社評/參與國際須校正迴歸九二共識

旺報社評

今年國際社會支持臺灣參與世界衛生大會(WHA)年會力度超過往年,除邦交國外,美、日、歐盟會前都表態支持,但世界衛生組織(WHO)未發出邀請書,年會開幕時僅就此問題做簡單的2對2辯論,就由主席逕行裁決不列入議程,臺灣再次被拒於門外。這是蔡英文政府上臺後第5次挫敗,幕後自然是大陸的干擾,展現「捍衛國家主權和領土完整」的意識與力量外交部長吳釗燮衛福部長陳時中都表達不滿,並強調政府及全民將持續努力爭取參與。

理順兩岸關係才能參與國際

陳時中承認,參與WHA不是隻靠公理正義就能行得通,還要面對投票票數問題,跟臺灣理念相近的國家力量強大但票數不足。正如世衛組織發言人賈撒列維克所說,臺灣在世衛大會的觀察員問題,是由世衛組織194個會員國考慮和決定的,直白地說,美國、日本、歐盟與臺灣邦交國加起來的票數不夠多。

胡錦濤時代以來,大陸外交政策主張「國際關係民主化」,也就是「1國1票」原則,除聯合國常任理事會外,其餘組織均1國1票。在此原則下,想以西方國家的力量打破大陸設下的圍籬,可是難上加難,這是客觀存在現實,不是「努力」所能改變的。

因此,臺灣參與WHA或其他國際組織活動,還是要「校正迴歸」到「九二共識」的基礎上,纔有跟大陸協商的本錢。這也是1990年代臺灣內部爭論不休,臺灣應以「外交政策優先」,或「兩岸政策優先」的論辯,後來發展出兩條路線,民進黨認爲先發展與世界的關係,以「外交政策優先」,國民黨則認爲先處理兩岸關係,主張「兩岸政策優先」。馬英九執政,理順兩岸關係,臺灣國際參與空間較大。

民進黨執政期間,以對外關係爲優先,與大陸的距離能遠就遠,既不希望臺灣人西進」大陸,也儘量不讓大陸人「東出」臺灣,在經濟上鼓勵「南向」,勸阻「西進」,外交上跟大陸各走各的路,不但沒有交集,還展現「碰撞」的意志,企圖打破大陸對臺的「戰略包圍」。

「包圍」是毛澤東發明的戰略,中共一向擅長,國共內戰就是採「農村包圍城市」戰略擊敗國民黨政府,2000年民進黨首度執政,大陸開始把全球發展中國家凝聚成一個個區塊,對以美國爲中心的西方國家形成反包圍態勢。

民進黨以爲,只要獲得西方國家支持,就可以瓦解中共的干擾,得到參與國際組織的門票。從陳水扁時代開始,就試圖繞過中共參與國際組織,甚至企圖以「臺灣」名義加入聯合國,最後自取其辱。蔡英文時代不與大陸進行「金錢外交」,但仍希望以「臺灣」名義參與國際組織。至今5年,歷經千辛萬苦,還是被阻擋於WHA門外。

闖蕩國際社會還須認清現實

現在更大的問題,正如陳時中所透露,他與德國BNT原廠洽談採購疫苗最後階段,在討論新聞稿內容時,對方要求將「我國」2字改爲「臺灣」,我方雖同意,但此後音訊中斷。可見,國際社會現在既不同意我們稱「我國」,即使改爲「臺灣」,仍然投鼠忌器

這是陳水扁時代種下的因果。姑且不論中共是否有在這件事上阻撓,但我們無論使用「臺灣」或「我國」闖蕩國際社會,連私營企業都不敢接受,「臺灣」行不通,蔡總統所說的「中華民國臺灣」更寸步難行。大陸只要力之所及,臺灣就只能以「中國臺灣」名義出現。

國際社會本來就是現實主義當道,訴求「防疫資優生」,高喊「臺灣能幫忙」、「臺灣正在幫忙」或「讓臺灣幫忙」這些口號,能打動幾個國家?

民進黨政府總是宣傳「中共真壞」,但中共能主導半個世界,而且有他們稱霸的理由。中共的「霸權力量」是怎麼看待弱者,民進黨未必懂。但是,霸權之所以成爲霸權,還是有兩把刷子的,不僅幹得成民進黨所稱的「壞事」,而且幹得振振有詞,很有理論自信,還能得到半個世界的支持。

大陸以「一中原則」作爲與各國建交的第一要件,認爲已經是「國際共識」,也是一項「國際法」,沒有國家或與大陸經商的企業敢違背這個原則,即使美國堅定支持臺灣,卻未跨越這條紅線。臺灣想繞開這個原則,摒棄最低限度的「九二共識」,恐怕哪兒都走不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