事關電動車、光伏、鋰電池,美國確定大幅上調對華產品關稅

時隔五個月,拜登政府對華301關稅細則落地,大幅度上調了電動車、鋰電池、太陽能電池等中國產品的進口關稅。

9月13日,美國貿易代表辦公室官網公佈了對華301條款調查中的關稅相關細則,與此前5月的提議基本吻合。

其中,對電動汽車關稅提高100%,對中國太陽能電池加徵50%的關稅,對中國鋼鐵、鋁、電動汽車電池和關鍵礦物加徵25%的關稅等。

大部分關稅將於9月27日生效。同時,美國將中國半導體的進口關稅提高50%,此新稅率將於2025年1月開始生效。半導體這一項裡新增了太陽能電池板使用的多晶硅和硅晶圓兩個類別。

到2026年,儲能在內的非車用鋰電池的關稅將從7.5%提高到25%。此外,電池部件、天然石墨以及部分關鍵礦產的稅率將在2024-2026年間陸續提高到25%。

港口起重機則得到一定的豁免。港口起重機的關稅將升至25%,但最終決定允許排除今年5月中旬之前訂購的中國起重機,前提是它們在2026年5月之前交付。上述聲明稱,該豁免政策平衡了關稅政策可能對美國經濟造成的影響,以及其免受所謂中國政府支持的對於美國關鍵基礎設施的網絡入侵威脅。

今年2月,美國總統拜登簽署了一項行政命令,計劃在未來五年內投資200多億美元(約合1446億元人民幣)用於港口安全建設,其中包括在美國國內製造港口起重機。此舉目的是爲了更換美國港口使用的所有中國製造港口起重機。白宮提供的數據稱,美國港口有近80%、共200多臺起重機爲中國製造。

此外,上述關稅還涉及部分關於醫療產品的細則等。

美國政府原計劃在今年8月1日起,對上述部分產品開始徵收關稅,但該項決定已兩度推遲。

美國貿易代表辦公室官網新聞稱,5月公佈的修改建議已基本通過,在對公衆提出的1100多條意見進行審查後,又進行了幾處更新,以加強保護美國企業和工人免受中國不公平貿易行爲的行動。

這些更新宣稱是爲了提高了關稅行動在實現調查目標方面的有效性,同時考慮了可以採取的其他行動以及關稅行動對美國經濟的總體影響。

美國貿易代表辦公室稱,美國經濟分析普遍認爲,301條款關稅有助於減少美國從中國的商品進口,增加從其他來源(包括美國盟友和合作夥伴)的進口,從而可能支持美國供應鏈的多樣化和彈性。

9月14日,中國光伏行業協會發文稱,美國一方面高築保護主義院牆,採取多重貿易限制手段,層層加碼設置光伏關稅壁壘;另一方面通過《通脹削減法》和《基礎設施投資與就業法》等法案,實施排他性、歧視性的產業政策,向其本土光伏產業提供大規模涉嫌違反多邊規則的補貼,嚴重扭曲全球光伏產業鏈供應鏈的市場化運行,破壞全球共同應對氣候變化等領域的國際合作。

中國商務部新聞發言人何詠前近日指出,中方已多次向美方就301關稅問題提出嚴正交涉,世貿組織早已裁決301關稅違反世貿組織規則,美方提高對華加徵關稅的做法是錯上加錯。

何詠前表示,此前美國貿易代表辦公室就關稅複審結果徵求公衆評論意見,多數意見反對加徵關稅或申請擴大關稅豁免範圍,這說明美對華301關稅不得人心,敦促美方立即取消全部對華加徵關稅。

據美國有線電視新聞網CNN報道,特朗普在任期間對約3000億美元的中國製造產品實施了全面關稅。拜登總統保留了這些關稅,並在今年初美國貿易代表辦公室完成多年審查後,決定提高約150億美元中國進口商品的部分關稅。

此次加徵關稅與拜登的其他經濟政策一致,旨在促進美國清潔能源和半導體芯片等行業的國內製造業。

但美國國內對關稅問題有反對意見。路透社指出,最終決定在很大程度上忽視了汽車製造商要求降低電動汽車電池生產中使用的石墨和關鍵礦物質關稅的請求。

業界認爲,這一增長將擾亂供應鏈,包括半導體密集型產品,對阻止中國技術轉讓和行業主導地位幾乎不起作用,這些做法還導致了過剩的工廠生產充斥着全球市場。

路透社援引信息技術產業委員會主席Jason Oxman的表述稱,自實施以來,這些關稅累計給美國企業和消費者造成了2210億美元的損失。隨着今天新政策的宣佈,美國貿易代表辦公室再次依賴於鈍化和無效的關稅工具。

CNN分析稱,關稅在政治上可能很受歡迎,儘管許多經濟學家都認爲,關稅是代價高昂的工具,並不總能像承諾的那樣提振國內產業。它們旨在提高外國製造商品的價格,作爲保護國內生產商的一種方式。

美國上述關稅稅率的調整,重點瞄準了中國出口新三樣產品,即電動汽車、鋰電池和太陽能電池。

根據海關總署網站披露的統計數據,2020-2023年,美國已連續四年成爲中國鋰電池出口的第一大目的地。去年,中國出口至美國的鋰電池金額達到135.49億美元(約合979億元人民幣),佔出口總額的20.8%。

今年前7個月,中國出口至美國的鋰電池金額爲73.89億美元(約合524億元人民幣),同比增長2.7%,仍爲國內鋰電池出口的第一大目的地,佔比升至22.7%。

鋰電池涵蓋動力電池、儲能電池和消費類電池等不同產品類型。上述統計並未披露國內鋰電池出口的具體分類信息。

睿諮得能源電池市場研究分析師陳姍稱,上述關稅政策意圖擺脫對於中國電池的依賴度,並且藉此刺激美國本土電池和相關材料製造業的發展,但是由於缺乏量產經驗,本土製造商還是很難在短期內實現量產。

她同時指出,該項政策可能會擾亂供應鏈,並且增加美國電池的成本,短期內電池價格的上漲,將影響到美國新能源汽車的滲透率。

億緯鋰能(300014.SZ)、國軒高科(002074.SZ)、孚能科技(688567.SH)等上市公司均已就加徵關稅潛在影響作出迴應。

億緯鋰能稱,其目前沒有直接向美國出口動力電池,該公司正在馬來西亞新建儲能電池工廠,屆時可以規避美國2026年起對儲能電池加徵關稅政策的影響。

國軒高科和孚能科技均表態稱,目前對美國市場電池出口量較小,不會造成重大影響。行業龍頭寧德時代(300750.SZ)、比亞迪(002594.SZ)則暫未對此作出迴應。

根據中國動力電池產業創新聯盟的數據,寧德時代和比亞迪在國內鋰電池出口企業中排名前兩位。

由於美國政府此前已通過《削減通脹法案》等政策,政策鼓勵鋰電池產業鏈落戶本土並提供補貼,但對中國鋰電池企業則加以限制。

國內企業中,目前僅有遠景動力、國軒高科已在美國建立電池工廠,或公佈了建廠規劃。

寧德時代、億緯鋰能等企業則放棄了在美國獨資建廠的方式,轉而通過技術授權的方式入局。其中,以寧德時代與福特汽車合作建設的美國密歇根州電池工廠最爲典型。

在光伏領域,美方此次雖然新增了對於上游多晶硅、硅片的新增關稅,但實際對中國產業影響較小。

中國出口的光伏產品以組件爲主。美國對中國光伏產業的限制已久,此前先後通過“雙反”、201關稅等方式對中國光伏貿易設置貿易壁壘。中國企業此前通過東南亞設廠“繞道”出口,但“雙反”捲土重來,越來越多企業開始尋求在美當地設廠,降低關稅風險。

中國光伏行業協會數據顯示,近兩年美國並未出現在中國光伏產品前十大出口市場中。

因缺乏完整的光伏產業鏈及足夠產能,美國光伏產品高度依賴進口。目前,美國大多數太陽能產品進口自東南亞。該地出口到美國的光伏組件約佔該國總進口量的80%。對光伏產品進口關稅的管控,將導致美國光伏項目成本的提升,恐影響其光伏建設。

對中國光伏產品出口美國影響較大的,或是東南亞雙反調查的結果。

今年5月,美國決定對東南亞四國光伏產品重啓雙反調查,美國商務部宣佈對進口自柬埔寨、馬來西亞、泰國和越南的晶體硅光伏電池(無論是否組裝成模塊)發起反傾銷和反補貼調查。目前雙反稅率暫時未落地。

隆基綠能(601012.SH)董事長鍾寶申在此前業績會上指出,過去因爲各種貿易政策的限制,從中國直接出口美國的產品幾乎是0。從東南亞出口到美國,稅率也將越來越高,真正裁決的稅率需要等到9-10月。

近兩年,隨着能源轉型的呼聲漸高,美國逐漸意識到建立本土清潔能源產業鏈的重要性。2022年,美國總統拜登簽署了《通脹削減法案》,計劃將投入4300億美元用於氣候、清潔能源以及醫療保健領域,同時致力於在未來10年內創造約7400億美元的財政收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