全球央行觀察丨超級央行周結束 各類資產劇烈波動

過去一週,分別有日本央行、美聯儲和英國央行等重要央行舉行議息會議。但議息結果卻不盡相同。其中,日本央行宣佈加息,美聯儲宣佈維持基準利率不變,而英國央行則4年來首次降息。

與之相對應的,則是過去一週全球資本市場的狂風暴雨,各類資產經歷劇烈波動。

匯率市場方面,日本加息加速扭轉日元走勢並創下2022年以來單週最大漲幅,日元兌美元一週升值4.9%,兌歐元一週升值超過4.5%。日本股市則連續兩天下跌,日經225指數單週下跌4.6%,週五甚至出現了5.81%的暴跌。

美聯儲雖然仍然按兵不動,但美聯儲主席鮑威爾暗示“9月可能加息”,再加上隨後公佈的就業數據不理想,大型科技股業績不及如期,讓投資者對美國經濟前景出現擔憂,美股延續了前兩週的下跌態勢。其中,納斯達克指數單週下跌3.35%,知名芯片企業英特爾週五更是大跌26%,創下40多年來最大跌幅。歐洲股市也出現大跌,斯托克600指數週五收跌2.7%,爲一年多來最大跌幅。

全球金融市場最大的幾家中央銀行決策對金融市場的影響力體現得淋漓盡致。

如何理解全球金融市場這種劇烈波動?

一個基本的邏輯是,日本央行和美聯儲是全球金融市場的兩個極端。日本央行延續多年的零利率,給全球市場源源不斷提供了資金。這從去年到今年上半年,日元一貶再貶,連創新低就能看出。而美聯儲自從去年以來一直維持着5.25%—5.5%的超高利率。對於全球逐利的流動資本而言,從低收益轉向高收益是自然而然的。

但現在,“事情正在起變化”。

日本央行從今年3月起結束負利率,然後7月開始再次加息。日本央行行長植田和男預計,今年仍然有繼續加息的機會。與之相對應的,則是美聯儲降息“箭在弦上”。而一旦美聯儲開啓降息週期,次數不會是一次兩次,幅度也不可能是幾個基點。

一旦資本流動的邏輯發生變化,投資者能做的就是尋找更安全的地方。歐美國家在長期高息的環境下,實體經濟已經氣喘吁吁。英國央行行長、加拿大央行行長都在公開場合說過,企業的壓力確實非常大,是時候讓它們喘口氣了(降息)。

就金融市場而言,美國國債市場可能隨着降息而走強,而此前一度掀起貨幣保衛戰的新興市場則有可能成爲最大的受益者。

責編:葉舒筠

校對:冉燕青

版權聲明

證券時報各平臺所有原創內容,未經書面授權,任何單位及個人不得轉載。我社保留追究相關行爲主體法律責任的權利。

轉載與合作可聯繫證券時報小助理,微信ID:SecuritiesTimes

" Type="normal"@@-->

END

" Type="norma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