史話》今日中國,已非昔日支那:受日本人讚譽的閻海文(莊秉漢)
中華民國空軍第一位在敵人面前開槍自戕,閻海文烈士。(圖/莊秉漢提供)
空軍官校有棟校舍命名爲「海文樓」,是紀念我空軍飛行員閻海文中尉,他在對日空戰初期,座機被敵軍高射炮擊中,跳傘求生誤落敵陣地,閻海文不願被俘虜,舉槍飲彈壯烈殉國,而官校「海文樓」歷來都是一年級學生的寢室大樓,似乎提醒着每一期別的筧橋雛鷹,要效法閻海文老學長這般「我死則國生」的勇氣。
閻海文(1916年-1937年8月17日),滿族人,出生在東北遼寧,父親閻仲三是清末的武秀才,閻海文13歲時考取瀋陽東關文華中學,民國20年日本發動「九一八事變」竊占我東三省,其父不甘被日本欺淩統治,決定變賣家產,讓15歲的閻海文和兄長流亡北平市東北中學繼續就學,東北中學是招收東北三省流亡學生爲主,該校不少學生因飽受戰火之痛,畢業後投筆從戎報考軍校者多。
閻海文在學校深受同儕、同鄉影響,曾在日記寫下:「東北淪亡,國將不國。堂堂的中華民族,竟受倭奴之摧殘與蹂躪,令人痛心,所以我常爲之悲,爲之泣」,因此,他高中三年奮力讀書,時時鍛練體魄,期盼有朝一日從軍收復東北老家,要爲東北三千萬同胞誓報國仇。
民國23年夏天,閻海文高中畢業後,一心從軍報國,他同時考取中央陸軍軍官學校和中央航空學校,不過志在沖天的他,幾經思考決定進入南京中央航空學校第六期飛行科就讀,一年後分發杭州筧橋本校,接受飛行訓練,他成績表現優異,民國26年4月正式成爲中華民國空軍少尉飛行員。
閻海文在航校畢業典禮時,航空委員會特別贈免費火車票和路費,邀請畢業生家長出席觀禮,閻海文也將母親從東北關外接來,在畢業午宴上,蔣中正委員長逐一向每一位畢業生與家長敬茶水道賀,當走近他母親面前致意時,他母親整個淚流不止,或許是因爲有一位空軍飛行員的兒子感到驕傲。
民國26年8月13日上海爆發淞滬會戰,中日兩軍空戰首當其衝,當時我空軍與日本實力懸殊,日本戰機數量2,000多架,反觀中華民國空軍加上教練機充數還不到300架,我空軍仍處於筧橋建校草創階段,缺乏空中作戰實際經驗,但是位於南京的航空委員會在12個小時之內,連續發佈兩道作戰命令,將駐紮各地區航空大隊投入淞滬會戰,又令我空軍各轟炸大隊對敵在上海及附近水域的重要目標據點,實行連續轟炸。
閻海文隸屬第5大隊第25中隊即奉命隨隊出擊轟炸,將停泊在上海附近的日本軍艦執行轟炸任務,我空軍總計出動作戰任務76架次,閻海文參與其中,激烈長空戰果輝煌,自8月14日起,中華民國空軍首開擊落日機4架紀錄,接着8月15日杭州空戰擊落16架,同日南京空戰擊落18架,8月16日揚州空戰擊落3架,同日句容空戰擊落4架,共計3天擊落日機45架。筧橋空軍前仆後繼毫不畏懼,打破日本空軍不可戰勝之神話,國民政府將首次與日軍機交手的814這一天訂爲空軍節。
8月17日,中華民國空軍第五大隊又奉命派6架戰機轟炸位於上海虹口的日本陸戰隊司令部,閻海文駕駛編號第2510號驅逐機起飛昇空,我軍接近目標時,日軍陣地上的高射砲猛烈攻擊,我空軍健兒奮不顧身,直向目標俯衝,6架戰機攜帶的3千磅炸彈,悉數投彈命中目標,隨後返航時,閻海文的座機遭逢日軍虹橋一帶的高射炮擊中,機身頓時起火,失去控制,在萬分緊急時,閻海文僅能選擇棄座機跳傘求生,他跳傘後盡力操縱降落傘,試圖降落上海市郊國軍88師駐防陣地,但是風向突然改變,反而迫降落到敵人所控制的天通庵公墓小山丘上。
眼見閻海文少尉從天而降自投羅網,日本兵像一羣瘋狗似的叫囂進逼,打算「活捉支那飛行士」立功領賞,他們向閻海文重重包圍,勸他投降。閻海文明白此刻突圍無望,但不願被活捉,更不願意投降屈服,甚至跪地求饒,在危急的時刻,閻海文沒有放棄最後的反抗,他拔出配槍擊斃2名日本兵及擊傷1名靠近的日軍後,眼看剩下最後一顆子彈,他決定朝着自己頭部太陽穴扣下扳機,臨死前他震天一喊:「中華民國萬歲!」年方21歲,他把最後一顆子彈留給自己,結束了大好的青春。
閻海文飲彈拒降,這一聲槍響,發生得太突然,煙硝味瀰漫四周,時間瞬間凝結住,也震撼了日本兵,日軍對閻海文寧死不屈的軍人氣節感佩不已,當天下午,侵華日軍上海派遣軍司令官下令厚葬閻海文,在墓牌上還特別寫着「支那空軍勇士之墓」,這是日軍第一次爲敵人立下墓碑,日本海軍陸戰隊並列隊致敬,向閻海文脫帽鞠躬。
閻海文眼看配槍剩下最後一顆子彈,他決定朝着自己頭部太陽穴扣下扳機,臨死前他震天一喊:「中華民國萬歲!」此爲翻拍於慶祝對日抗戰勝利70週年,由國防部、文化部共同在中正紀念堂主辦特展油畫作品。(圖/莊秉漢提供)
閻海文之死,我國空軍一直未予證實,僅說:「失蹤」。直到9月11日,日本大阪的《每日新聞》特派員木村毅刊出一篇社論發回國內,這篇社論標題爲:「今日之中國,已非昔日之支那」,內文中一再讚譽閻海文,他說「我將士本擬生擒,但對閻君之壯烈最後,不能不深表敬意,而厚加殮葬」。報章一刊出,引發日本民衆強烈震撼,各地報紙相繼作出大篇幅報導,歌頌閻海文符合日本的「武士道精神」。
一個多月後,日本官方在東京新宿繁華的鬧區舉辦了「中國空軍勇士之友閻海文展覽會」,展出閻海文生前用過的飛行服、降落傘和手槍等遺物。展覽吸引了成千上萬的日本人,參觀的東京市民絡繹不絕,閻海文的節操打破了日本對中國人的刻板印象,因爲閻海文愛國意志遠勝於自己的生命,寧死不當俘虜,更無意投降的民族氣節,無疑是將日本的武士道精神受到羞辱,讓一向崇尚武威的日本人對閻海文景仰,淡忘了英雄的國籍與身分,甚至爲他的犧牲感到惋惜、掉淚。
日軍從閻海文的飛行頭盔裡發現一張珍藏好的照片,背面寫着江蘇南通的一個地址,和「劉月蘭」這個名字。字寫的很娟秀,似乎是出自照片本人劉月蘭小姐的手跡,劉月蘭在浙江大學畢業後,留校當助教,很有可能那段時間和閻海文發展成一對戀人,閻海文在長空激烈戰鬥中,仍將這一紙照片藏在自己飛行頭盔內,說明他對她有深厚的情感,但閻海文爲了捨身報國,這段愛情故事戛然而止。
1975年中國第一部彩色大銀幕空軍職史電影「筧橋英烈傳」,12月03日下午在士林中國電影文化城舉行開幕典禮,此片劇情以高志航、劉粹剛、沈崇誨、閻海文四烈士爲國成仁的故事爲骨幹,描寫中國空軍的「筧橋精神」。(中時檔案照/邱維國攝)
民國64年適逢抗戰勝利30週年,郵政總局曾用閻海文(圖中下)等抗日烈士遺像印製成一組郵票發行。(圖/莊秉漢)
民國64年適逢抗戰勝利30週年,郵政總局(中華郵政前身)用閻海文遺像印製成一組郵票發行,民國66年,中央電影公司以閻海文壯烈殉國劇情,拍製成電影《筧橋英烈傳》,該片在當時還獲得金馬獎最佳劇情片獎,顯然在中華民國被迫退出聯合國,蔣中正驟然辭世,臺美關係岌岌可危風雨飄搖的70年代,閻海文事蹟有股喚醒當時國人低落士氣之作用,因爲閻海文隻身一人,縱使被強敵包圍要脅,但是他沒有低頭,也絕不妥協,一身正氣的用最後一顆子彈,以血捍衛國家尊嚴,征服了他的敵人,流芳百世。
(作者爲臉書「我的抗戰」版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