人民幣全球支付創新高 穩居第四大貨幣
俄羅斯被排除在美元體系以來,人民幣使用量不斷上升,根據環球銀行金融電信協會(SWIFT)國際結算系統數據,人民幣7月在全球貨幣支付份額創新高,佔比增至4.74%,穩居第四位;這也是人民幣連九月維持4%以上的佔比,凸顯在國際貨幣體系中的地位。
觀察者網引述香港南華早報報導,SWIFT數據顯示,今年7月,美元佔全球支付的47.8%,其次是歐元(22.5%)和英鎊(7%),人民幣佔比4.74%,穩居全球第四大活躍貨幣。同時,人民幣還以6%的份額佔據全球貿易融資市場的第二把交椅,高於歐元的5.8%,僅次於美元的83.2%。
報導稱,SWIFT支付數據是衡量國際貨幣相對地位的重要指標,其他指標還包括在外匯市場、商品交易和政府外匯儲備中的使用頻率。數據顯示,與6月份相比,以人民幣結算的支付金額增長13.4%,超過了所有貨幣10.3%的增幅。
南華早報指出,自俄烏衝突爆發之後及俄羅斯被排除出美元體系以來,人民幣的使用量一直在上升。去年,中俄貿易額達到創紀錄的2400億美元,其中絕大部分是以人民幣或盧布結算的。與此同時,巴西等新興市場國家也表示,更願意接受中國的貨幣。
渣打銀行大中華及北亞區首席經濟師丁爽表示:「儘管面臨貶值壓力,但人民幣的國際化進程今年仍在推進,海外使用在增加。」
渣打銀行的一項人民幣全球化指數也追蹤人民幣的國際使用情況,該指數在2023年強勁增長33%之後,今年繼續增長,與SWIFT支付數據一致。
丁爽認爲,在地緣政治緊張局勢不斷加劇的情況下,「全球南方」國家希望避免過度依賴美元,人民幣在擴大其全球角色方面處於有利地位。但他也同時提醒,在人民幣國際化達到一定程度後,想要進一步突破也存在一些困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