山豬窟變美麗公園 南港山水綠生態公園正式啓用
▲山水綠生態公園原爲「山豬窟垃圾掩埋場」,經臺北市政府大力改建覆育後成爲南港新生態公園綠地,圖中小溪沿岸爲由舊時洗車臺改建而成的咖啡木屋。(圖/北市環保局提供)
位於南港,原本名爲「山豬窟」的垃圾掩埋場走入歷史,27日正式以「山水綠生態公園」的姿態重新開幕,園內多處設施均資源再利用,不僅企圖成爲南港新地標、市民休閒遊憩新選擇,也向民衆宣傳環境保育、資源回收再利用的重要。
佔地21公頃、足有10個小巨蛋大小的山水綠生態公園,是南港最大的公園綠地。臺北市市長郝龍斌昨出席公園開幕典禮時表示,除了政府大力改造,也要感謝民衆配合垃圾減量及資源回收,才能使臺北市在民國100年時達到垃圾零掩埋、資源全回收的目標 ,讓這顆「城市之瘤」不再散發惡臭,進而覆育成美麗的生態公園。
臺北市環保局也表示,山水綠公園是臺北市近郊最能體驗生態的遊憩場所。四周山林環繞,園內可見到具原始風貌的野溪、楓香林區、油桐花林區等植栽,也因覆育有成,目前已吸引如大冠鷲、臺灣藍鵲、領角鴞等保育類動物至園內定居。
▲園內的暸望臺可欣賞日夜北市郊區風景。(圖/北市環保局提供)
園內多處設施也利用原本已廢棄的建築或物品重新修建而成,例如舊時的洗車臺及改建成咖啡木屋,供民衆休息;廢棄的腳踏車輪框做成滾鐵圈供大人小孩遊玩、環保局還特別回收腳踏車,經修復後免費提供民衆騎乘,園區內的遊客服務中心已舊有資源回收廠改建而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