又一位領軍人物被制裁,從被億萬人敬仰到跌落神壇!

文 | 來科點譜

編輯 | 來科點譜

<<——【·前言·】——>>

楊曉明被我國稱爲"新冠疫苗之父"。

在疫情期間他帶領自己的團隊,在非常短的時間裡便研製出了新冠病毒的疫苗,也正是這樣,他一時出盡了風頭。

現在回想起來,四年前沾沾自喜、春風得意的楊曉明大概想不到會有今天,更想不到倒黴來的如此之快。

在4月18日,楊曉明因爲涉嫌嚴重的違法違紀,直接被罷免了職務,但具體爲什麼落馬我們也不是很清楚。

那楊曉明到底是因爲什麼跌落神壇呢?難道是因爲疫苗本身出問題了嗎?

楊曉明到底是什麼來頭?

1962年,楊曉明來到了這個世界上,從小學開始就非常努力學習,也一直是班級中的佼佼者。

在 1980 年那個對他來說具有重要意義的一年,他憑藉出色的成績考上了蘭州醫學院的臨牀醫學專業,從此踏上了求學的旅程。

大學期間,楊曉明勤奮好學,潛心鑽研醫學知識,他對疫苗研究產生了非常濃厚的興趣,畢業後被分配到蘭州生物製品研究所工作,成爲了一名研究員,從此踏上了疫苗研發的道路。

當時楊曉明意識到國內疫苗研究與國際先進水平有一定差距,所以在1986年他毅然選擇前往日本深造,希望能爲祖國的疫苗事業貢獻自己的力量。

1987年,楊曉明學成歸來後,立馬就投身於國內破傷風疫苗的研製工作中,他將所學的先進知識融會貫通,攻克了一個又一個技術難關,爲國內破傷風疫苗的研發做出了重大貢獻。

而楊曉明並不止步於此,在 1996 年,他又前往美國,投身於當地的疫苗研究工作中,以此來進一步開闊自己的眼界,豐富自己的認知。

2002 年,楊曉明歸國後,很快就被任命爲武漢生物製品研究所所長,儘管身份發生了變化,但他對科研的熱情絲毫未減。

相反,他帶領團隊夜以繼日的進行研究,常常連飯都顧不上吃,皇天不負有心人,在楊曉明和團隊的不懈努力下,最終研發出了百白咳、脊髓灰質炎等多種疫苗,爲中國疫苗事業的發展做出了卓越貢獻。

楊曉明因其傑出的成就而受到國家的極大認可,他還曾擔過國家“863”計劃疫苗項目的首要科學家。

2021年,楊曉明入選"中國工程院2021年院士增選有效候選人名單",但可惜的是,最後落選沒有成爲院士。

新冠疫苗之父

2019年底,本應該是熱熱鬧鬧的團圓時刻,但突如其來的病毒開始在武漢瘋狂肆虐蔓延,整的人們人心惶惶,擔驚受怕。

雖然政府果斷地採取行動,將確診的患者隔離救治,但仍有不少人不幸感染,這場疫情就像一記深重的重擊,讓國人陷入巨大的恐慌之中。

就在這萬分危急的時刻,一批又一批的白衣天使挺身而出,不畏艱險,奮勇向前,守護人民羣衆的生命安全。

而在抗疫的最前線,最緊迫的任務就是研製出有效的疫苗,遏制疫情的進一步蔓延。

身爲中國生物技術股份公司的董事長,也是國內疫苗研發的領軍人物,楊曉明臨危受命,挺身而出,帶領團隊奔赴武漢抗疫前線。

面對如此艱鉅的任務,楊曉明毫不畏懼,立刻採取了行動,研製出了有效的疫苗來對抗這一場突如其來的危機,爲前線的醫護人員贏得了寶貴的時間。

試劑盒的研製成功,爲下一步的疫苗研發工作鋪平了道路,但在確定技術路線時,國內外專家們產生了分歧,就在大家爭論不休之際,楊曉明帶頭堅定地選擇了"滅活疫苗"的技術路線,爲團隊指明瞭方向。

接下來就是疫苗研發的關鍵階段,面對重重障礙,楊曉明和他手下的團隊並沒有退縮,他們用自己的行動詮釋了"不畏艱險、勇攀高峰"的科學家精神。

在短短98天的時間裡,他們夜以繼日地工作,爭分奪秒,終於成功研發出了國內首款新冠滅活疫苗。

爲了證實疫苗的有效性和安全性,楊曉明還成爲了第一批試藥者之一,在隨後的9個月裡,他被抽取了大概60管的血液,並進行定期檢測。

結果令人欣喜,疫苗在他體內產生了有效的抗體,證實研發取得了圓滿成功。

不到一年就在全球10個國家獲批上市,112個國家允許使用,這創造了醫學研究的奇蹟,而楊曉明也因此被世人稱之爲"新冠疫苗之父"。

掉下神壇

曾經被捧上"新冠疫苗之父"神壇的楊曉明,在2024年4月26日卻突然跌落神壇,被罷免了全國人大代表的職務。

這條爆炸性的新聞在網上引發軒然大波,無數民衆因此感到惶恐不安,大家都在質疑和猜測,這位曾經的"國家功臣"到底做錯了什麼?

據官方消息披露,楊曉明被罷免的原因是"嚴重違法違紀",雖然具體的細節暫時還未對外公開,但這已經足以令人側目。

一位身負重任、備受推崇的科學家,竟然也會捲入如此醜聞,令人感到相當失望和震驚。

網上不少聲音將質疑的矛頭直指向楊曉明所在的機構——天壇生物。

事實上,楊曉明曾經是這家公司的董事長,而就在今年3月,天壇生物曾經爆出一起"獻血死亡"事件,引發了巨大的輿論爭議。

一名年僅19歲的少年在多次高頻率獻血之後,不幸離世,而他生前在8個月內就爲天壇生物獻血高達16次之多,最短時間間隔僅12天。

儘管天壇生物對此事矢口否認,稱血站運營完全合規,但大衆的輿論並沒有因此停下,反而與楊曉明被罷免職務的消息聯繫了起來,在這件事上有添了一把火。

輿論開始猜測,楊曉明是否在新冠疫苗研發過程中徇私舞弊,甚至有人質疑,難道我們注射的那些新冠疫苗也存在什麼問題嗎?

面對如此強烈的輿論反應,官方有責任儘快公佈調查結果,澄清事實真相。

畢竟,新冠疫苗關係到全體國民的健康安全,楊曉明作爲研發的關鍵人物,其個人操守自然受到了質疑和懷疑。

而在沒有獲得確鑿的證據之前,我們也不應太快下定論,畢竟在抗疫最艱難的時期,正是楊曉明和他的團隊,爲廣大人民羣衆研製出了救命的疫苗,讓我們擺脫了病毒的陰霾。

我們還需要有關部門進一步調查並公開透明地披露查處結果。

無論如何,這次事件都給我們上了一個深刻的教訓——即便是在科技前沿工作的專家學者,也應該時刻恪守職業操守,保持高尚的科學家精神,決不能被名利所誘惑而徇私舞弊。

只有堅守初心,方能爲國家、爲人民做出真正的貢獻。

我們當然希望,這只是一場暫時的陰霾,隨着事實大白於天下,英雄終將重拾光環,而非徹底蒙羞。