社評/遠距醫療市場前景可期

旺報社評

大陸防疫鬆綁後,越來越多感染者選擇居家治療,視訊問診量爆增,爲此北京發佈新政策,鼓勵和引導醫療機構透過網路平臺提供遠距醫療服務,大陸迎來遠距醫療爆發期的來臨。

事實上,新冠疫情爆發3年來,全球遠距醫療量爆增。大陸疫情期間遠距診療量同比增加20倍,美國遠距醫療公司業績近年顯著攀升。據世界衛生組織判斷,2020~2030年將是數位技術重塑醫療衛生體系的10年,美國諮詢公司大觀研究今年4月布報告預測,2027年全球遠距醫療市場規模將達1551億美元,遠距醫療市場前景可期。

政府加大支持力度

遠距醫療作爲新發展趨勢,勢必對傳統醫療模式進行深度變革和創新,同時也能解決傳統醫療模式下的一些不便。大陸80%人口分佈在縣以下醫療資源欠發達地區,但80%醫療衛生資源卻集中於大、中城市,造成偏遠地區就醫困難的現象,而當病人向大、中城市流動時,又會造成醫療資源緊張、負擔過重的矛盾,遠程醫療可以透醫療資源共享有效解決上述問題。

臺灣很早就開始推動偏鄉遠距看診,1995年發佈《山地離島地區通訊醫療之實施地點及實施方式》,但發展緩慢,直到2018年《通訊診察治療辦法》發佈,才確定了可進行通訊診療的5種特殊情形。2020年新冠疫情全球蔓延,因而放寬解釋《通訊診察治療辦法》,將遠距醫療納入健保給付範圍。但習慣使然,使用遠距醫療的病人數依然稀少,直到2021年5月疫情進入3級警戒,爲解決確診者居家隔離的就醫需求,衛福部啓動8千多家醫療院所開設「視訊診療門診」,遠距醫療人數才明顯增多。

算起來,兩岸推動遠距醫療時間相近。大陸也是在2018年4月發佈了《關於促進「互聯網+醫療健康」發展的意見》提出允許醫療機構開展部分常見病、慢性病複診等網路醫療服務,而後《互聯網診療管理辦法(試行)》畫定遠程醫療服務範圍。最近又發佈《關於做好新冠肺炎互聯網醫療服務的通知》,大陸已爲遠程醫療活動搭建好規範框架,並建成1700多家網路醫院,將7000多家二級以上公立醫院接入區域全民健康訊息平臺。此外,貴州、四川等地近期宣佈將遠程醫療納入醫保支付範圍。

抓住大陸政策契機

多國政府都在加大對遠距醫療產業的支持力度。美國聯邦醫療保險將網路醫療問診的核銷比例提升到與面對面醫療問診同樣水準;澳洲取消了對遠距醫療服務的核銷限制,允許醫生享受遠距醫療補貼;法國也採取了類似的做法,提供公共醫療保險資金,免除許多通訊問診費用;日本厚生勞動省則放寬限制,允許在線醫療諮詢和處方藥送貨上門。

科技進步的今天,普及遠距醫療的障礙不在技術,而在官方對醫療體系規畫的落後,包括醫療資源的整合,及各地各醫療機構資訊系統的互聯不足。且不說大陸城鄉差距,就臺灣來說,大型醫院掌握了絕大部分的醫療核心資源,偏遠地區診所的醫療資源根本無法與之相提並論,分級診療難以落實,也不利於遠距醫療的推行。另外,遠距醫療需要經歷傳統行業走向資訊化與數位化的過程,尤其是傳統觀念的轉變,大多數人習慣於面對面就診,改變的過程中有許多環節需要打通,便捷、完善的流程極爲重要,也要政策措施刺激醫病選擇遠距醫療,都需政府的頂層設計。

在疫情刺激下快速發展起來的遠距醫療,雖然有諸多問題需要解決,但全球尤其兩岸都面臨老年人口及慢性疾病人口急速上升趨勢,疫情過後遠距醫療仍深具潛力。遠距醫療對科技的依賴,使得醫療機構比以往更需要科技公司,臺灣資通訊產業發達,若能抓住大陸政策傾向遠距醫療、醫療體系變革的契機,相關產業當可在遠距醫療供應鏈佔據一席之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