師德師風建設在教育事業發展中不斷推進

黨的二十屆三中全會通過的《中共中央關於進一步全面深化改革、推進中國式現代化的決定》指出,“健全師德師風建設長效機制”。教師節前夕,《中共中央 國務院關於弘揚教育家精神加強新時代高素質專業化教師隊伍建設的意見》發佈,要求把加強教師隊伍建設作爲建設教育強國最重要的基礎工作來抓,強化教育家精神引領,提升教師教書育人能力,健全師德師風建設長效機制,加強新時代高素質專業化教師隊伍建設。

2023年教師節到來之際,習近平總書記致信全國優秀教師代表強調大力弘揚教育家精神,繼“四有好老師”、“四個引路人”、“大先生”等要求之後,爲教師確立更高標準,對師德師風提出更高要求,爲新時代教師隊伍建設包括師德師風建設指明前進方向、提供根本遵循。

在第四十個教師節即將到來之際,梳理40年來師德師風建設的歷史進程,對於高質量推進新時代師德師風建設具有重要意義。

師德師風建設至關重要

從設立教師節的動議開始,到教師節確立,直至新時代,師德師風建設始終處於教師隊伍建設首位,在教育事業發展中處於重要地位。

營造尊師重教的社會氛圍對師德師風提出更高要求。40年來,通過持續加強教師待遇保障、提高中高級教師職稱佔比等一系列政策措施,通過每年教師節期間的表彰和慶祝活動,等等,教師的社會地位明顯改善。“使教師成爲最受社會尊重的職業之一”,是黨和國家的莊嚴承諾、廣大人民教師的熱切期待,對促進全社會進一步營造尊師重教環境發揮了重要作用。提升教師隊伍專業素養,加強師德師風建設,是辦好人民滿意的教育的題中應有之義。

師德師風建設納入中國共產黨代表大會報告內容,凸顯了師德師風在教育事業發展中的關鍵作用。40年來,伴隨着人民羣衆對更好的教育的期盼,教師隊伍建設日益凸顯其重要性,師德師風建設日益受到重視,一系列相關政策文件相繼出臺,制度體系日漸完善。黨的十六大報告提出“加強教師隊伍建設,提高教師的師德和業務水平”要求,體現了師德對於教育發展的重要性。黨的十八大報告指出:“提高師德水平和業務能力,增強教師教書育人的榮譽感和責任感。”黨的十九大報告和黨的二十大報告明確提出“加強師德師風建設”要求,確立了師德師風建設在教育優先發展、辦好人民滿意的教育中的關鍵地位。師德師風建設成爲教育改革發展的重要內容。

師德師風成爲第一標準。黨的十八大以來,習近平總書記高度重視師德師風建設,作出“評價教師隊伍素質的第一標準應該是師德師風”等重大論斷,將師德師風置於教師隊伍素質最高位置。

中共中央、國務院發佈《中國教育現代化2035》,明確“將師德師風作爲評價教師素質的第一標準”,提出“推動師德建設長效化、制度化”要求。中共中央、國務院發佈《深化新時代教育評價改革總體方案》,指出“堅持把師德師風作爲第一標準”,強調“強化教師思想政治素質考察,推動師德師風建設常態化、長效化”,並提出建立師德失範行爲通報警示制度。今年8月,《中共中央 國務院關於弘揚教育家精神加強新時代高素質專業化教師隊伍建設的意見》發佈,教育家精神成爲新時代師德師風建設的核心內容,師德師風建設的重要性被提升到歷史新高度。

師德師風建設發展脈絡

40年來,師德師風建設包括確立教師職業道德基本要求、加強職業道德規範建設、建立健全師德師風建設體制機制等主題,在新時代日趨成熟。

確立中小學教師職業道德基本要求。1984年10月,教育部、全國教育工會發布了《中小學教師職業道德要求(試行)》,對教師職業道德提出了綱領性指導意見,以思想政治素質爲主,師德理想與師德原則相結合,爲師德師風建設奠定基礎。

制定並完善各學段教師職業道德規範化建設,依法確立師德違規行爲處理辦法。20世紀90年代初,師德師風建設進入新階段。1991年,原國家教委、全國教育工會發布《中小學教師職業道德規範》,該規範先後於1997年、2008年進行兩次修訂,不斷細化教師職業道德規範,以適應時代發展需要。2011年12月,教育部、中國教科文衛體工會全國委員會發布《高等學校教師職業道德規範》。至此,不同學段的教師道德規範基本明確。同時,師德師風建設全面加強,不斷改進。2000年8月,教育部發布《關於加強中小學教師職業道德建設的若干意見》提出,“加強愛崗敬業、熱愛學生、教書育人、爲人師表的教育,增強教師的事業心和責任感”。2005年1月,教育部發布《關於進一步加強和改進師德建設的意見》,明確劃定“堅決反對向學生推銷教輔資料及其他商品,索要或接受學生、家長財物等以教謀私的行爲”等多條底線,提出“對有嚴重失德行爲、影響惡劣者一律撤銷教師資格並予以解聘”等處罰性規定。新時代以來,2014年1月,教育部發布《中小學教師違反職業道德行爲處理辦法》,依法列出中小學教師違反職業道德的行爲,並制定處罰方法,該辦法於2018年進行補充、完善。2018年11月,教育部發布《關於高校教師師德失範行爲處理的指導意見》。依據義務教育法、教師法、教育法中的教師職業相關法律法規,確立師德行爲法律依據,具有劃時代意義。

建立並完善師德師風建設長效機制。《國家中長期教育改革和發展規劃綱要(2010—2020年)》指出:“將師德表現作爲教師考覈、聘任(聘用)和評價的首要內容。”2012年8月,國務院發佈《關於加強教師隊伍建設的意見》,要求構建師德建設長效機制。新時代以來,師德師風建設長效機制進一步健全。教育部2013年9月發佈《關於建立健全中小學師德建設長效機制的意見》,2014年9月發佈《關於建立健全高校師德建設長效機制的意見》。2016年8月,教育部發布《關於深化高校教師考覈評價制度改革的指導意見》,提出“完善師德考覈辦法,健全師德建設長效機制”。2019年11月,教育部等七部門發佈《關於加強和改進新時代師德師風建設的意見》,提出“基本建立起完備的師德師風建設制度體系和有效的師德師風建設長效機制”的總體目標。其間,教育部提出教師職業行爲倡導標準和禁行底線。2018年11月,教育部分別發佈新時代高校、中小學、幼兒園教師職業行爲十項準則,將師德師風建設貫穿教師管理全過程,並強化師德違規查處和師德考評。體制機制的形成和完善,在完善師德師風建設體系中具有里程碑意義。

師德師風建設推進理路

40年來,從強調底線師德,不斷走向高尚師德,提出教育家精神,師德師風建設內涵越來越明確和豐富,對師德底線的劃定和對失德行爲的懲處逐步與法律法規相結合,師德師風建設思路日漸清晰。

明確思想政治素質是師德師風建設的重要內容。師德具有鮮明的政治屬性,教師的思想政治素質是師德建設第一要務。2018年1月,中共中央、國務院發佈《關於全面深化新時代教師隊伍建設改革的意見》,把加強師德師風建設作爲獨立部分進行部署,明確要求“着力提升思想政治素質,全面加強師德師風建設”。習近平總書記用“學生健康成長的指導者和引路人”,“中國特色社會主義的堅定信仰者和忠實實踐者”,“先進思想文化的傳播者、黨執政的堅定支持者”等定位教師職業,體現了教師思想政治素質的重要性,豐富了師德師風建設的重要內涵。

堅持教育家精神是師德師風建設的核心要義。教書育人是教師職業的基本特徵。習近平總書記指出,人民教師無上光榮,每個教師都要珍惜這份光榮,愛惜這份職業,嚴格要求自己,不斷完善自己。教師要做到敬業、愛生,這是由教書育人事業所決定的。敬業,表現爲珍惜人民教師的光榮,有熱愛教育的定力和淡泊名利的堅守。愛生,則是師愛的具體呈現,表現在兩個方面。一是聚焦愛生情懷的內在要求,體現了教師的仁愛之心,需要教師公平、公正地對待每一名學生,尊重學生的個性,理解學生的情感。二是聚焦愛生情懷的實現過程,體現了師生關係的親密程度,需要教師以無私奉獻之心,用愛培育愛、激發愛、傳播愛。新時代教師還要大力弘揚教育家精神,堅定心有大我、至誠報國的理想信念,陶冶言爲士則、行爲世範的道德情操,涵養啓智潤心、因材施教的育人智慧,秉持勤學篤行、求是創新的躬耕態度,勤修樂教愛生、甘於奉獻的仁愛之心,樹立胸懷天下、以文化人的弘道追求,踐行教師羣體共同價值追求。

弘揚高尚師德是師德師風建設的關鍵路徑。建立教師表彰體系,通過挖掘宣傳等多種途徑,弘揚高尚師德,形成正能量,是師德建設的關鍵路徑,體現了“厚愛”層面的師德建設內涵。40年來,通過建立國家、省、市、縣、校多個層面的教師表彰體系,授予“人民教育家”、“全國教書育人楷模”、“全國模範教師”、“全國優秀教師”和“最美鄉村教師”等榮譽稱號,展現了優秀教師的高尚品格和典型形象,營造了全社會尊師重教的濃厚氛圍,助力形成了有利於提升教師政治地位、社會地位和職業地位的良好生態環境。

加強師德師風建設,還要“嚴管”,規範師德行爲,懲處師德違規行爲。相關法律和文件規定成爲規範師德師風失範行爲的“硬槓槓”,對於守牢師德師風底線起到了有效的警示、阻止和懲罰作用。

經過多年的不懈努力,師德師風建設形勢整體向好,廣大教師恪守職業道德底線,追求高尚道德,呈現出教師新風貌,人民羣衆尊重教師、信任教師、依靠教師的局面基本形成。新時代新徵程,要大力弘揚教育家精神,着力打造一支師德高尚、業務精湛、結構合理、充滿活力的高素質專業化教師隊伍,爲加快教育現代化、建設教育強國、辦好人民滿意的教育提供堅強支撐。

(作者系中國教育科學研究院研究員,本文系中央級公益性科研院所基本科研業務費專項資助“鄉村教師數字素養現狀調查研究”[GYJ2024050]成果)

《中國教育報》2024年09月05日 第06版

作者:高慧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