三峽大壩建成17年,已經淤積18億噸泥沙,最終會導致什麼後果

回顧我國上千年的歷史,有關於自然災害的橋段顯得是那麼的頻繁。特別是洪水,出場率極高,從上古時代,我們的祖先就爲了治理水災不斷奮鬥着。

偉大的大禹更是三過家門而不入,只想着讓自己部落的人民,能夠免受水災之難。漢朝時期,有關於水災的描述有了具體的描寫。一旦水災爆發就是幾千戶百姓的房屋被沖毀,糧食人民,盡遭屠戮。

舊社會在沒有科技概念的情況下,想要有效的治理水災,幾乎是不可能的事情。一直到新中國建立後,我國偉大的領袖毛澤東一直都在關注水災治理的問題,他手一指:“爲何我們不把總口子卡起來?”

一、三峽大壩的“漏洞”

隨着毛主席提出的設想爲起點,小平同志加以肯定,1994年,偉大的三峽工程正式動工。我們花費了3年的時間,在1997年11月8日完成了截流,到了2003年才完成了設備建設,開始下閘蓄水。

最終在2006年的5月20日,三峽大壩全線建成。這個偉大的大壩功能多樣。能防洪,能發電,可以幫助航運,更能夠儲蓄水資源。隔壁印度也想着學着中國建設一座大壩,但不到24小時就崩塌了。

三峽大壩的建成,讓長江水變得可以調控。在此之前,每當汛期,長江水從上游順勢而下,氣勢洶涌無比洶涌。從上游被帶下來的,除了洪流之外,還有被沖刷下來的泥沙。

這些泥沙被衝下來後,洞庭湖中泥沙的體積變的越來越大,洞庭湖自己的面積也就因此而縮小。也就是因爲三峽大壩的出現,洞庭湖纔不至於在時間洪流下,變得愈來愈小。

這些本該被沖刷到下游的泥沙,在三峽大壩建成之後,它們的去向,也就變成變成了卡在三峽大壩的淤泥。這些淤泥,按照粗略的統計,大概已經有了18億噸。

這是一個非常龐大的數字,也可以看作是一個非常危險的數字。網上有些“專家”認爲,三峽大壩工程,有好有壞,甚至可能是壞處比好處大,還總是提出一些未來觀念。

這個我們之後再說,咱們先來說說淤泥的問題。這些淤泥的存在,會導致什麼後果?首先第一個問題,就是存在潰堤的可能。

很好理解,被衝到三峽大壩的泥沙會被堆積的越來越高形成河牀,如果河牀擡高到比兩邊的河道都要高的時候,潰堤的情況就會出現。

如果我們長時間不管理三峽大壩的淤泥,總有一天會出現這個情況。到時候,生活在兩岸的百姓,極有可能會遭遇滅頂之災。

第二點,淤泥的數量多了,那麼大壩水庫的容積也就小了,這不利於水壩能夠進行調控的農業生產。大壩最爲核心的功能,就是防洪峰和水資源的調控。

旱季的時候放水,幫助農業生產。汛期之前儘可能的排放,汛期開始防止洪峰出現,緩解下游的壓力。容積的降低,能夠調控的空間就小了,作用也就越來越小。

第三點,三峽大壩是水利工程,是能夠進行發電的,發電量和水量有很大的關係。大量的泥沙會導致三峽大壩的過水量減少,那也就代表着發電量會不斷降低。

第四點,長江是一個非常複雜的生態結構,泥沙作爲這個生態結構的重要組成部分,它本身的分佈範圍,能夠決定這個結構中生物的生存方式。一旦在一個地方積攢過多,這個生態結構的循環會被打破。

我們可以將這個問題,理解爲環保問題,大量的泥沙會導致水庫裡面的水,品質降低。這些水如果用於農業澆灌的話,反而會導致農作物的死亡。

大壩淤泥的增多,絕對不是一件好事,很多“懂王”不斷用這一點去抨擊三峽大壩項目,認爲這是一個只看眼前,不看將來的項目。但歷史多次證明,如果不對眼前的災難做出行動,就沒有資格談論將來。

這些人在抨擊三峽大壩的同時,是否考慮過一個很簡單的問題。那些負責設計修建三峽大壩的工程師,那都是在相關領域中的佼佼者,沖刷泥沙導致河牀增高,小學初中生都知道的道理,他們會不知道嘛?

二、早有考慮

首先第一點,18億噸在我們眼中,是一個巨大的數字,但是對於整個三峽大壩總庫而言,佔比不過是7%。我們有充分的時間去對淤泥的情況進行改善。

問題並沒有我們想象的那麼嚴重,這些泥沙,大對數都是在三峽大壩建成之後不久堆積起來的。隨着時間的流逝,這幾年的時間裡,泥沙入庫的量,每年都在減少。

第二點,很多“懂王”說,三峽建設的專家,還有一些管理人員,就從來沒有注意過泥沙問題。那麼長江上游的那些水土保護工程,又該如何解釋?很顯然這是爲了能夠通過林業的建設,來減少泥沙。

第三點,這些大言不慚的角色,其中有多少能夠說出三峽大壩的具體構造?這個世界有那麼多國家在修建水壩的時候都會考慮到排沙的問題。三峽大壩作爲人類水利工程中的奇蹟,怎麼會不關注?

三峽大壩上,其實是有設計排沙口的,只要泥沙的堆積到達了一定的高度之後,這些排沙口就會展現自己的能力。三峽大壩的工作人員會在收到指示之後,打開排沙口。

這樣就會將三峽大壩中一部分的泥沙衝到下游區去。這些泥沙因爲被嚴格的控制了傾瀉,所以並不會造成重大污染事故。這些泥沙的量因爲控制的剛剛好,不會在下游形成河牀。

它們最終的歸宿,是大海,大海會合理的分配這些泥沙的走向,讓它們感受新一輪的循環。按照我國如今還沒有任何一次下令排沙的現狀,代表着三峽大壩還沒有到能夠排沙的高度。

咱們也就不要鹹吃蘿蔔淡操心,我們可以關心國家大事,可以交流意見,但不能在沒有任何根據的情況下,去抹黑我國偉大的水利工程。不防治水災的下場是什麼?古人書籍中的記載已經告訴了我們答案。

人類無論在科技上取得了何等進步,都難以阻擋大自然的怒火。面對這些天災,我們只能想方設法進行預防,很多時候,顧好眼下,纔有未來!

三、三峽大壩的黑鍋太多

哪怕如今已經是個講究科學年代,還是有很多人將自以爲是的“科學”,當做是自己攻擊三峽大壩的武器。確實,三峽大壩不能算是一個絕對完美的工程,甚至可以說,這個世界上就不存在這樣的工程。

因此,三峽大壩頭上的黑鍋,那真的是太多了。其實在三峽大壩工程決定建造之前,就有很多人出言反對。他們反對的原因有很多,但從實際角度去看,其實是對未知事物的恐懼。

他們擔心按照中國當時的工業能力,建設如此大規模的水利工程,會勞民傷財,會半途而廢。生怕自己會成爲那個逼迫百姓修建大運河的罪人。

可事實證明,三峽大壩的建設,爲我國做出的貢獻,絕對是利大於弊。國家也在正視這個問題,知道因爲三峽水利的建設,導致了全國幾乎所有水利工程被拖延。

但是國家的資源很明顯是有限的,我們只能用這有限的資源,去做最重要的事情。隨着我國建設能力的提升,對於三峽大壩的維護從來沒有停止過。

如果我們不建設三峽大壩,那麼後果是什麼?我國的淡水資源本身就很少,是全球13個貧水國家之一!不去用這種合理的方式儲存淡水,那會是一個什麼場景?

如果沒有三峽大壩,長江下游連年水災,我們怎麼能夠保證糧食資源的安全?那些將地震、暴雨、泥石流等災害嫁禍到三峽大壩的角色,他們到底是怎麼想的?

最後再說明一點,三峽大壩中的那些泥沙真的沒有用嘛?從實際意義上去看,它們是非常珍貴的建築材料。如果我們能夠用合理的方式進行挖掘,又何嘗不是一種隱形財富的積累呢?

結語

三峽大壩註定是人類水利工程歷史上的奇蹟,我們因爲有了三峽工程,才確保了中原地區鮮少出現斷電的情況。我們因爲有了三峽工程,才讓長江下游的洪水事態穩定了下來。

想想華夏曆史上的多次水災,想想每次抗洪救險時,人民解放軍士兵疲憊的神情,想想那些因爲洪水,神情絕望的農民。這還不能說明三峽大壩的重要性嘛?

我們作爲普通的老百姓,要相信國家對於水利工程的調控,也沒必要去質疑專家的能力。我們國家大型工程的工程師還是值得相信的,隔壁的印度,極其了諸多國家的工程師,結果24小時都沒有挺住。

屏幕前的各位是如何看待三峽大壩工程的?不如將你的想法發在評論區,我們一起討論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