初預算增加1800億元。預計今年財政收入繼續恢復增長,加上調入資金等,一般公共預算支出規模28.5萬億元、比上年增加1.1萬億元。擬安排地方政府專項債券3.9萬億元、比上年增加1000億元。從今年開始擬連續幾年發行超長期特別國債,專項用於國家重大戰略實施和重點領域安全能力建設,今年先發行1萬億元。

“一般公共預算財政支出加上政府性基金預算支出,合計超過40萬億元,同比增速8%,如果能實現,對GDP增速將會起到拉動作用。”張斌分析說。

社會融資規模增速達到11%以上

對於貨幣政策,張斌在提案中建議,一是要明確宣佈核心CPI達到2%左右的通脹目標,以此引導社會預期,增加消費和投資。二是把真實利率降下來,創造利於私人部門投資和消費支出的貨幣政策環境。三是用足用好PSL(抵押補充貸款)政策工具支持保障性住房建設、“平急兩用”公共基礎設施建設和城中村改造。

從政府工作報告來看,今年設定的經濟增長目標是國內生產總值增長5%左右;通脹目標爲居民消費價格漲幅3%左右,與去年目標一致。

張斌測算,實現5%的經濟增長目標需要新增社會融資規模約44.8萬億元,對應的社會融資規模存量增速爲11.4%,需要3萬億元左右的PSL。

驅動社融增長,需要從“量”和“價”上創造條件,市場密切關注貨幣政策的空間。不少分析認爲,當前匯率掣肘因素在減弱,但銀行業淨息差已收窄至1.7%以下,對降息形成較大約束。

但張斌認爲,當前選擇降息利大於弊。降低政策利率帶來的不僅是企業融資成本下降,同時也是金融機構的融資成本下降,並不必然壓降銀行息差;在更低的融資成本環境下,金融機構的貸款需求會提升,壞賬率下降、所持資產價值提升對金融機構的資產負債表改善均有很大幫助。

關於總量政策與結構性政策,張斌過去一直主張,總量的信貸政策就是最有效的貨幣政策。“爲了實現總量目標,要優先考慮幅度大一些的總量工具,結構性政策工具可以作爲補充支撐;爲了實現結構性目標,可以多用一些結構性工具,我們央行也在不斷探索,這需要結合國情去嘗試,但財政政策可以做到的,還是建議優先考慮財政政策。”張斌對記者表示。

3月6日下午舉行的全國兩會經濟主題記者會上,央行行長潘功勝表示,中國貨幣政策工具箱依然豐富,貨幣政策仍有足夠空間。

潘功勝表示,總量上保持合理增長,後續仍有降準空間;價格上繼續推動社會綜合融資成本穩中有降,把維護價格穩定、推動價格溫和回升作爲貨幣政策的重要考量,統籌兼顧銀行業資產負債表健康性;結構上更加註重提升效能,進一步提升貨幣政策對促進經濟結構調整、轉型升級、新舊動能轉換的效能,發揮好結構性貨幣政策工具的激勵帶動作用,與其他政策一道,形成做好“五篇大文章”的政策合力,約束對產能過剩行業的融資供給,更有針對性地滿足合理消費融資需求,同時盤活存量金融資源,着力提升資金使用效率。匯率上,保持人民幣匯率在合理均衡水平上基本穩定。

房地產政策着力點要瞄準主要矛盾

張斌兩會提案中的另一個重要建議是,從供求兩端同時發力穩住房地產市場。

“穩住房地產才能穩住宏觀經濟。”張斌表示,穩住房地產,一方面是通過政府信用背書和監管政策調整,幫助房地產企業恢復正常融資渠道;另一方面是通過取消限購,降低房貸利率、對首套房購房者採取優惠貸款利率,幫助開發商化解商住樓、車位等沉澱資產等措施,改善房地產企業現金流。

過去兩年多來,房地產調控政策不斷優化,新的政策陸續出臺,但市場向下調整的幅度超出預期。不過隨着“保交樓”政策不斷髮力,房企項目融資難題有所緩解,尤其今年1月開始加速推進的城市房地產融資協調機制,已經取得重要進展。

但關於“救項目”還是“救企業”的政策支持路徑,市場一直存在分歧。張斌此前就提出建議,要儘快轉變以“保交樓”和“屬地原則”爲主的房地產債務處置思路,採用更具全局性、系統性和適用於處置金融風險的方式來處置房地產企業。

張斌認爲,當前房地產最突出的問題仍然是房企的現金流斷裂風險,穩不住房企現金流就很難穩住房地產市場,“暴雷”擔憂對銷售、投資端信心恢復,乃至“保交樓”都較爲不利。“政策要發揮效用,還是要瞄準這個最主要的矛盾,政策着力點應該放在儘快穩住房企現金流上。”他說。

張斌對記者表示,在靠企業自身很難化解當前困境的情況下,外部力量的介入就顯得非常重要,一些階段性的救助在國際上有經驗可循。具體從實踐來看,他建議,政府可以通過收購房企資產、購買債券、引導重組等階段性舉措打破惡性循環,待行業回到正軌再重新做調整。

今年的政府工作報告中,房地產工作主要放在“有效防範化解重點領域風險”框架下進行部署。張斌認爲,這體現了政府對房地產風險防控與處置的高度重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