尚青論壇》抗中保臺方程式(李林傑)
民進黨黨部。(資料照片)
民進黨近年來的勝選方程式可以簡約成四個字:抗中保臺,並且成功將抗中保臺送入「政治正確」。所謂「政治正確」,在政治社會中是一件習以爲常的事實,它指涉行動和思想與官方立場或社會主流價值觀保持一致。
在非選舉社會,民間輿論服從官方立場構成「正確化」的機制所在,「正確」是「在朝」;而在選舉社會,則是政黨意見服從大衆輿論,「正確」是「在野」;而凡是違背「正確化」的機制,自持爲「正確之化身」的力量,便會訴諸手段加以懲罰,並謀求矯正。
握有了「政治正確」,意味着站在一個特定的政治立場上,能擁有道德的光環,在道德優越感的加持下,爲正義而代言而戰鬥。在非選舉社會中,「正確」的政府矯正「不正確」的敵人,是爲民除害;在選舉社會中,「正確」的人民懲罰「不正確」的政黨,是弔民伐罪。兩種敘事的中心概念,都落在「人民」兩個字上面,彷彿「人民」與「正確」劃上了等號,並構成一個實然的概念承擔起正義的脊樑。
但「人民」畢竟是鮮活的存在,而非抽象的定義。只見過一個一個的「人們」,從來沒有存在自足的「人民」,因此存在一種可能:「被代表的人民」或「被操縱的人民」之出現。
人民是可以被代表的,只要政黨敢於背棄自身的責任。在選舉社會中,代理者口中自降爲人民的公僕,實際上操弄並宰制着民意代表的正確,讓中道的競爭政黨在社會中無立錐之地。人民是可以被操縱的,只要政黨樂於注輸自身的意識形態。在選舉社會中,不存在真正意義的選民,只存在尚未被政黨意識形態收割的大腦。一旦政黨善於操縱意識形態,少數中立的大腦將成爲多數人意識形態信條的犧牲品。
當抗中保臺成爲「政治正確」時,那些不願意抗中的人「被代表」了,那些希冀以其他方式保臺的人也「被代表」了。事實上,筆者認爲,凡是臺灣人自然會保臺,因而抗中保臺成爲「政治正確」,不過意味着「抗中」成爲「政治正確」,從而構成執政黨宰制民意、抨擊對手的一張牌;由是,兩千三百萬臺灣人被民進黨所「代表」,通通被迫而「抗中」,要視大陸爲血海深仇、深惡痛絕、全民皆兵、毀家紓難,從而爲民進黨的選票與江山來買單。
當抗中保臺成爲「政治正確」時,也意味着人民「被操縱」了,而不問抗中保臺這個方程式本身的機理有無問題。抗中保臺的方程式倘若正確,即以下表述可以成立:以抗中的方法,可以達到保臺的目的。這意味着兩點:一來,抗中是手段,保臺是目的,而非相反;二來,抗中的手段,加以使用能夠保臺。
民進黨是否僅僅將抗中視作手段?抗中是否被定義在手段層面而非目的層面?此句值得商榷。大陸的一切惠臺措施均被民進黨視作洪水猛獸,乃至於人道主義援助亦被拒之門外、兩岸交流活動也被打入冷宮。民進黨或許不是把抗中視作手段,而是抗中第一、仇中第一。任何一種手段,或許在適當時期具有一定的有效性與合理性,但不必然具有永久的有效性與合理性,更不能成爲可欲之目的。手段本身的目的化,往往導致手段本身的功能失調,並構成達致真正目的之桎梏。民進黨一昧抗中,乃至於抗中本身目的化,或許造致的是保臺本身,也成爲了抗中的犧牲品與抵押物。
抗中的手段,加以使用能夠保臺嗎?此句亦值得深思。何爲保臺,無非兩點:保臺海之和平,保臺海之現狀。如果臺海成爲焦土,保臺當是無意義的;而如果現狀被改變,保臺也是危險而不確定的。
抗中可否保臺海之和平?答案是必然否定的,即使如民進黨鼓吹的所謂堅守百日,保衛也當是焦土罷了,而非和平。用對抗的方式、挑釁的手段,去激怒一個咫尺之隔的巨人,聲稱所欲求的反而是和平,簡直匪夷所思。抗中能否保臺海之現狀?答案是先界定兩岸的法理現狀爲何。國共兩黨所達成了法理現狀共識爲「九二共識」,大陸在「中華人民共和國憲法」下界定爲「國家不分裂」,而藍營依據「中華民國憲法」詮釋爲「一中兩區」,由此以至形成馬政府時期八年的「現狀共識」。是蔡政府抹紅、曲解並推翻了「九二共識」,提出「互補隸屬」將兩岸的治權分治推至主權分裂,造成兩岸當下的困境。
是蔡政府的「抗中」推翻了兩岸既有的法理現狀,也是因爲既有的法理現狀共識被推翻,「抗中」本身從而成爲唯一選項愈演愈甚。抗中不是保衛和平,而是破壞和平;抗中不是保衛現狀,而是破壞現狀。現狀便是和平,和平便是現狀,和平的現狀依託於求同存異、各自闡述的「九二共識」。
一箇中道的政黨,「政治正確」的語境下會被「正確化機制」所矯正,理性、中道在被代表、被操縱的人民之審判下,成爲妥協、軟弱的替換詞,政黨在選舉社會中的命運可想而知。而當兩岸「正確化機制」的「自我正確進程」彼此強化,終由戰後的「強者」再進行類「轉型正義」的「正確化」,無疑是文明社會的悲劇所在。
這個中道的政黨所提出的保臺方案,被民進黨稱作「和中保臺」,而該政黨也似乎樂於接受,從而在「和中」與「抗中」的標籤下呈現出所謂的「軟弱」。事實上,「抗中」不能「保臺」,而「保臺」需要「和中」;與「抗中保臺」的彼得之路相對照的,應當是「保臺和中」:「保臺」需要「和中」,「保臺」即是「保衛和平的現狀」,後者需要兩岸的努力。(作者爲四川大學政治系研究生)
※以上言論不代表旺中媒體集團立場※