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深度】從12萬億跌落至1.23萬億,沒落的基金子公司尋路
信達澳亞基金全資子公司信達新興資產60%的股權值多少錢?
20萬。
這個答案出乎意料,但又在情理之中。這家成立了11年的基金子公司合計備案產品只數61只,目前有60只產品完成清算。
中基協數據顯示,截至今年一季度末,共有79家基金子公司,包含從業人員1650人,投資經理407人。
從2016年公募基金子公司鼎峰時管理資產規模逼近12萬億元,到如今縮水至1.23萬億元,手持“萬能牌照”的基金子公司十多年間究竟發生了什麼,未來路在何方?
野蠻生長
2012年11月1日,爲推進基金管理公司更好服務實體經濟,滿足投資理財需求與融資服務需求,證監會頒佈實施《證券投資基金管理公司子公司管理暫行規定》(證監會公告[2012]32號,以下簡稱《子公司規定》),允許基金管理公司設立銷售子公司和特定客戶資產管理業務子公司(以下簡稱專戶子公司)。
“基金子公司業務是從公募基金的專戶部獨立出來的,主要面向高淨值人羣。各家基金子公司從一獲批就進入野蠻生產的時期。和只能投標準化產品,例如股票、債券等標的的公募不同,基金子可以投一級市場,甚至類貸款業務也可以投。市面上所有的金融需求、都可以通過基金子公司這個殼去做。”曾在某基金子公司擔任高管的大嶺(化名)告訴界面新聞記者。
據瞭解,基金子牌照可以開展的業務範圍廣泛,既可以做二級市場標準化產品,又可以承接一級市場的股權投資,還可以做ABS、房地產基金、影視基金、量化投資等,且投資門檻是100萬元以上的高淨值客戶,因此被稱爲“萬能牌照”,一度被視爲基金行業最值錢的搖錢樹。
公開數據顯示,在2016年末,基金子公司的資產管理規模一度直追12萬億,超越公募,成爲當年唯一能和信託一爭高下的金融子行業。
“藐視公募、比肩信託,當時風頭最盛的基金子公司吸引了衆多人才。那時候一個招聘JD可以吸引數百份簡歷,清北復交不在話下。”曾在某銀行系基金子公司做HR的玲姐(化名)回憶到。
“一開始並沒有具體細分什麼業務板塊,只要是能賺錢都做。後來發現,很多資管計劃都做通道業務,將募來的錢轉手投了保險、信託。甚至還有左手倒右手的利益輸送、內幕交易。這些都成爲後面的風險點。”另一位曾在基金子從業的大牛(化名)告訴記者。
2014年以來,證監會開始着手對部分證券公司和基金子公司進行專項現場檢查。
2014年8月份,證監會發布情況通報,稱由於存在委託不具有基金銷售資格機構銷售資產管理產品、進行有失公允的關聯交易、重要信息未及時向投資人披露等違規行爲,對萬家共贏、金元百利、深圳華宸未來等3家基金子公司採取責令整改、暫不受理公司業務備案的監管措施,同時暫停管理失責的母公司的業務申請。對另外1家基金子公司及2家證券公司採取責令整改的監管措施。
“2016年1-2月,各地證監局組織轄區內的基金管理公司,對子公司開展了全方位的風險排查和業務評估。具體來看,主要存在母公司對子公司管控不足、界限不清;子公司風險控制能力弱、資本實力難以匹配管理規模等多個問題。”某公募合規稽查部人士Julia告訴記者。
2016年5月20日,證監會召開新聞發佈會,明確表示少數專戶子公司風險隱患較大。當年12月,證監會即出臺了修訂後的《子公司規定》、《基金管理公司特定客戶資產管理子公司風險控制指標管理暫行規定》,對基金子公司實施以淨資本約束爲核心的風險指標管理體系。隨後,中基協組織了“基金子公司合規風控培訓班”。
至此,曾經風光一時的基金子公司告別野蠻生產,開始迎來全面嚴格監管。
分類監管
《子公司規定》明確了採取分類監管的安排。具體來看,基金管理公司可以設立子公司,經營以下單項業務:1、特定客戶資產管理業務;2、基金銷售業務;3、私募股權投資基金管理業務;4、證監會許可或認可經營的其他業務。不同業務的子公司應當依照相關法律法規履行業務資格申請程序。
“申請設立子公司,要向證監會提交申請報告、可行性研究報告、子公司的發展戰略、各股東的承諾函、股權結構圖等資料,要求子公司不得和基金管理公司同業競爭。”Julia告訴記者。
“當時協會公佈的數據是截至2016年6月,有38家專戶子公司的206只專戶產品處於延期兌付狀態,均屬於融資類業務,並且超過一半的兌付風險項目屬於面向普通投資者的‘一對多’。”Julia當時在基金子公司工作,這也讓她對自己的職業規劃產生了動搖。後來,她通過內部推薦的方式轉到了母公司,“算是階段性逃頂成功”。
“我是2017年初入行的,當時感覺通道業務撐起了基金子的大部分規模。”大嶺告訴記者。中基協披露的數據也顯示,截至2016年底,基金子公司專戶主動管理類和合作管理類產品管理資產規模合計3.03萬億元,佔比21.6%;通道產品管理資產規模7.47萬億元,佔比71.1%。
從投資標的來看,基金子公司的專戶主要投向非標市場,規模爲8.87萬億元,佔比82.8%;投向交易所、銀行間市場的標準證券規模1.38萬億元,佔比12.8%;其餘爲少量現金及其他投資。
“基金子公司的業務定位是對基金公司的專業化補充和協同,不能另起爐竈搞同業競爭。”某公募人士表示。目前其所在公司對於基金子的態度是強調母公司的管控,引導機構迴歸“子公司”的本位,“可以做一些銷售類的投顧業務,利用客戶資源的優勢,更好地服務高淨值客戶。”
2022年4月,監管層下發《關於加快推進公募基金行業高質量發展的意見》,其中就提到支持基金公司設立從事公募REITs、股權投資、基金投資顧問、養老金融服務等業務的專業子公司。
2023年,中國證監會證券基金機構監管部曾發佈《機構監管情況通報》,鼓勵基金公司聚焦核心發展戰略,積極處置專戶子公司存量業務,穩妥化解存量風險,主動申請註銷專戶子公司,並在分類評價、產品註冊中給予正向激勵。
從中基協每個季度發佈的月均規模前20強名單來看,基金子公司已經呈現“強者恆強”的格局。自2023年以來,月均規模保持在1000億元以上的基金子公司僅有4家,分別是招商財富資產管理、建信資本管理、工銀瑞信投資管理、上海浦銀安盛資產管理。
北銀豐業資產管理在2023年第四季度末的月均規模一度達到1000.87億元,2024年後又回落到1000億元以下。
差異化發展
目前,基金子公司正在進入進退有序、專業發展、差異發展的新階段。
今年6月份,匯添富基金銷售有限公司獲批,該公司是匯添富基金的全資子公司,註冊地爲上海市,註冊資本爲5000萬元人民幣,業務範圍爲證券投資基金銷售。
中基協官網顯示,截至目前,已獲批的公募基金銷售子公司共有8家,除匯添富基金銷售公司外,還有嘉實基金旗下的嘉實財富、國金基金旗下的國金財富、萬家基金旗下的萬家財富、九泰基金旗下的九泰基金銷售、華夏基金旗下的華夏財富、中歐基金旗下的中歐財富、博時基金旗下的博時財富。
就公募基金銷售保有規模來看,中國基金業協會官網顯示,截至2023年四季度末,中歐財富、嘉實財富、華夏財富三家基金銷售子公司進入基金代銷保有規模百強,其股票+混合公募基金的保有規模分別爲61億元、56億元、48億元,非貨基金的保有規模分別爲70億元、76億元、72億元。
與此同時,還有多家基金銷售子公司正在排隊申請,易方達基金、南方基金、銀華基金三家大型公募基金公司也均提交了基金銷售子公司的設立申請,目前處於反饋意見階段。
與此同時,也有基金子公司選擇了主動退出。2022年3月,華泰柏瑞基金啓動了旗下基金子公司——柏瑞愛建資產管理(上海)有限公司的註銷程序,同年11月8日,該基金子公司正式註銷。
全國工商企業信息系統網站顯示,摩根資產子公司尚騰資本在近期發佈清算組備案公告。公告顯示,6月3日,尚騰資本因決議解散擬向公司登記機關申請註銷登記,請債權人自公告之日起45日內向清算組申報債權,公告期爲2024年6月3日至2024年7月18日。
中基協網站數據(目前僅保存2018年第四季度至今年一季度)顯示,基金子公司管理的私募資管計劃自2018年第四季度以來數量和規模均處在下降狀態,從7592只下降到2890只,規模從5.29萬億元下降到1.23萬億元。
“全行業目前有79家基金子公司,資管規模僅剩下1.23萬億元,從業人數只有1650人,投資經理只有407位,有的基金子公司甚至只剩下一名會計。“大嶺向記者感慨。
8月12日,上海聯交所網站信息顯示,信達澳亞基金正式掛牌轉讓旗下全資基金子公司——信達新興財富(北京)資產管理有限公司(以下簡稱信達新興資產)60%股權。公告顯示,目前,信達新興資產的淨資產爲32.89萬元,60%股權對應的轉讓價格爲20.346萬元,信達新興資產的整體估值爲33.91萬元。
基金業協會數據顯示,信達新興資產成立以來一共備案過45個集合資產管理計劃以及16個單一資產管理計劃,合計備案產品只數達到61只;最新一隻產品備案的時間停留在2022年3月30日,目前已有60只產品完成清算。
對於本次轉讓,信達新興資產對界面新聞記者表示,轉讓價格是根據法律法規以及專業評估機構,審計機構測算結果,不存在低價“賤賣”的問題。至於60%股權的轉讓可能會造成公司控股權的變更,該公司表示,受讓方將根據交易所招牌掛的市場情況決定合適受讓主體。對於後續發展,信達新興資產表示,公司將積極落實監管精神,穩妥推進子公司風險出清。
“前東家目前只剩不到20人,其中業務前端只有幾個人。”大嶺透露,前東家還有一些在籤的、無固定期限的、每年都會續簽的存量業務,公司需要人去維護、運營,並從上述業務收取管理費。不過據他測算,這些存量業務總規模不會超過50億,按千分之一的收費標準,公司年收入也就不到500萬元。管理費無法獲得突破,自然就沒必要保留過多人員。
“基金子公司的牌照優勢消失之後,一些不具備主動管理能力的基金子公司很難找到收入來源,通過股權轉讓、解散等方式實現戰略收縮不失爲一個可行之舉。”某資深基金評論人士表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