缺法律支持…捐腦病友無喪葬補助 衛福部長允諾爭取修法

臺灣腦庫學會今天舉辦年會,衛福部長邱泰源(前排左四)允諾,將會研議如何修法支持腦庫。記者林琮恩/攝影

臺灣腦庫去年11月成立,設置於臺大醫學院地下室。臺灣腦庫學會今天舉辦年會,理事長謝鬆蒼表示,截至今年8月15日,已有8名民衆完成捐腦,30人完成同意書簽署,但捐腦尚無法規支持,不像器捐民衆可以獲得喪葬補助、捐贈證明等,希望政府在法制上提供協助。衛福部長邱泰源允諾,將會研議如何修法支持腦庫。

謝鬆蒼表示,簽署同意書的民衆,包括運動神經元疾病患者、小腦萎縮症患者、脊髓性肌肉萎縮症患、巴金森氏症患者與正常人,完成捐腦者,則有運動神經元疾病、小腦萎縮症患者、非典型巴金森氏症患者與正常人;腦庫提供其中1名簽署捐腦罕見疾病病人次世代基因定序(NGS)檢測,爲該名病友找到病因。

年會開始前,與會學者與官員共同爲8名捐腦病人默禱1分鐘。謝鬆蒼表示,腦庫成立之初,很擔心「有庫無腦」,但成立2、3周內即有病人捐腦,感謝病人與家屬的大愛,讓腦庫不只有攝氏零下80度的冰箱,而是有人文溫度的腦庫。不過,因無法進行移植,捐腦目前還未被納入器官捐贈相關法律,家屬因此無法獲得喪葬補助,也有人反映,在殯儀館被要求提供證明,希望政府比照器官捐贈,以法制支持,給病友一點溫暖。

中研院士陳建仁以影片致詞表示,爲促成腦庫成立,謝鬆蒼曾至中研院與他討論對策,當時想到除體制內資源,也成立體制外的民間團體,在謝鬆蒼等人奔走下,臺灣腦庫協會順利成立,臺灣腦庫也在去年正式揭牌,希望腦庫對全球科學探索、腦疾病藥物做出貢獻,感謝病友以大愛、關懷的心情,讓腦庫成爲有溫度的腦庫。

國家衛生研究院院長司徒惠康表示,臺灣腦庫協會前身腦庫推動小組成員張棟樑,曾與病友團體至國衛院對談,提到臺灣學界、患者家屬均有意願推動腦組織捐贈,但捐腦不僅是醫療問題,更涉及法規、社會、宗教層面,問題相當複雜,國衛院將腦庫成立,納入論壇討論,邀集謝鬆蒼、已故臺北榮總教授宋秉文等人,共商腦庫推動事宜。

司徒惠康表示,自己去年至日本高齡長壽研究中心參訪,當地腦庫成立時間早,已經收納逾300例腦組織、完成近5000例切片,成爲全球重要資源,臺灣腦庫起步雖慢,但相信很快會有新的進展,讓臺灣完成生物醫學領域最後一塊拼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