全球極端氣候 北市軟硬兼施多管齊下防災

於建築物及停車場出入口設置防水閘門(板),第一時間做好自主防災。(臺北市政府工務局提供)

全球氣候變遷,極端暴雨成爲新常態,並已在世界各地普遍發生,以今年爲例,6月印度德里洪災,記錄到228mm/日的豪大雨,是當地88年以來的單日最高雨量。臺灣亦然,今年7月10日一場午後雷陣雨,北市多處時雨量就飆破100毫米,10分鐘雨量達34毫米,造成市區多處積水。氣候變遷帶來的挑戰,已經迫在眉睫,北市工務局水利處透過軟硬兼施和公私協力的方式,多管齊下提升整個城市的降雨容受力,來保障民衆生命財產的安全。

在硬體方面,水利處持續推動防洪工程,針對近期信義區的0710強降雨事件,已擬定短、中、長期改善方案。 包括:提升東大排左岸護岸高度、吳興街284巷39弄50年老舊側溝疏通、吳興街600巷社區山坡地之截流設施、沉砂池清疏及吳興街284巷分流排水設施及虎林街區域的分流排水設施……等,以避免類似的短延時強降雨,再次溢淹至鄰近民宅。

另水利處檢視全市集水分區過去較易重複發生積水的區域,優先安排提升排水系統降雨容受度規劃設計及施工,針對士林、大同、百齡和中山集水區,陸續推動福林治水園區新建工程、大龍抽水站擴建工程、百齡抽水站新建工程以及中山抽水站擴建工程等,以提升降雨容受度。

加入北市水利處LINE,輕鬆掌握水情即時防災。(臺北市政府工務局提供)

在軟體方面,臺北市率全國之先,108年就完成全市抽水站自動化操控的目標,在緊急的情況下,抽水機可以透過電腦來運作,增加抽排水的效率。除此之外,面對極端氣候首要就是掌握情報,水利處已建構了完整的水情資訊網,水情相關資訊站點高達400處以上,除水利處之雨水下水道監測站214處、防汛監測攝影機81處、雨量監測站42處、河川水位監測站33處外,並與中央氣象署、第十河川分署、工務局大地處等單位共享水情資訊,以即時掌握各區雨量及水位情況。

災情發生時,公部門的資源有限,要發揮最大的防救災動員力量,勢必需要結合社區民衆力量。水利處每年成立3處防災社區,舉辦社區自主防災演練,截至112年底,已完成15處自主防災社區的推動工作。 對於0710強降雨事件中信義區受災的裡,水利處也將輔導加入自主防災社區的行列,提升第一線防災的能力。

另外,北市已於113年1月1日開始,針對本市公共建築設施推動防洪基準線,將劃設標準納入公共建築設施的設計原則,防洪基準線最低標準就是基地地面高程至少加30公分,以減少積水溢入建築物室內的風險。未來期望民間新建築案亦也能採用防洪基準線興築,共同提升建物保護能力。

加入北市水利處LINE,輕鬆掌握水情即時防災。(臺北市政府工務局提供)

極端降雨的強度越來越大,要結合科技防災的資訊,才能掌握關鍵的黃金時間來因應災情,因此水利處推薦民衆加入「戀戀水綠 臺北水利」官方LINE,點選「警報器訂閱」,訂閱民衆所在的行政裡,日後當訂閱區域出現水情警戒時,系統將主動推播警報資訊,民衆可即時架起防水閘門或沙包,阻擋洪水淹進一樓住家或地下室,另也可以提前把水溝蓋上的雜物樹葉……等清空,有效減少災害的發生機率。(臺北市政府工務局廣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