商研院敲警鐘臺灣景氣 年底衰退風險升高

商研院示警,認爲臺灣經濟今年底開始衰退風險提高,政府業界需加強景氣抗衰對策。圖/本報資料照片

商業發展研究院4日發佈「臺灣商業服務業景氣循環綜合指標」最新預測結果整體產業景氣持續疲弱,領先指標綜合循環指數更出現今年4月復甦以來首度下降,商研院景氣循環預測小組主持人、商研院董事長許添財表示,經濟今年底開始衰退的風險正在提高,政府及業界需加強「景氣抗衰」對策。

許添財強調,景氣預測的目的是要讓大家明瞭未來可能的狀況,提前準備因應,如果什麼事都不做,年底衰退就可能成真,「如果成真,將是一次高峰最矮、且下墜速度較快的衰退」不容小覷。

商研院景氣循環預測小組指出,本次預測可看到領先指標的六項子指標中,有三項明顯影響景氣衰退,包括民間實質固定資本形成循環指數,失業給付初次認定受理件數循環指數,及商業服務業僱用淨進入率循環指數;同行指標子指標變動,也出現多個指標疲弱下滑,例如「服務業受僱員工人數」和「不動產及住宅服務實質GDP」。

商研院參考美國全國經濟研究局(NBER)景氣綜合指標法編制的臺版商業服務業景氣指標,許添財表示,以領先七個月的效果進行預測,發現今年的商業景氣,會在9月達到短期高峰,10月轉升爲降後,11月會持續下降,比較令人擔心的是,預測中已看到此次復甦偏向「後繼無力」,而且反轉向下的速度會很快。

許添財指出,領先指標當中的民間實質固定資本形成子指標,曾於2016年7月率先帶動復甦,但只經十個月就於2017年4月反轉下降,一路下滑至今年3月,「和整個復甦期反其道而行」,十分不利整體景氣復甦力道,因此今年4月該指標出現「止降轉升」的訊號時,大家都希望能夠持續、成爲抗衰力量

許添財說,「固定投資」本身具有循環型態,又稱爲「主循環」,週期長度通常爲小循環的兩倍,政府目前倡導5+2及亞洲矽谷等邁向新的經濟策略有助促進固定投資,應該更用力推動、確實執行,以促成大舉投資的實現,不要讓預測衰退成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