社評/中俄攜手迎接世界百年變局

旺報社評

習近平以「和平之旅」定位的訪俄行程已結束,目前還看不出中國將如何出手促和,烏克蘭總統澤倫斯基邀請習近平到訪,大陸的初步反應非常低調,看來俄烏停戰議和非一蹴可幾。不過習近平訪俄對全球政治的最主要影響,不在俄烏戰爭,而在兩國對世界百年大變局的共同認知,與共同認知下兩國關係的走向,及其對世界格局的影響。

全球治理體系變革

習近平訪俄時曾指出,當前百年變局加速演進,國際力量對比深刻演變。作爲聯合國安理會常任理事國和世界主要大國,中俄應該共同努力,引導和推動全球治理,推動構建人類命運共同體。要加強在國際事務特別是聯合國、上海合作組織、金磚國家合作機制等多邊框架內的溝通協調,踐行真正的多邊主義,反對霸權主義和強權政治,促進全球疫後經濟復甦,推動多極化趨勢發展,推動全球治理體系變革完善。可以看出習近平對世界趨勢的理解與其中中俄的角色,並提出實踐的方向與路徑。

習近平的百年變局,意指以美國爲首的西方世界快速衰落,非西方國家特別是亞洲的復興與崛起,亦即所謂的「東昇西降」。無論就硬實力與軟實力而言,美國仍然是世界唯一超強,眼前雖面臨嚴重的內部分裂與政黨惡鬥問題,卻未必會長期衰落,但非西方勢力崛起卻是不爭的事實,西方也意識到這一點。2020年舉行的慕尼黑安全會議主題就定位在「西方缺位」,顯露西方對東方崛起的不安。

歐洲的不安,不只來自非西方世界的崛起與復興,更重要是對美國在「美國優先」口號下的不領導。拜登上任後雖立刻表示「美國回來了」,美國將繼續扮演國際領導者的角色。拜登強調他與川普在對待盟友和處理多邊組織的態度不同,但未改變美國優先的經貿政策,對中國的經貿戰與科技戰不但不鬆手,科技戰手段反而更決絕。很明顯,美國仍想要維持領導地位,但對維護世界安全、和平與秩序的責任感,能力日益不足。

百年變局中,夾處在東西之間的俄羅斯命運也有了很大的變化。冷戰結束,俄羅斯全盤學習西方的政治經濟體制,也一度成爲G7集團的座上賓,自認終於被西方所接納,成爲一員。但是從2014年克里米亞事件到這次俄烏戰爭受到西方全面性的抵制,敲醒了俄羅斯的歐洲夢。俄羅斯國徽上分別望向東西方的雙頭鷹只能一致轉向東方。

多極格局國際秩序

中俄兩國近代以來多有歷史矛盾,但北京仍然認爲在美國的圍堵遏制下,必須與這個巨大鄰居,採取背靠背的合作戰略。中國連續13年成爲俄羅斯第一大交易夥伴國,雙邊貿易額去年增長近30%。2022年,兩國貿易1900億美元,今年可望突破2000億美元。雙邊貿易中的本幣結算比重快速增加,對人民幣國際化起了帶頭的作用。2022年2月中俄宣佈建立「無上限」的夥伴關係。

美國國務卿布林肯認爲:中俄世界觀不同,習普親近是「政治聯姻」,而非理念結合。他重申俄羅斯和中國是美國的頭號挑戰,是戰略競爭對手,俄羅斯構成「直接、嚴重的威脅」,而中國是「長期挑戰」。他認爲,中國目前正在全球推動一種「非自由」的世界觀,企圖取代美國所主導的國際秩序。從布林肯的迴應可以看出美國認爲中國主導了與俄羅斯的結盟,目的在與美國做意識形態競爭,與美國競逐全球霸權。

布林肯對中國的判斷並不正確,中俄關系雖日益密切,但不代表準備與美國進行集團對抗。首先,中國無意組織軍事同盟,中俄沒有軍事結盟的跡象,也沒有中國軍援俄羅斯的證據。兩國都同意透過聯合國、上合組織、金磚組織等框架進行協調,後二者並無軍事化的可能。俄羅斯領土最大、資源豐富,俄烏戰爭雖造成國力下降,但仍是聯合國五常之一的核武大國,習近平稱中俄共同推動世界變化,並非客套之詞,但他所說的百年變局並非新冷戰,而是多極格局的世界新秩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