人造雨解旱情? 氣象專家彭啓明:不要期待太多

▲爲解旱象水利署23日在5個水庫同步實施人工增雨作業。(圖/明德水庫工作站

網搜小組綜合報導

臺灣水情吃緊,正面臨近67年以來最嚴重旱災,適逢東北季風影響,23日北部及東北部地區陣雨雷雨天氣經濟部水利署在桃竹苗地區5個水庫同步實施人工增雨作業,各水庫增加數日供水量氣象專家彭啓明提醒,造雨只是把溼的毛巾盡力擠多一點水,呼籲民衆「不要期待太多」,仍要用心省水

水利署趁東北季風影響北臺灣,在桃、竹、苗地區5個水庫同步實施人工增雨作業,分別是明德、石門寶二永和山和鯉魚潭水庫,希望增加10%至15%降雨石門水庫人員上午燃燒焰劑,進行人工增雨(稱人工造雨)作業,大壩燒2支,霞雲坪燒2支,總共4支。焰劑燒完20分鐘左右,石門水庫壩頂就開始下大雨,由於雨水開始往集水區降下。

截至晚間爲止,地面空中人工增雨作業似乎奏效,位在北部的石門、寶二、永和山等水庫均有進帳,約新增1至5天供水量。經濟部次長楊偉甫表示,據中央氣象局雷達回波圖,晚上雨應該會繼續下,若是如此還能再提高水庫入帳。

▲雖然有降雨進帳,石門水庫蓄水率仍處低檔。(圖/行政院提供)

氣象專家彭啓明23日傍晚更新臉書,指有媒體報導「人造雨奏效」,不過從國際上氣象文獻實驗觀測統計,人造雨僅增加10%至15%降水,「且地面造雨的效益還比不上飛機或其他工具。」他補充,雨本來就會下,因此很難估計是原本的降水還是人造雨增加的。

彭啓明解釋,人造雨就像是「擠毛巾」,只是儘量用力擠多一點水下來,原本很溼的毛巾自然會滴水,但若毛巾是乾的,再怎麼擠也沒用。他提醒民衆,人造雨無法解決旱象,還是要用心省水、找到新的水資源管理方式,「大家不要期待太多」。

▼氣象專家彭啓明以「擠毛巾」解釋人造雨。(圖/翻攝自彭啓明臉書)