拳擊職業化系列(三)國內現況 只聞樓梯響成常態
▲臺灣每隔一段時間,都有推動職業拳擊的口號出現,但最後又無下文。(圖/資料照/達志影像/美聯社)
雖然除棒球外,職業運動在臺灣推廣都寸步難行,更何況是拳擊,但仍常有推動職業賽的消息傳出,卻常無下文,今年由臺北市體育總會拳擊協會理事長郭枝來發起的「臺灣職業拳擊組織」,要在9月進行海選。
郭枝來所推動的職業賽,去年以掛名WBC(World Boxing Council,世界拳擊理事會)臺灣職業拳擊新人王海選賽爲名,預計在9月展開後因故延期,今年的記者會上,又宣佈於3月舉行。
不過當時獎金數字還有一些選手相關待遇,都還未定案,且要在6月展開賽季,12月選出金腰帶,但賽事雛形未見規劃,那場在2月16日的記者會上,還有WBO(World Boxing Organization,世界拳擊組織) 中國區冠軍徐雀站臺,但問不出相關細節。
另外在2015年,也有高雄市拳擊委員會要成立臺灣職業拳擊聯盟,但其實在2004年就已經傳出過消息。
不願具名的教練私下透露,其實每隔一段時間,都有推動職業賽的聲音出現,到後來又不了了之,臺灣職業拳擊並不好推展,有缺乏資金與市場過小的問題,並指出,臺灣最像職業賽規模的是全運會。
除了不時有高喊推動職業賽,但常不了了之的情況,還有一個現象是,賽事上路或籌備時,甲組選手不願參加,過去不少國手級選手被找上,但都婉拒參賽,有些雖然給出不低價碼,多半覺得沒保障或沒意義而拒絕。
正因如此,本專題系列,纔會以站在拳擊運動的推廣,提升選手國際賽競爭力,以及獎金制盃賽立場出發,養出的好手多,國際賽成績有起色,尤其是男子選手,當受到的關注一多,就爲推展職業化多一分助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