社論-新國會應捐棄「怨念與挑釁」才能策勵國家進步

我們之所以擔心「怨念與挑釁」會成爲新國會的主調,一方面基於上屆國會惡鬥的前車之鑑,另方面則有感於若干第三勢力新科立委的言行。

在剛結束的第8屆民選立委任期,國民黨控有64席,名義上是完全執政,但實際上因爲馬王政爭、黨政分裂、密室協商、野黨干擾等主客觀因素攪局,讓萬事成蹉跎。民衆在大失所望之餘用選票懲罰藍營,不是無情而是理性。

如今朝野易位,在2月1日開議的第9屆立委第1次會期,民進黨掌控6成、68席,完全執政的優勢更勝一籌,且英派氣盛,儘管已有地方諸侯邀功搶食「南遷」資源,但暫無礙黨政團結。因此,我們並不擔心國會的新多數黨會重蹈國民黨自亂陣腳的覆轍,反而是憂慮綠營會得「力」不饒人,對於看守內閣重新送入國會的149案,以及新在野黨立委提出的專業訴求,無法以「理」看待。

至於即將在野的國民黨,國會僅剩35席,比綠營上屆的40席還少。從正面思考,新組合中有形象端正的學者與科技人、有首位外配代表、有主委換跑道、有蔣家第四代、有多位連任者,還有立院龍頭轉任陽春立委,既包含嫺熟政務與議事規則的專家,亦不乏與時俱進的中青世代,如果能化敗選的悲憤爲團結的力量,即使面對朝大野小,也並非無可作爲。

無奈選後藍營的表現猶如一盤散沙,敗選後行政院長、黨主席均堅辭不「看守」,黨中央都已羣龍無首了,卻因爲各派系的機關算盡,硬是把主席補選日期延後至3月26日。換言之,在新國會開議後的近兩個月內,國民黨將形同無黨魁運作。如此局面,方便執政黨策反,卻不利於兩黨政治的良性競爭。

更有甚者,在上屆國會中,身爲野黨的民進黨杯葛議案次數超過2,600次,敗事有餘的氣燄令不少資深藍委咬牙切齒。如今國民黨淪爲成事不足的野黨,但若以過去綠營的杯葛手段爲師,就算取法乎上,僅得其中,在現行朝野密室協商常規下,還是足以複製「冤冤相報」的議事災難。如此一來,新政府任何具有建設性、前瞻性的法案一旦送入立院,都可能面臨卡關甚或封存的命運。

事實上,兩黨在選前也均意識到現行國會運作的諸多不合理,已嚴重弱化行政院職權,因此國民黨主張國會議事效率化、協商透明化與議長中立化。而民進黨在選後也隨即提出「點亮國會」訴求,強調開議後將針對「立法委員行爲法、立法院組織法、立法院職權行使法」等三大法案,提案修正,明列第一階段改革重點包括:議長中立化;任何符合要件的法案都應付委審查,保留條文達1/3的法案就必須重新初審;限縮院長的協商範圍,並將開放委員會旁聽等。

換言之,新國會的首要任務就是要除己害,對比藍綠主張,也有相當共識。我們當然期待制度改革能克竟其功,爲全民造福。

民進黨今年剛好三十而立,從黨外到完全執政,奮鬥了半甲子,它的茁壯登峰正是臺灣民主進步的最佳見證。建黨逾百年的國民黨,在戰後臺灣從外來政權、威權統治、致力發展到解嚴普選,以功抵過,不宜全盤抹煞,而它的盛極而衰亦是臺灣由人民做主的最佳寫照。

反觀在2014年太陽花學運後快速崛起的新興第三勢力,輕易接收民主果實卻又刻意忽視政黨政治發展的歷史脈絡,打着世代交替的名號進入國會,卻可能成爲國會改革的最大變數。

事證之一,正是「時代力量」立委當選人閃靈樂團主唱Freddy林昶佐的挑釁言行。他在選前出席「柯文哲夜問新國會系列專訪」,曾直言要求柯P「把中正廟給處理掉」,在柯P回以「就把歷史當作歷史看待」後,隨又要求改變臺北觀光旅遊手冊,在宣傳上明載「這是一個殺過多少人的獨裁者的地方,歡迎全世界的人來參觀他的殺人紀錄」。

儘管林昶佐對舊威權的完全否定,最終被柯P以「容忍論」化解,但時代力量成員「少年得志、年輕氣盛」的性格已表露無遺。當年太陽花運動時期,他們與綠營裡應外合,痛擊「國民黨」這個主要敵人。如今主要敵人已滅,該黨又手握五席立委籌碼,一躍成爲國會第三勢力,尤其在他們背後,還有一大羣具有「網路文革」特質的網軍作爲後援,未來還受不受領進門的師父如柯市長、蔡總統「管教」?這支國會青年軍若帶着挑釁逆襲,傷殺力必將遠大於國民黨的挾怨報復。(系列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