人民日報社退休幹部傅振國——投身美麗鄉村建設

受到習近平總書記親切接見的第二天,湖北省黃岡市白蓮鎮長嶺崗村傅家灣黨支部書記傅振國,就帶着全國離退休幹部先進個人的榮譽證書,趕回傅家灣。

傅振國退休前是人民日報高級記者,對他來說,退休是人生的新起點。從17歲參軍入伍離開家鄉,他心頭一直縈繞着爲家鄉做實事的願望。2017年3月,侄女傅秀麗邀他回鄉共建美麗鄉村,瞬間點燃了他的熱情。當年4月5日,傅振國重返位於鄂東的小自然村,毅然投身美麗鄉村建設。

傅家灣有50多戶人家,250多口人。他回鄉第一件事,就是踏遍傅家灣每一寸土地,考察周邊的鄉村建設示範村。從此,他每年平均11個月蹲在這裡,“觀察、摸索、試驗、失敗、又試驗,時而歡欣,時而頭痛,經常失眠”。

爲拓寬村中一條狹窄的土路,他在村裡第一次發動村民捐款,籌集了近11萬元。之後,他和鄉親們一起清理了水渠、平整了道路,修建了涼亭、建起了公園,裝上健身器材,圍牆也煥然一新。

曾在北京生活多年的老傅,每到深秋,都會徜徉在遍植銀杏的街巷。回到家鄉,他萌生了在傅家灣建一條銀杏大道的想法。說幹就幹,他發動親朋好友,每人捐500元植一棵樹。一呼百應,鄉親們很快彙集捐款,在外打拼的鄉賢、熱衷鄉建事業的企業家也紛紛伸出援手,湊夠了種植銀杏樹的資金,這條大道也被命名爲鄉音大道。

村容村貌提升了,但真正讓農民富起來,還需要產業的支撐。於是,傅振國和鄉親們一起辦起傅家灣農業專業合作社,成立了理事會,改變過去一家一戶的小農經濟,有計劃地引入試種經濟作物,幫助農民增收。

最近,老傅又在籌劃着村裡的土壤改良。在專家指導下,他在傅家灣附近的山上找到了富含微量元素的海底沉積岩。今年開春以後,就要動員各家各戶在菜地裡改良土壤種上菜。通過引種有機菜等經濟作物,慢慢打開銷路,幫村民增收。

“最開始,我計劃回鄉3年,現在已是第三個3年。”傅振國說,“我對未來又有了詳細的籌劃,會踏踏實實幹下去。” (經濟日報記者 楊學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