RCEP生效 臺灣須直球對決CPTPP
(中新社)
涵蓋中、日、韓,全球第2、第3、第10大經濟體與東協新興市場的《區域全面經濟夥伴協定》(RCEP)今年起生效,形成一個人口最多,貿易額與《美墨加協定》、歐盟比肩的自由貿易區。區域經貿整合是時代趨勢,臺灣雖因政治因素無法加入RCEP,但《跨太平洋夥伴全面進步協定》(CPTPP)還有機會爭取,以外貿爲經濟支柱的臺灣必須正面迎戰,突破各種國際政治障礙與貿易條件障礙,開創下一階段國家發展的機遇。
參與自由貿易組織有助於降低成員國間的貿易障礙,促進組織內成員國家間貨品、服務、資金與人才的互通有無。RCEP生效後,成員國間預計有65%的商品可以獲得零關稅優惠,未來20年還將陸續擴大至90%商品零關稅。相較之下,對非成員國就形成了貿易障礙,例如較高的關稅、受限制的人才跨境職業與企業投資許可。
研究指出,RCEP生效後對臺灣部分傳產如石化、鋼鐵、工具機與紡織業可能形成壓力。未來臺灣相關貨品進入RCEP國家,光是關稅因素就可能使得臺灣產品銷往中國大陸的價格競爭力不如東協國家,臺灣產品銷往東協的價格競爭力可能不如中國大陸。而臺灣在消費品品牌的佈局又不如日、韓或者紐、澳。因此對於臺灣中南部、中小企業的競爭力與衆多勞工的生計難免造成影響。
但誠如中經院臺灣WTO中心資深副執行長李淳所分析,臺商在過去十多年間,陸續前往東南亞佈局,且臺灣對RCEP成員國出口70%以上免關稅,因此RCEP生效後,對臺灣影響應屬有限。
另方面,從市場改革與產業發展面觀之,臺灣自加入WTO後,關於市場自由化、法規透明化、體制改革等發展都達到一定水準;因此臺灣面對新世代的AI、資通訊、生技或電子商務等涉及知識經濟的前瞻產業趨勢,更應從發展服務貿易與高新技術產業的角度切入,打造臺灣成爲更高品質的供應鍵價值市場,鞏固臺灣產業的全球競爭優勢。
因此,對於技術性貿易壁壘、服務貿易、智慧財產權、政府保護措施,乃至於勞工條件、環境保護有更高要求的CPTPP應是臺灣推動臺美、臺日與臺歐雙邊自由貿易協定外最重要的多邊經貿戰略佈局。
然而,臺灣自去年9月22日正式遞案申請加入CPTPP後,還必須面對「入會工作小組」與「CPTPP執委會同意入會申請」這兩大需要成員國共識決的關卡。只要有一個國家不同意,臺灣便無法加入。
雖然臺灣有自信符合CPTPP的參與資格,但我們也都清楚臺灣的國際空間無法迴避中國的干預。而11個CPTPP成員國中,東協國家以及秘魯是最可能受到中國影響的CPTPP成員國。當兩岸關係變成國際政治問題和經貿談判障礙時,臺灣不可避免地需要和較密切的盟友如日本、新加坡、紐西蘭,乃至於美國或英國進一步合作,透過友邦促進臺灣與CPTPP各成員國的溝通,以期推動後續入會進程。
至於國內產業因應方面,歷史經驗告訴我們,保護只能起到階段性的作用,競爭纔是促進升級、開創新局的長久之道。以外貿作爲經濟支柱的臺灣沒有迴避國際自由貿易的空間。
四大公投剛剛落幕,國人給了執政黨機會,一個開放爭議貿易品項換取締結貿易協定的機會。而我們也必須認識到,美豬對「臺美貿易協定」而言只是入場券,福島食品對日本是否支持臺灣加入CPTPP而言也只是未定之數。
單憑政府之力不足以解決加入CPTPP所需的政治、經貿談判難題,期待朝野同心,更期待政府、學界、產業界、僑界共同爲臺灣爭取開創新局。(作者爲臺灣產經建研社理事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