全臺「土逗鳥」普查 雲林佔1萬3829只居冠!

▲小辮鴴通常分佈於歐亞大陸及北非地區,每年11月至隔年2月會飛抵臺灣過冬。(圖/雲林縣野鳥學會提供/楊楨淇攝影)

記者王悉宇/雲林報導

雲林縣野鳥學會攜手農業部生物多樣性研究所(生多所),昨(19)日舉行一場盛大的小辮鴴(土豆鳥)普查活動。來自全國各地的鳥友志工逾200人蔘與,此次普查顯示,全國小辮鴴數量約爲1萬6029只,其中雲林縣佔了1萬3829只,這一數字不僅創下了過去17年來的新高,也讓衆多鳥友感到驚喜與滿足。

小辮鴴通常分佈於歐亞大陸及北非地區,每年11月至隔年2月會飛抵臺灣過冬。在臺灣,特別是中部平原的農耕區,成爲了牠們的主要過冬地點。由於這段期間正值雲林縣花生(當地俗稱土豆)收成,農民會進行水田灌溉,這些水田成爲了小辮鴴覓食的理想場所,因此得名「土豆鳥」。牠們的鳴叫聲像貓叫,因此又被當地人俗稱爲「田貓仔」。

▲被譽爲「土豆鳥故鄉」的雲林縣元長鄉,今年觀察到6027只小辮鴴。(圖/雲林縣野鳥學會提供/楊楨淇攝影)

自2009年起,雲林縣野鳥學會便開始組織土豆鳥的普查工作,並於2012年得到生多所的支持和加入,進一步擴展至雲林以外的其他縣市,旨在更精確地瞭解來臺灣過冬的小辮鴴族羣。今年是普查舉辦的第17年,全國志工齊聚一堂展開一天的觀察活動,活動中設置了小辮鴴的彩繪展示和猜猜樂等互動環節。

初步統計顯示,全國共觀察到1萬6029只小辮鴴,其中雲林縣有1萬3829只,彰化1651只,嘉義328只,臺中146只,宜蘭71只,花蓮4只。相較前一年,全國小辮鴴數量增加了2917只,而云林縣更是增加了3109只,再度刷新了歷年紀錄。尤其是被譽爲「土豆鳥故鄉」的雲林縣元長鄉,今年觀察到6027只小辮鴴。

▲小辮鴴普查原本是一項公民科學活動。隨着生多所的加入和多年的努力,這項活動已逐漸走向科學化和標準化。(圖/雲林縣野鳥學會提供/楊楨淇攝影)

雲林縣野鳥學會理事吳崇漢表示,大約有9成的小辮鴴會選擇在雲林過冬。觀察顯示,這可能與雲林縣大部分地區爲農田有關,這些地區土壤富含蚯蚓等食物,再加上平坦的地形,爲小辮鴴提供了理想的過冬環境。尤其是在水田灌溉後,這些地區更能見到牠們的蹤影,有時甚至可以看到牠們繞過稻苗,捕食地裡的昆蟲。

生多所生態性經營組長林瑞興表示,小辮鴴普查原本是一項公民科學活動。隨着生多所的加入和多年的努力,這項活動已逐漸走向科學化和標準化。這些年來,普查不僅提升了人們對生態的關注,還促進了社區間的聯繫,並將小辮鴴轉化爲雲林縣的重要地方特色和資源。這樣的轉變不僅讓農民更加了解生物與環境的重要關係,也爲生態保護帶來了重要的進展。

▲小辮鴴通常分佈於歐亞大陸及北非地區,每年11月至隔年2月會飛抵臺灣過冬。(圖/雲林縣野鳥學會提供/楊楨淇攝影)