SFC Outlook 2025|專訪摩根大通中國首席經濟學家朱海斌:提振消費政策效果突出,建議推進服務業對外開放
南方財經全媒體記者 袁思傑 香港報道
1月17日,國家統計局發佈數據,初步覈算2024年中國國內生產總值(GDP)達到1349084億元,按不變價格計算,比上年增長5%。
回顧2024年中國經濟發展,面對外部壓力加大、內部困難增多的複雜嚴峻形勢,我國經濟運行總體平穩、穩中有進,高質量發展紮實推進,經濟社會發展主要目標任務順利實現。
2024年9月以來,中國政府出臺了一系列重磅政策,旨在支持經濟穩增長、提振內需、穩定房地產市場、降低實體經濟融資成本。這些政策包括了涵蓋家電和家裝消費品的以舊換新政策、降低存量房貸利率、放寬“限購”和優化保障性住房再貸款政策等方面。
在近期接受南方財經全媒體記者的專訪中,摩根大通中國首席經濟學家朱海斌表示:“2024年9月底以來的政策調整,可以說是近年來規模最大的一次政策調整。而且,我們認爲這一輪政策調整目前尚未結束,其後續影響還將在2025年的政策調整過程中進一步顯現。”
朱海斌認爲,這些具有針對性的政策取得了較爲突出的效果。在以舊換新政策方面,以1.4倍乘數效應來看,1500億元的投入帶動了約2100億元的消費規模。另一方面,相關政策對房地產市場的止跌企穩產生了一定的積極影響,比如在2024年11月,房地產銷售數據首次出現同比正增長,同時房價下跌速度也在放緩。
儘管取得了一定的成績,經濟也面臨着一些困難和挑戰:外部環境變化帶來的不利影響加深、國內需求不足、部分企業生產經營困難等。
2024年,中央經濟工作會議部署了2025年經濟工作的9項重點任務,其中“大力提振消費、提高投資效益,全方位擴大國內需求”擺在首位。
“對於提振消費,我認爲首要任務是收入的增長,無論在哪個國家,這都是第一位的。居民有更多的錢可以消費,對未來的收入預期更加積極,這是提振消費的最基本動力。”朱海斌指出。
如何有效增加居民收入?朱海斌建議要將服務業轉型升級和製造業轉型升級放到同等重要的位置,具體而言,要進一步放鬆服務業監管政策和創造更加透明的環境。
展望2025年,朱海斌認爲中國將繼續擴大高水平對外開放,特別是服務業領域的對外開放,進一步發揮服務業穩增長、穩就業和穩收入的作用。
關注政策效果的延續性
《21世紀》:你如何評價中國經濟在2024年的整體表現?有哪些表現突出的亮點?
朱海斌:回顧2024年,中國經濟在第一、第四兩個季度表現較好,而中間的季度面臨了一定的下行壓力,各季度的GDP數據也反映了這一點。
從整體經濟運行表現來看,一個比較突出的特點是經濟中新舊動能轉換顯著。例如,一些新興產業的表現仍然非常強勁。然而,房地產和消費的表現仍對經濟增長有所拖累。
另外,2024年最值得一提的是9月之後一系列政策的積極變化,這在很大程度上有效地扭轉了二、三季度經濟持續偏弱的態勢。
2024年9月底以來的政策轉換,可以說是近年來規模最大的一次政策調整。而且,我們認爲這一輪政策調整目前尚未結束,其後續影響還將在2025年的政策調整過程中進一步顯現。
《21世紀》:在過去一年,我國落實了一系列提振消費的舉措,包括中央特別國債中1500億針對消費品的以舊換新刺激政策,以及央行在上年9月底再次宣佈對於存量房貸的下調。根據您的研究,這些舉措的成效如何?
朱海斌:首先來看大背景,2023年是疫情後重啓的第一年,消費復甦強勁。2023年的最終消費支出拉動GDP增長4.3%。與2023年相比,2024年消費的復甦勢頭明顯放緩,社會消費品零售總額的增長率從2023年的7.3%左右下降至約3.5%,其對經濟的貢獻明顯下降。
從經濟結構來看,內需不足仍是當前非常突出的問題。我國消費者整體消費佔GDP的比重仍明顯低於世界平均水平,其中有一些統計的因素,但也確實反映出了經濟結構需要調整。
就消費的痛點而言,一方面,居民對未來就業和收入的信心預期仍然不足;另一方面,近幾年房地產市場的連續調整對居民的財富帶來了一定的負面影響。
因此,我國在2024年9月以後出臺的政策非常有針對性。從財政端來看,去年的超長期國債中,有1500億元專門用來支持以舊換新,尤其在汽車和家居消費領域。此外,央行進一步調低存量房貸利率,預計平均每年減少家庭利息支出總數爲1500億元左右。此外還有一些小規模的針對特困人羣和學生的財政支持。
從過去幾個月的數據來看,這些措施的效果比較突出。在以舊換新政策方面,我們估算其乘數效應約爲1.4,即這1500億元的以舊換新投入,帶動汽車和家裝等零售消費額比正常水平額外增加了約2100億元的消費規模。
因此,以舊換新政策對受益產品的銷售和消費產生了明顯的拉動效應。這也是政府今年將延續以舊換新政策的原因,今年1月初,第一批810億元的以舊換新計劃已獲批,且受益產品範圍目錄也進一步擴大,這是今年消費刺激政策中的一個重要部分。
另外,從房地產數據來看,2024年9月份以後的政策調整,包括存量房貸利率下調、房貸首付比例進一步下調、稅收優惠政策和限購政策的放寬等措施,對房地產市場產生了一定的積極影響。2024年11月是近三年以來房地產銷售數據首次出現同比正增長的月份,同時房價下跌速度也在放緩,這些都是最近這一輪政策調整帶來的積極效果。
當然,我們也非常關注政策效果的延續性。在消費刺激方面,我們希望今年能看到更多、更大力度的消費支持政策。在房地產政策方面,我們希望政府在關鍵領域能給予進一步的政策支持,如地方政府購買存量房轉爲保障房和租賃房,以及解決房地產開發商融資難等問題,以穩定房地產市場目前的企穩趨勢。
另外,我們認爲下一步房地產政策的重點應該是加快去庫存。由於去庫存收儲的速度整體偏慢,建議在財政方面可以考慮貼息,或者以收益率補貼的方式加快去庫存和收儲的進度。
舉個例子,中國目前的租金收益比大概在2%左右,但如果是商業化收儲的模式,可能需要3.5%到4%的收益率才能推進。如果財政部可以用兩個點左右的幅度進行貼息或收益率補貼,將是一個低成本但收益高的政策。如果每年貼息兩個點,相應的財政支出僅爲200億元就可以支持1萬億規模的收儲,這會對房地產的止跌回穩起到積極作用。
服務業轉型升級同樣重要
《21世紀》:2025 年,我國還有哪些提振消費的政策空間?
朱海斌:對於提振消費,我認爲首要任務是收入的增長,無論在哪個國家,這都是第一位的。居民有更多的錢可以消費,對未來的收入預期更加積極,這是提振消費的最基本動力。爲此,政策上一直強調提振生產、發展新質生產力。
新質生產力需要包括兩部分,除了製造業產業轉型升級,服務業轉型升級也非常重要。發展新質生產力的過程,要把服務業轉型升級和製造業轉型升級放到同等重要的位置。具體來說,需要服務業監管政策的進一步放鬆,營造更加透明、更加可預測的政策環境,以及推進服務業的進一步對外開放等。
第二個重點是財政政策。我認爲,今年財政政策在刺激內需上還有更大的操作空間。2024年,一個可喜的積極變化是,我們在刺激消費上有具體政策開始逐漸落地。今年,這些政策不僅大概率會延續,而且預計範圍會進一步擴大。
同時,促進有效投資仍然是經濟政策尤其逆週期經濟政策調整的抓手。從目前的政策框架來說,投資對提振消費仍然非常重要。從2024年的相關政策來看,最核心的部分就是通過超長國債來支持“兩重”和“兩新”,其中與投資相關的就是“兩重”和“兩新”中的設備更新,這大概率今年也會延續,並且範圍也可能會擴大。所以,這些領域方面的政策今年都值得繼續關注。
《21世紀》:面對外需的不確定性,中國在2025年應該如何維持出口對經濟增長的支撐?您如何展望2025年中國的出口前景?
朱海斌:首先,2024年的出口表現非常強勁,遠超我們年初的預期。年初時,市場整體對出口表現較爲擔憂。但實際上,2024年全年以美元計價出口累計同比增長5.9%,遠遠好於市場預期。淨出口對GDP增長的貢獻達到30%,遠好於年初的預期。因此,客觀來說,去年的出口對經濟而言是重要的支撐力量。
隨着去年多國大選尤其是美國的結果出臺後,今年大家非常關注的一個問題是中美之間的關稅政策問題。這可能對中美雙邊貿易,甚至是全球貿易都會帶來一定的衝擊。這是經濟在2025年所面臨的一大外部不確定性。
因此,今年的淨出口對經濟增長的貢獻大概率會較去年的高位有所回落,這也可能會導致國內政策的調整。
爲何今年的經濟重點是刺激內需、鼓勵消費、刺激有效投資?很大程度上是我國會以內部的政策調整來應對外部的不確定性。
中國應成爲全球化主要捍衛者
《21世紀》:2025年,我國應如何有效擴大高水平對外開放,穩外貿、穩外資?
朱海斌:這一點很重要。政府也非常明確地表明,雖然面臨着外部的巨大不確定性,但改革開放的初衷不變。而且,在原先的基礎上,經濟要進一步高水平對外開放,我認爲這一點是非常正確的。
從過去二三十年中國高速增長的經歷來看,中國是全球化的最大受益者之一。如今在外部環境發生變化的時候,我國也應該成爲全球化的主要捍衛者。在這一方面,比如2024年的單邊開放政策,特別是簽證政策單向開放,以及製造業已基本實現的完全對外開放,都是很好的例子。
下一步的對外開放,可能更重要的是在服務業領域。服務業可能是未來穩增長、穩就業、穩收入的一個重要政策抓手。目前來說,服務業的對外開放程度相較於製造業仍然是滯後的。最近政府一直在談高水平的對外開放,我理解這主要是在服務業領域。比如,我國一直在申請加入《全面與進步跨太平洋夥伴關係協定》(CPTPP),和之前加入世界貿易組織(WTO)相比,加入CPTPP更大程度是在於服務業和投資領域的開放。
從中國維持整個國際貿易體系的角度來看,擴大高水平對外開放是一個既利於自身又利於全球的政策,也是應對外部不確定性、增強經濟韌性的重要途徑。因此,我國應該繼續擴大高水平的對外開放,通過深化服務業的開放合作,進一步吸引外資、穩定外貿,爲經濟持續增長貢獻更多力量。
策劃:於曉娜
記者:袁思傑
監製:朱麗娜
編輯:李豔霞 朱麗娜
設計:林軍明
視頻製作:袁思傑
出品:南方財經全媒體集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