社評/世局變動不居 實力纔是硬道理
旺報社評
拜登總統退選,副總統賀錦麗取而代之,最新民調顯示有後來居上之勢,美國總統大選的不確定性,將連動國際政治與世界秩序,當世界各國急於預判、因應美國選舉衝擊之刻,擁有軍事、經濟「硬實力」的中國大陸,在變局中自有展現戰略自信與定力的實力。
美軍無力應付多場戰爭
最近許多美國智庫、學者關切美國國力是否足以因應國安挑戰,美國參衆兩院「軍事委員會」領袖共同成立的「國防戰略委員會」最新報告警告,「美軍威懾及戰勝的能力與能量不足」,「中共正超越美國,並透過持續的軍事投資取代美國在西太平洋的軍事優勢」,「俄羅斯以29%的政府預算投入國防,執行對烏克蘭侵略戰爭」。
這份報告認爲,拜登政府2022年的「國防戰略」,並未預判俄烏戰爭與中東戰亂爆發,也未慮及中共、俄羅斯、北韓與伊朗間的政治與軍事聯合,現行國防戰略已過時。委員會建議五角大廈須揚棄「一場戰爭」的軍力建構,要爲同時打「多場戰爭」做好規畫。
自歐巴馬總統以來,美國不斷鼓吹「轉向亞洲」,但只有極少數戰鬥力量轉移到亞洲,而北京卻部署了更多、更現代化的武力。前美國副助理國防部長柯伯吉批判拜登政府政策錯誤,浪費了數百億美元的軍事資源與人力在烏克蘭與中東地區,而忽略中共的挑戰。
參謀首長聯席會議主席布朗上將曾多次公開表示,臺海戰爭若爆發,美軍有信心能贏得戰爭,他對美軍充滿信心,稱「美軍是世界上最具殺傷力、最受推祟的作戰部隊。」但美國國防部報告指出,大陸擁有世界規模最大的艦隊,第三艘航母與兩棲攻擊艦已建造完成,即將擁有遠程精準打擊能力。空軍在第五代戰機殲-20領導下,已成爲印太地區最強大的空中力量。
美國專家指出,拜登政府與中國戰略競爭,卻忽略軍備管控與防止核子武器擴散,2023年中共製造100枚核子武器,到2030年核子彈頭將超過1000枚,配合洲際彈道飛彈,將對美國本土安全構成威脅。
世局動盪益發凸顯軍力的重要,拜登政府雖運用外交手段,成功整合澳洲、紐西蘭、日本、南韓、菲律賓,加上歐盟的聲援,打造了全球反中聯盟,圍堵中共勢力擴張,但這些必須建立在實力基礎上。隨着拜登離開政壇、日本首相岸田文雄退出自民黨黨魁選舉,兩大支柱人物退場,勢必爲未來印太地區局勢帶來影響。
臺灣深陷美日戰略被動
大陸在厚植硬實力同時,對外關係仍維持彈性、溫和的立場,意在維持美中關係及世界秩序的穩定。王毅外長日前在《人民日報》發表署名文章,認爲大陸發展進入戰略機遇和風險挑戰並存、不確定難預料因素增多時期,但必將成功跨越「修昔底德陷阱」與「中等收入陷阱」,將以相互尊重、和平共處、合作共贏爲努力方向,探索中美正確相處之道,但同時強調反對外部勢力利用臺灣與人權等問題干涉大陸內政,攻擊抹黑大陸形象。
王毅發表專文是爲落實第二十大三中全會精神,時間點選在美國總統選舉關鍵時刻,是要彰顯中共的目標與政策,不受美國選舉過程及結果影響,希望與美國維持良好、穩定的關係,但對核心議題立場不會鬆動,這是一種戰略自信下的政策性宣示。
反觀臺灣,面對美國強大的壓力,要求增加國防預算、調整軍力結構、擴大兵源,不但沒有說「不」的勇氣,更不時遭到輕視、低估。《外交事務》期刊日前一篇專文,認爲美國的霸權不取決於臺灣,不應當爲「保衛臺灣」而與中國大陸發生衝突。左傾的美國與日本國會議員呼籲拜登與岸田文雄,應以外交手段取代強硬的言行,以緩和美中和臺海日益升高的緊張局勢,避免發生衝突。
對於美國大選及日本首相異動等重大變數,民進黨政府已喪失話語權與主動權,只能從與各候選人的關係做文章,除了自我療愈外,不能改變臺灣在國際政治無足輕重的事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