神舟十八號安全着陸,落地瞬間底部冒火光,這是爲何?

“戈壁星夜迎凱旋!”

如今在航天領域,中國可以說是領先世界上的大部分國家,尤其是“中國空間站”的建立,更是極大振奮了國人的信心。

畢竟這是咱們自己建的,而“國際空間站”卻是好幾個國家好不容易纔搞成的。

但隨着神舟十八號的返回,外界卻因爲一件事引起熱議,有些好事者甚至不分青紅皁白地藉此質疑起了中國的航天技術。

這件事就是神舟十八號的返回艙在着陸時,底部突然冒起火光。

這到底是怎麼回事?是技術問題還是另有玄機呢?

“返回艙的最後時刻”

11月3日下午,神舟十八號從空間站離開,準備返回地球,但最後能回到地球的並非全體,而是隻有返回艙。

除了返回艙之外,還有推進艙和軌道艙,這兩個會在完成必要的工作之後,直接在太空中與返回艙脫離,最終留在太空之中。

獨自歸家的返回艙,過程可以說是驚險無比。

自從衝入大氣層之後,艙表溫度一度會攀升到1000度還要高,也正是在高溫和強大的摩擦之下,艙表會出現火光。

之前大家在視頻中看到返回艙猶如一顆流星,原因就是如此。

據說宇航員在艙內往外看的時候,也能明顯看到“劈啪作響”的烈火,宇航員朱楊柱甚至用“太上老君的煉丹爐”,來形容進入大氣層的返回艙。

這個時候的返回艙,其速度能達到7.9公里每秒。

要知道,聲音傳播每秒也不過340米,可見返回艙的速度有多快了。

當然,以這個速度降落地球的話,宇航員幾乎沒有倖存的概率,所以在返回艙距離地面一萬米的時候,就會張開巨大的降落傘。

這個降落傘的面積足有1200平方米,強大的風阻能及時將返回艙的速度控制着迅速降低。

而這個紅白條紋的神舟大傘,還被稱爲“生命之傘”。它背後所凝聚的,就是中國航天科技集團五院508所的心血。

作爲中國載人航天從0起步,從無到有,從無人到載人,從單船飛行到組合體穩定運動,從空間實驗室到空間站建造等一步又一步發展跨越的見證者;

作爲已爲神舟系列飛船綻放整整18次的“生命之傘”,它一次又一次地見證了中國航天的飛躍式發展,也一次又一次地護佑着航天員的生命安全。

但“生命大傘”降下來的這個速度還是不能保證宇航員的安全,所以這個速度接下來還會繼續降低。

而在進一步降低速度之前,返回艙朝向地面的那一面,還有隔熱大底和防熱大底。

因爲返回艙底部是承擔衝破阻力的作用,所以表面溫度極高,如果不能採取措施,待在裡面的宇航員會相當難受。

但這兩個部分並不是一直存在的,而是在不斷降低高度的過程中自動脫落。

千萬別小看這個環節,如果防熱大底和隔熱大底不能順利脫落的話,那覆蓋在其下面的着陸反推發動機就不能漏出來。

在返回艙的底部,科學家們一共設計了四個着陸反推發動機,其實防熱大底和隔熱大底的更多用途,也是在保護着陸反推發動機不被高溫熔化。

說個大家會感到匪夷所思的一點,着陸反推發動機的作用時間很晚,直到返回艙距離地面只有一兩米距離的時候纔會及時觸發。

當四個着陸反推發動機一起發動之後,返回艙的速度會在零點幾毫秒之內,直接把速度控制在1到2米每秒,以這個速度落地的返回艙,就不會讓宇航員受到傷害了。

而着陸反推發動機發動的時候,因爲是點火設置,這就導致返回艙底部會突然冒出一陣火光,並且因爲強大的推力,導致地面塵土飛揚。

種種表象,讓不少人都誤以爲返回艙是“底部爆炸”,其實不然,這都是我們預先設計的保護機制,不存在技術問題。

那這時候就有人問了:“爲啥美國就不需要這個啊?難道還是咱們技術不行?”

其實不然。

“美國的投機取巧”

大家可以仔細回想一下,美國的返回艙是降落在哪裡?

他們跟咱們不一樣,美國的返回艙一直都是優先降落在海面上,而海水本來就有緩衝的作用,所以美國壓根就不用設計着陸反推發動機。

等返回艙打開降落傘降速之後,最後直接落在海里就行了。

這也就導致我們在觀看美國返回艙降落的時候,看不到着陸反推發動機發出的火光,更看不到煙塵四起的畫面。

那我們由此肯定會延伸另外一個問題:“爲什麼中國不選擇在海中降落,而是選擇在陸地上呢?”

畢竟在陸地上降落還得多設計着陸反推發動機,這不是“畫蛇添足”嗎?

先說答案,還真不是“畫蛇添足”。

返回艙降落在海里之後,即便提前有所部署,打撈上也會增加許多難度。

而且海水不比陸地,一旦返回艙出現什麼問題,很可能因爲海水侵入而讓問題加重。

到時候返回艙打不開,裡面的宇航員也會有生命危險,這風險是相當高的。

所以爲了打撈方便,也爲了減少發生意外的概率,我們便採取了陸地降落的方式。

當然,美國也知道這一點,可設計着陸反推發動機的技術要求實在是太高了。

落地前一兩米的距離才點火,這需要四枚着陸反推發動機同時發生作用,但凡是有一個沒點火,或者是點火延遲和提前,都會讓返回艙的落地姿態出現意外。

或者是在陸地上瘋狂翻滾,又或者是別的問題,本來宇航員在返回途中身體就承受了極大的損傷,如果再遭受巨大的顛簸,安全同樣沒有保證。

所以從這方面來看,咱們的航天技術反而是領先美國的,畢竟他們沒搞出來。

而除此之外,航天領域如今又做出了新的設想:“用航天飛機接送宇航員,運送物資數據。”

其實無論是落地還是落海,返回艙的降落都具備一定的風險,且造價高昂。

目前我國已經開始研究“昊龍貨運航天飛機”,雖然也是用火箭發射,但返回時卻不需要“墜落”,而是像常規的飛機一樣一路滑翔進入機場,平穩落地。

更重要的是,如今我國的“天舟”貨運飛船,像是快遞小哥一樣只能往空間站運送物資給養,而想要將空間站中做出的大量實驗結果的產物送回地球,確實很難的。

而要解決這個難題,便要依賴“昊龍”貨運航天飛機方案了。

如今,有關於此的各種細節信息,還在等待接下來的進一步披露,但相信以中國科學家的智慧,定能令世界矚目。

期待中國航空,繼續高速騰飛!

本文信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