少數民族地區生態產品價值如何轉化?四川雷波縣邁出了第一步

雷波縣地處橫斷山脈東段小涼山,金沙江北岸,是四川涼山彝族自治州的東大門,有着獨特的自然資源,但也受源頭地區生態紅線制約發展的困擾,如何讓生態環境保護與經濟社會協調發展,是當地一直探索和思考的問題。

近日,來自雷波縣的縣級部門、鄉鎮以及有關企業、農創客、行業協會等近50名代表在雷波縣政府會議室參加自然夥伴孵化器創業工作坊,開啓全國首個自然夥伴計劃實驗區項目。

把自然生態環境優勢轉化爲特色產業

雷波縣是中央紀委國家監委機關和浙川東西部協作對口定點幫扶縣。近年來,雷波縣生態環境質量總體保持良好態勢。自然夥伴計劃實驗區擬規劃在雷波縣柑子鄉、黃琅鎮、箐口鄉、汶水鎮四個地理位置相鄰區域實施;立足生態優勢,聚焦現有突出的生態環境問題,以帶動村民參與爲切入點,將生態環境治理與鄉村綠色產業發展相結合,以生態化理念賦能提升現有產業,探索生產、生活、生態和治理融合的新模式、新機制。

自然夥伴計劃是生態環境部宣傳教育中心指導,中國計量大學碳中和與綠色發展研究中心發起的生態環境公衆參與品牌,旨在促進相關機構和個人立足所在行業和職業,通過跨界行動,釋放守護自然的潛力和熱情,並將愛好自然的興趣轉化爲守護自然的行動,在與自然和諧共處同時實現生態產品價值轉化,強化守護自然的獲得感,營造全民參與美麗中國建設的濃厚氛圍。

自然夥伴計劃發起者、中國計量大學碳中和與綠色發展研究中心執行主任、研究員虞偉告訴澎湃新聞(www.thepapr.cn):“把生態環境公衆參與項目與經濟社會發展深度融合,雷波是第一個吃螃蟹的人,通過自然夥伴計劃探索生態產品價值實現,這個本身就是一個值得探索和期待的點。”

雷波縣副縣長田野說,“自然夥伴計劃實驗區項目的實施,有利於形成全社會共同參與生態環境保護的良好氛圍,將進一步促進我縣經濟社會綠色發展、人與自然和諧共生,逐步把自然生態環境的優勢轉化爲做大做強特色產業、保護地理標誌產品、文旅產業的有力措施,持續擦亮雷波發展新名片。”

關注人的參與

虞偉告訴澎湃新聞,自然夥伴計劃實驗區項目最大的特色和亮點就是關注人的參與,用“夥伴”來定義人與自然的關係,讓各個行業和職業都能找到跟自然的連接點,尤其是讓大家意識到自然是巨大的寶庫,把自然當成夥伴,動腦筋進行轉化和商業鏈接,可以獲得實實在在的經濟收益,從而確保參與熱度不減。從創造經濟收益角度上來講,自然夥伴計劃能激發公衆參與綠色發展的熱情,不同於以往的大部分科普類和維權類的生態環境公衆參與項目,他強調參與者自身的造血機制,而不是主要靠外界的輸血來維持。

自然夥伴計劃實驗區項目將統籌一、二、三產發展,沉澱自然資產,打造自然品牌,提升賦能現有產業,釋放自然生產力,逐步建立“資源-資本-資產-品牌-效益”的生態產品價值實現機制。

談到自然夥伴計劃實驗區的目標,虞偉表示,“通過運營自然夥伴孵化器和致富加速器實現‘十百千萬’‘10個千萬’的目標,即培育10個自然夥伴致富帶頭人,100名自然夥伴,帶動1000名村民致富,影響10000名村民;整合提升優化現有產業,以自然夥伴爲領頭,打造10個千萬產值的自然夥伴所在行業。”

據虞偉介紹,自然夥伴計劃框架下有自然廚房、自然音樂人、自然繡娘等子項目,與當地彝族特色資源特別吻合,也爲傳承民族特色非物質文化遺產自我造血提供了可能。彝族的餐飲文化歷史悠久,內容豐富,彝族餐所有的食材都來自藍天白雲下,來自青山綠水間,雷波縣呷爾莫波彝族餐廳的負責人沈克呷告訴記者,自然夥伴計劃讓他看到了商機,希望通過打造自然廚房,讓更多人瞭解、接受綠色、無污染和健康的彝族餐。

涼山州波波服裝製造有限公司是雷波縣浙川東西部協作去年引進的浙江企業,公司負責人司金寶在參加工作坊時當場表示,他們公司打算把“彝繡工作室”儘快開出來,對接設計團隊,開發彝繡產品,帶動本地繡娘在家門口就業。雷波三樂靈芝產業園總經理季傳華告訴記者,他們打算把生態研學板塊也啓動起來,把靈芝參觀、臍橙採摘和彝族歌曲體驗也融合進去,帶動雷波本地人就業。

箐口鄉作爲自然夥伴計劃實驗區覆蓋鄉鎮,該鄉黨委書記劉金屏說,他們鄉即將開張的農文旅融合發展項目,可帶動兩千餘村民就業增收,通過自然夥伴計劃賦能後,村民們對綠色、生態、環保的認識更深刻直觀了,村民理念的變化,讓他對項目更有信心。

“自然夥伴計劃實驗區項目是中央紀委國家監委機關深切關心支持的幫扶項目,我們將積極協調爭取生態環境部等相關部門支持,與雷波攜手並肩,同頻共振,以創新性思維進行系統謀劃,立足生態環境優勢,整合地域特色農產品資源,打造高層次品牌項目賦能整體開發,以環境治理推動生態產品價值實現,以社會參與推動鄉村治理和發展,以制度建設鞏固鄉村振興成果。”雷波縣委副書記、中央紀委國家監委掛職幫扶幹部蔣劍說。

來源:澎湃新聞