史話》名校遷渝 獻身杏壇 絃歌不輟──改革中國報業的無冕王(一)

時事新報》抗勝利號外,報導標題爲:「我已收到日投降照會、日內閣一致通過投降、陸相海相均表同意」。(黃紹川攝)

編者按

天鵬,曾任《申報》編輯、《時事新報》總編輯國民大會主席團主席等職。著作多達二十餘本,對中國近代新聞學術界影響深遠。

他也是戰時首都唯一報紙重慶各報聯合版》總經理,首創以國內外要聞作爲報紙頭版。中國新聞界第一本專刊《新聞學刊創辦人,於戒嚴時代的臺灣,參與創辦「中國憲法學會」,發行《憲政時代》,鼓吹民主憲政。

黃天鵬之女黃佩珊蒐羅日記.公文秘件.未公開自述.近150張珍貴照片等大量第一手資料,首次公佈黃天鵬60個筆名,見證民初軍閥割據、國共內戰、中日戰爭報業發展的歷史。

正文開始:

抗戰期間,陪都不僅是新聞事業中心,也是新聞教育中心。北平、天津、南京等各地名校陸續遷移至此。

位在南京的國立中央大學民國二十六年八月遭受空襲,九月利用長江輪船將圖書和儀器運至重慶市郊沙坪霸新校舍,十一月初照常上課。最後留在南京大勝關一小部分農學院牲畜,在首都淪陷前三日渡江,經蘇、皖、豫、鄂各省,遊牧入川,一年內安抵重慶,校長羅家倫爲此寫了首《校慶感賦》:「嘉陵江上開新局,劫火頻摧氣益遒,更喜牛羊明順逆,也甘遊牧到渝州。」

中央陸軍軍官學校同年八月,由南京,經九江、武漢、銅梁,隔年十一月到成都,四易其地,歷時十六個月。位於八一三淞滬戰區中的復旦大夏大學,組成聯合大學,在民國二十七年一月輾轉至重慶,二月開學,招收舊生、新生、轉學生,共八百多人,在市中心菜園?上課。五三、五四大轟炸後,市區成了焦土新聞系遷到北培。民國三十一年夏季由北培黃桷鎮移到夏壩

民國二十七年四月,羅家倫偕同中央大學中文系主任胡小石登門造訪,天鵬茫無頭緒。羅家倫笑說,中大雖然已有「新聞學課程,但開在政治系,教授爲林森的秘書鄧亞魂;中文系擬定的「新聞文學」,偏向寫作與編輯,希望天鵬訓練學生編寫新聞、社論演講稿等,以勝任報館和政府機關新聞室任務,有更多就業機會。自此,天鵬往返沙坪道上長達三年。