釋放康養市場消費潛力

來源:經濟日報

今年的《政府工作報告》提出,積極應對人口老齡化,完善發展養老事業和養老產業政策機制,大力發展銀髮經濟。隨着人口老齡化進程加快,我國老年人口比重逐年攀升。數據顯示,2024年末,我國60歲及以上老年人口占全國總人口比重上升至22%,預計到2035年將突破30%。健康與養老市場需求旺盛,消費潛力巨大。

近年來,我國康養產業獲得廣泛關注。從《“健康中國2030”規劃綱要》到《“十四五”健康老齡化規劃》,再到2024年10月份民政部等部門聯合印發的《關於進一步促進養老服務消費 提升老年人生活品質的若干措施》……一系列政策的出臺,爲康養產業發展提供了有力支撐,對於鼓勵社會力量參與、推動醫養結合、拓展服務場景等方面發揮了重要作用。例如,海南省在《海南省健康產業發展規劃(2019—2025年)》明確聚焦康養旅遊、醫療旅遊、中醫藥康養等領域,致力於建設國際康養旅遊場景,提升服務國際化水平。

在取得成績的同時,康養產業目前仍受到國家政策、資源稟賦、產業融合、科技平臺等衆多要素的制約,存在康養產業引導政策分散、康養服務供需矛盾突出、智慧康養市場活力有待釋放等諸多問題。如何通過破解這些難題推動康養產業高質量發展,已成爲社會各界關注的焦點。

政策協同,激發康養產業消費新活力。通過加購康養公共服務、支持公益項目、增設醫養結合補貼、減免康養企業稅收、設立康養產品個稅抵扣等多種措施,有效激發市場需求。拓寬康養企業融資渠道,引導資本流入,加強金融風險防控,增強企業保障能力。優化康養產業佈局,推動康養產業融合,規範康養市場秩序,提升競爭力。

協調供需,構建“康養+”融合新業態。明確康養服務產品定位,分類推進高端型、普惠型、特色型康養服務,精準匹配居家養老、社區養老、機構養老、農村養老等不同需求,適配不同老年羣體,提升老年人生活品質。康養企業應依託自然資源稟賦、人文資源優勢和區域發展特色,打造康養與物業、旅遊、文化、體育、教育等相融合的“康養+”模式,促進產業內部疊加與產業外部聯動,以比較優勢化解康養資源不均衡問題,進而推動城鄉康養產業協調發展,構建差異化產業佈局。

科技賦能,打造智慧康養新生態。充分利用人工智能、大數據、物聯網等技術,推進“技術平臺+適老化設備+康養服務”,構建軟件、硬件與服務相融合的智慧康養新生態。深度結合數字技術與醫療康養、旅遊康養、文化康養、體育康養等,構建場景式、體驗式、互動式養老服務消費場景,打造區域智慧康養服務綜合體。加強醫療機構與養老機構的深度合作,推動人工智能大模型在康養產業的產業化部署應用,積極打造以健康監測、遠程醫療、智能養老、人性化護理於一體的“防—治—養—護”智慧康養服務鏈。(本文來源:經濟日報 作者:邊宏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