社評/中美可管控的戰略競爭關係
旺報社評
俄羅斯發動所謂「特別軍事行動」之前,除了美國以外,絕大多數尤其是歐洲國家都不相信俄羅斯真的會發動戰爭。畢竟隨着科技與全球化發展,戰爭的形態越來越多元,許多兵不血刃的戰爭手段,都可以決勝於千里之外,俄羅斯卻選擇二戰式戰爭手段,以坦克、大炮攻打烏克蘭,甚至不惜秀出核肌肉威嚇北約國家。讓許多人警覺,人類滑向一個對生死存亡未知的新情境。
中美關係危險10年
21世紀最可能發生的大國衝突,應是中美兩國的霸權之爭,兩國能否擺脫所謂「修昔底德陷阱」,已成爲全世界安全與和平的最大挑戰。如何理解中美競爭的本質與方式,如何能夠緩解危險,身處兩強交鋒熱點的臺灣更應關注與深究。澳洲前總理陸克文出版的新書《一場可避免的戰爭》,有不少值得參考之處。
陸克文精通中文,曾派駐北京,對中國有相當深入的瞭解。在擔任總理之前,也曾出任外交部長,對中國政治與外交經常有自己獨到的見解。此書也贏得不少美國外交家、戰略學者的讚揚。最早提出「修昔底德陷阱」一說的美國學者艾利森也認同陸克文提出的避戰之路。
陸克文指出,未來10年中美關係處於最危險階段,兩國領導人若對對方意圖或自身實力出現誤判,就有可能引起激烈的衝突,甚至爲人類帶來浩劫。兩國最主要的戰略矛盾在於雙方對中國和平崛起的理解不同。中國認爲,中國崛起是擺脫過去200年的衰弱與恥辱,是復興民族的傳統地位與光榮。在經濟上,要在2035年的GDP達到中等發達國家的水平;在政治上,要實現國家統一、領土完整。要達到這些目標,其發展過程與結果,無論主觀還是客觀上都會對既有的國際體系與規則產生碰撞與挑戰,中國自認可以透過和平手段完成。
美國則對中國的目標與手段都有疑慮,認爲威脅到其霸權地位,也不相信中國可以用和平手段達成。美國認爲中美難免一戰,只是何時與何種情況下發生,因此軍事上的壓制與準備成爲必要。於是雙方都在爲未來可能的衝突做準備,當雙方都在爲「準備戰爭」而不是「避免戰爭」做準備時,戰爭發生的機率就幾乎無法避免。
兩岸可管控的戰略
但是陸克文認爲戰爭並非無法避免,解決之道是去理解對方的戰略思想,並概念化一箇中美都能競爭共存的世界,即使在相互威懾而持續強化的對抗中仍能共存,他提出了「有管控的戰略競爭」概念。
其中包括3個關鍵支柱:第一,對每個國家(包括盟國)的安全政策和行爲設置限制,以管控競爭升級;第二,就重大問題達成一系列的共識,並允許對方最大化本身優勢,但不破壞兩國關係的戰略極限;最後,兩國要就全球威脅性議題,如氣候變化、抗疫和改善公共衛生、全球經濟復甦、金融穩定、核軍備控制,人工智慧戰爭等建立合作關係。
嚴格說來,陸克文的主張非突發異想,在冷戰時期美蘇之間也有類似的默契與機制,防止兩大核武國家誤判對方行爲造成世界的毀滅。而美國對中國提出的「建立護欄」或北京強調的「紅線」都有類似的思維,只是陸克文提出更具體的內容,並希望建立制度以規範遊戲規則。這也類似「無限博弈」的概念。所謂的「無限博弈」就是不在乎一時的輸贏,而是要讓博弈本身能夠持續下去。要讓博弈能夠持續,建構一套雙方都能夠接受的遊戲規則就十分重要。
美蘇冷戰持續了半個世紀,今日中國的體量與實力遠遠超過蘇聯,長期的「無限博弈」將會是美國最理性且最有可能選擇的競爭方式,中國也希望「和平崛起」。短期內雙方實力可能略有消長,但霸權競爭會持續數十年之久。中美雙方在經歷一段試探與磨合之後,陸克文所提出的「有管控的戰略競爭」出現的可能性很高。對臺灣而言,我們必須瞭解大國博弈的本質,也要從中找出自己的戰略目標與策略,陸克文的主張不僅可運用於中美之間,對臺灣也極具價值,特別在兩岸關係越來越失控、越來越失去主導權的時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