生態環境部答北青報:在嚴守生態環保底線基礎上,助力重大項目落地實施
1月20日,生態環境部召開1月例行新聞發佈會。
生態環境部環評司司長王志華在回答北京青年報記者提問時介紹,去年全國各級環評審批部門共審批建設項目環評文件12.95萬個,同比增加4.4%,涉及總投資約21.9萬億元。今年是“十四五”收官之年,要在嚴守生態環保底線的基礎上,助力重大項目落地實施。
王志華表示,生態環境部全力做好環評保障工作。2024年,在嚴守生態環保底線的基礎上,共審批引大濟岷引水工程、長贛高鐵、虎林到長春天然氣管道、陝西榆林1500萬噸/年煤炭分質清潔轉化示範項目等重大項目環評文件54個,涉及總投資9800多億元。
在具體舉措方面,持續實施環評審批“三本臺賬”和綠色通道機制,將超過500個重大項目納入臺賬,會同相關方面着力推進環評保障工作。
重點突出抓保障,將納入國家戰略的重大鐵路、水利水電、水運、能源保供等項目作爲環評保障的重中之重,按時高質量完成了重大項目環評審批,爲黨中央、國務院決策和重大項目開工提供有力支撐。針對性強化經濟大省環境要素保障,相關省份環評審批數量和投資額均超過全國一半,支持服務宏觀經濟穩健運行。
積極主動抓服務,爲每個重大項目明確負責人,提前對接建設單位和環評單位,指導環評文件編制。主動對接國家發展改革委、自然資源部、水利部、國家林草局等部門,建立了重大項目部際聯合辦公機制,掌握項目前期進展,協調產業政策、自然保護地政策等,履職盡責、共同把關,爲同步推進項目環評提供支撐。2024年先後會同相關部委、地方等,組織召開重點行業調度20次,重大項目專題對接超過200次,納入臺賬的項目中約一半項目已完成環評手續,其他正在開展前期工作。
強化監督抓效率。建立內部監督機制,對技術評估、內部審查、發文流程逐個環節進行監督,督促提高項目審批效率,在法定時限內加快審批。其中,重大基礎設施和行業發展重點項目,平均審批時間較法定時限壓減了近40%。
王志華表示,2025年是“十四五”收官之年,要牢記“國之大者”,按照中央經濟工作會議決策部署,先做價值判斷、再做技術判斷,嚴格落實環評服務保障機制,重點針對“十四五”規劃102項重大工程中未開工項目,全力做好保障工作,在嚴守生態環保底線的基礎上,助力重大項目落地實施,推動經濟持續回升向好。
文/北京青年報記者 董鑫
編輯/周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