S7 和 SU7 之間,差了不止一個老餘
一句「爲什麼很多車還要用手機支架」,餘承東和雷軍在汽車圈的碰撞正式開始。
4 月 11 日的智界 S7 發佈會上,餘承東一句「爲什麼很多車還要用手機支架,我也搞不明白,後來明白了,原來是車的導航性能不行,裝支架用手機導航」,順便秀了一把自家鴻蒙車機;
作爲迴應,雷軍在微博上的「關於小米 SU7 原裝手機支架設計」的投票,則展示了一把傾聽用戶需求 Plus 版。
雙方的一來一回,讓手機支架這個「傳統汽車時代」的遺留產物,又一次到了智能化的舞臺中央。其實雙方 battle 的,又何止是手機支架?
在北京合生匯地下二層,與小米汽車之家緊挨着的門店正是華爲。上週,這個鄰居搬來了臺新產品——智界 S7:兩款同級的尺寸和價格定位,同樣的純電轎車,展車相隔不到 10 米。
儘管在互聯網上,華爲的擁躉們和小米的擁躉們針鋒相對、互不相讓,但是據線下銷售的反饋,不少進店看車的人同時去看了隔壁的車;不論「米粉」和「花粉」們願不願意承認,智界 S7 和小米 SU7 之間的競爭不可避免。
(北京合生匯 B2 的華爲門店和小米汽車之家)
當智界 S7 二次出發,能搶到屬於自己的江湖麼?當紅炸子雞的小米 SU7 能否繼續笑傲交付榜呢?
二次出發的智界 S7:
我變強了,對手也變強了
關注汽車圈的朋友可能會好奇:智界 S7 不是已經上市過了麼?
的確,這次是二次上市,距離第一次上市過去了不到 5 個月,我們先來回顧以下。
2023 年 11 月 28 日,智界 S7 召開了首場上市發佈會,當時餘承東並沒有說「遙遙領先」,換而言之的評價是「年輕人可以買得起的價格,一百萬級的價值」(《年輕人的「家」,要被華爲「偷」了?》)。
站在當時來看,市場上除了老牌選手 Model 3(參數丨圖片),各家車企發力點重點都是火熱的 SUV 車型,純電轎車領域的競爭相對沒那麼慘烈。沒那麼卷的市場,加上「華爲智選」的金字招牌,幫助智界 S7 在上市當日預定量突破 2 萬。
然而,好貨也怕等。智界 S7 交付屢次推遲,直到上個月交付才攀上 4 位數。
這 4 個月裡,智界 S7 調整了產能和供應鏈;而另一邊,汽車圈可是發生了天翻地覆的變化:對手們扎推都開始卷純電轎車了。全新極氪 001、極氪 007、智己 L6、阿維塔 12 上市,以及手機圈老對手小米 SU7,讓智界 S7 面對的不只是自家產能,還有變強了的對手們。
那如何優雅而不失體面的加入內卷呢?
在這個官方降價已經不稀奇的時代,智界 S7 選擇的方法是:再發布一次。
我們看一下智界 S7 二次上市後的調整,概括來說:入門版增配,中高配降價。
入門的智界 Pro 版,電池從原本的 62 度升級到 82 度,續航從 CLTC 550km 提升到 705km ;同時,增加了華爲 ADS 基礎版——視覺方案的高階智駕。
Max、Max+和 RS 版本,在配置不變的情況下,價格下調 2 萬元;
增加新配置 Ultra 四驅旗艦版,在原 Max+ RS 版的基礎上,把電池包從 82 度增加到了 100 度,價格 34.98 萬元。
整體來看,智界 S7 的價格區間並沒有改變,依然是 24.98 萬~32.98 萬;但通過增加電池包容量+中高配降 2 萬的手段,達到降價的目的。一方面捲了價格,一方面給自家的智能駕駛包來了次曲線推廣大酬賓。
此前上市時,智界 S7 選擇智駕功能的選裝門檻是 28.98 萬,只有選擇 28.98 萬的 Max 版及以上版本,纔可以選配 ADS 智駕包。二次上市後,ADS 智駕包的選裝門檻降低到 26.98 萬,純視覺基礎版則是 24.98 萬。
根據此前餘承東分享,問界 M7 的訂單中智駕版佔比超過 60%。根據華爲門店的銷售介紹,目前來店看車、下訂單用戶中,選擇 Max、Max+版本同時選裝智駕包占比最高的配置。
對於這些被智能駕駛吸引來的受衆來說,起售價不重要,智駕版的起售價更重要。
二次發佈難以避免的另一個問題就是:如何不背刺老車主?
雖然智界 S7 目前交付車輛並不多,但是手裡握着的老訂單並不少。對於老用戶,提供價值 3000 元的 MagLink 平板套裝和 10000 元現金紅包。 再算上首發時的的免費權益,老車主情緒還算穩定。
手機支架,智能化的話語權之爭
前不久,網上流傳着這張圖:
(圖片來自網絡)
儘管圖中信息的真實性有待考證,但是兩家的競爭不可避免。
從定價上看,智界 S7 售價 24.98 萬元-34.98 萬元,主售版本是 Pro、Max 和 Max+版本,正好與小米 SU7 的 Pro 和 Max 版在同一個價格區間。
在產品定位上,都選擇了純電轎車:駕控體驗、運動性能、智能化作爲賣點。甚至在品牌屬性上也重合度頗高:都有龐大的羣衆基礎和粉絲效應,都有龐大的線下門店銷售網絡,都有自家的操作系統,有着車手互聯和應用生態上的優勢……
有如此多的重合點之下,智界 S7 和小米 SU7 最終的衝突爆發在了小小的手機支架上。
按照餘承東的邏輯來,鴻蒙系統流暢度高——車機導航體驗好——不需要再使用手機導航——所以,需要手機支架的車機體驗不夠好。這也是很多智能座艙從業者的思路:如果車機導航足夠好,就不需要手機導航。
只不過,當頭頂「智能化」光環和「先行者」標籤的華爲在發佈會上說出這句話是,直接讓手機支架這個看起來跟「智能」沒有任何直接關係的配件,變成了對智能化定義的關鍵:「用手機支架,意味着車機落後。」
類似的「定義權」曾發生在 AEB 上,餘承東與何小鵬的 AEB 之爭,讓 AEB 這個基礎功能搖身一變成了如今行業內新車閉談的賣點,這就是智能化定義權的力量。
不過雷軍不是何小鵬,打破「手機支架=車機落後」的關鍵,是雷軍微博下 20 萬網友的投票和無數努力證明手機支架與放手機有關、與使用習慣有關、與防止媳婦兒看手機有關,但就是與車機不好用沒有直接關係。
如果幫他們上個價值,大致可以概括成對機器系統的極致追求和對用戶心理的極致揣摩兩派。
當然,這只是第一槍。
最後
如果說智界 S7 和小米 SU7 是競爭力上狹路相逢的對手,那它們還要面對兩個共同的敵人。
一個是生產製造。
有了第一次上市後的前車之鑑,餘承東專門在智界 S7 上強調,「一分鐘下線一臺車」,強調智界專屬製造工業園區和專項資源投入保障。
雷軍也在第一款車的上市發佈會上,反覆強調生產線的先進性,「每 76 秒一臺 SU7 下線」。
另一個,則是中國人對 SUV 的偏愛。
本文作者:米其林
不要忘記關注「極客汽車」的微信視頻號喲!