少年師傅「陰陽手」爲老大公蓋移動城堡
28歲的紙糊工藝師杜振豪表示,做水燈就像幫老大公蓋移棟城堡,讓祂住得安穩,是後代對祖先的尊敬。(中華文化總會提供)
基隆每年「雞籠中元祭」最重要的「放水燈」活動將在明(24)日登場,全臺最年輕的文化資產技術保存者、28歲的紙糊工藝師杜振豪今日預先透露,今年他製作的水燈將融入基隆在地歷史以及現代流行元素,「我們要向老大公說,時代不同了,但沒辦法表達,所以就做在水燈頭上,讓祂們欣賞,就會知道原來後代子孫的社會已經有新的歷史和文化。」
在中華文化總會今日的《匠人魂》紀錄片發佈會中,杜振豪表示基隆歷史上經歷清法戰爭,也曾有荷蘭人、日本人在此地,「我今年在水燈上做了比基尼舞女,也做過愛神丘比特,因爲我們不只請臺灣的好兄弟,還有連過去來自世界各地遇難過世的人也都一起邀請,好好款待。」
杜振豪的正職其實是美髮設計師,「糊紙」純粹是興趣。他平時右手是慣用手,也用右手拿剪刀剪頭髮,但只要開始剪紙,剪刀就只能用左手拿,右手剪紙手會不穩,剪起來像被狗啃,「朋友都說我是陰陽手,右手負責有形的人間,左手負責無形的陰間。」
談起中元節、水燈的傳統,杜振豪雖然年輕,卻能侃侃而談,表示有很多深入考究的細節,「俗話說『神有軒,鬼有歸,自然風調雨順』。我的水燈頭屋頂做三層,象徵迎斗燈『天地人』三件的精神,今年底下還做了大蓮花,因爲中元節是佛道兼容,將這些聖物結合,一起迎接老大公。」
杜振豪表示,以前傳統的水燈只有黃、紅、青、白、黑五個顏色,代表五行,但他會加入螢光色系或粉色系,「我想要讓水燈有溫度,不要呈現淒涼的感覺。放水燈的意思就是回家了,所以要溫暖一點,紅色、粉色系多一點,也更鮮豔一點。」
杜振豪自15歲起接觸紙糊工藝,雖然不曾拜師學藝,但靠着興趣深入研究,18歲時開始幫所屬宗親會製作中元節祭祀的水燈頭,2012年時被登錄爲文化部「文化資產技術保存者」,是全臺灣最年輕的紙糊工藝師。
杜振豪表示,基隆八斗子漁村信奉媽祖,生活跟宮廟緊密結合。雖然家中無人從事紙糊工藝,他卻從小就愛剪尪仔,折蓮花,還用紙做棺材,長大的志願是開葬儀社,人生買的第一棟房子就是一棟非常豪華的靈厝,「我媽說,你真的有病,存錢買房子卻不是買人的房子,買這回來做什麼?但我就是要把它拆開,想研究怎麼做,爲什麼紙能做出這樣的東西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