史話》去中國化下中醫何去何從?──藉醫論政談扁鵲華陀李時珍(歐陽聖恩)

來自法國的女孩安娜在位於英國的孔子學院進修一年,後來到中國讀研學習中醫學相關專業,她用一口帶有中國東北腔的漢語對記者說:中醫現在在歐洲已獲廣泛認可,在我的家鄉法國里昂已經有很多中醫館,我希望把在中國學到的醫技帶回家,自己將來也開一家中醫館。圖爲安娜在中國古代名醫李時珍雕像前演示學到的健體功。(圖文:中新社)

中國五大名醫以「醫祖」扁鵲居首,第二是「醫聖」張仲景,第三是「神醫」華佗,第四是「藥王」孫思邈,第五是「藥聖」李時珍,其中以扁鵲、華陀、李時珍最具名望。而扁鵲與華陀兩位一代名醫居然未得善終,令人遺憾。

●扁鵲年少遇奇人獲秘方

扁鵲(公元前407-310年)姓秦,名越人,又號盧醫,春秋戰國時期名醫。《史記》記載扁鵲年少時主持客館,有位賓客長桑君進出客館十多年,扁鵲均以禮恭敬接待。某日長桑君對扁鵲說:「我有禁(秘)方,年老欲傳與公,公毋泄」,並取出藥告知用未落地露水服之,30天后就會了解事物。

長桑君說罷就失去蹤影,扁鵲視爲神人乃遵囑服藥30日後,居然可以看見隔牆之人。扁鵲用這特異功能看病,人體五臟的病變部位都一目瞭然,但他藉「診脈」醫術能深入得知病情,在齊趙秦等國行醫。並運用望、聞、問、切的診斷方法,以及湯劑、鍼灸、藥酒、藥熨、按摩、食療等方式治癒病患。

●扁鵲三兄弟 長兄醫術最高

扁鵲有兩名兄長,史無記載其名,民間傳說大哥稱扁雁,二哥爲扁鴻。戰國初期的賢君魏文侯問三兄弟誰醫術最高明,扁鵲說:大哥醫術最高,可以防患未然;一個人的病還未發作之前,他一望氣色就能察覺,即用藥草調理治好,病人元氣不但絲毫未傷且無病狀,一般人卻以爲他不會治病,所以沒有名氣。

二哥醫術次之,能治病於初發之期,防止小病變成大病,病人元氣稍有損傷就能迅速補回,但被認爲只是治小病的大夫,所以名氣僅止於鄉里。他的醫術最差,只能對病入膏肓的患者下虎狼之藥使之起死回生,命雖得救卻大傷元氣,一般人只看表面認爲他是神醫。

《史記》扁鵲倉公列傳和《韓非子‧喻老》對扁鵲行醫記載甚詳,茲舉例如下:

扁鵲路過齊國,齊桓公聞其名以客待之,扁鵲說:君有疾病在皮膚和肌肉之間,不治將會深入體內。桓公說「寡人無疾」,等扁鵲離去後,桓公說:醫者好利,把沒病的人說成是自己治療的功勞。

5天后,扁鵲復見桓公說:君的病已在血脈裡,不治恐怕會深入體內,桓公不悅的說「寡人無疾」。又5日,扁鵲再去見桓公說:君的病已在腸胃間,不治將更嚴重。桓公不予理會。

5天以後扁鵲又去見桓公,看見桓公臉色之後驚退。桓公派人問他緣故。扁鵲說:疾病在皮肉之間,湯劑、藥熨的效力能治病;疾病在血脈中,靠扎針和砭石效力就能治病;疾病在腸胃,藥酒還能治病;君之疾病已進入骨髓,神明也無可奈何,因此不再要求爲君治病。過了5天桓公突患重病,派人召請扁鵲,但他已離開齊國;桓公諱疾忌醫延誤治療,雖經太醫診治仍回天乏術。

扁鵲見齊桓公給吾人啓示就是「溝通與逆耳忠言的重要、對賢者專家的尊重與從善如流」。扁鵲言簡意賅,屢次用專業術語奉勸桓公提早治療,桓公自覺寡人無疾,不願以君王之尊請教溝通,反而認爲扁鵲是「好利」;不接納異議而無善終。《論語》和《左傳》都說:「人非聖賢孰能無過?聞過則改善莫大焉」,足以爲鑑!

2013年12月19日 成都出土大量西漢時期珍貴文物,部分漢代簡牘或爲扁鵲學派失傳經典。(新華社)

●扁鵲精通各科遭忌身亡

扁鵲醫術傳揚天下,他到趙國邯鄲聞知當地人尊重婦女,就做婦科醫生;到洛陽聞知周人敬愛老者,就做專治耳鼻眼科及風寒、四肢麻痹的醫生;到咸陽聞知秦人喜愛孩子,就做小兒科醫生;他隨着各地的習俗而改變行醫範圍,猶如全科醫生。

因其醫術高明,被當時百姓尊稱神醫,並借用上古神話中黃帝的神醫「扁鵲」的名號稱之。秦國太醫李醯自知醫術不如扁鵲,就派人將他刺殺。太史公嘆曰:「女無美惡,居宮見妒;士無賢不肖,入朝見疑,故扁鵲以其技見殃」。

《史記》復記載:「使聖人預知微,能使良醫得早從事,則疾可已,身可活也。人之所病,病疾多;而醫之所病,病道少。故病有六不治」:傲慢放縱不講理是一不治;輕視身體看重錢財是二不治;衣着飲食不能適當是三不治;陰陽錯亂,五臟功能不正常是四不治;形體羸弱,不能服藥是五不治;迷信巫術不相信醫術者是六不治。

其實以古喻今,《扁鵲治病》可說是「藉醫論政」,一個政權、政黨、組織出現違法亂紀、違德喪良、蒙坑詐騙、顛倒是非就要即時醫治改正,視而不見或包庇掩飾就是養癰爲患;無法無天勢將物極必反,天道難容,只有邁向毀滅敗亡的不歸路。

●華陀是首位麻醉科大夫

華佗字元化,幼名旉,東漢末年的方士大夫。早年遊學徐州(古稱彭城),兼通醫學經書,精於方藥,養性之術,行醫鄉村因醫術精湛,名氣漸大。曾任中研院院士,與呂思勉、陳垣、錢穆並稱爲中國「前輩史學四大家」的陳寅恪認爲華佗應屬神話故事,因爲華佗的上古音與印度藥神「阿伽陀」相近,民間依印度神話稱其藥神華佗,而且史籍記載又不盡相同,因此華陀事蹟不可盡信。

《後漢書‧方術列傳》記載華佗行醫濟世精通內外科、婦科、兒科、鍼灸等,用藥少,只用幾味藥而已;執藥憑經驗隨手抓取,不用稱量。若針藥都不能醫治,就以酒服麻沸散(猶如現代麻醉劑),飲後無疼痛感,然後動手術再縫合傷口,塗擦藥膏,4、5日後創愈,一月即可平復。

華佗是中國醫史上公認第一位使用麻醉藥進行外科手術的大夫,同時也是第一位將手術刀組在使用前用火殺菌消毒,平時不用時浸泡在酒水裡的大夫。《三國志》評曰:「華佗之醫診,杜夔之聲樂,朱建平之相術,周宣之相夢,管輅之術筮,誠皆玄妙之殊巧,非常之絕技矣」。

《三國演義》第75回記載:佗乃下刀,割開皮肉直至於骨,骨上已青;佗用刀刮骨悉悉有聲,見者皆掩面失色。公飲酒食肉談笑弈棋,全無痛苦之色。須臾,血流盈盆,佗刮盡其毒,敷上藥以線縫之。公大笑謂衆將曰:「此臂伸舒如故,並無痛矣。先生真神醫也」,佗曰:「爲醫一生,未嘗見此,君侯真天神也」!

華陀刮骨療傷(摘自網路,作者歐陽聖恩提供)

《三國志》則記載:羽爲流矢所中,貫其左臂,後創雖愈,每至陰雨骨常疼痛。醫曰:「矢鏃有毒,毒入於骨,當破臂作創,刮骨去毒然後此患乃除耳」。羽便伸臂令醫劈之,時羽適請諸將飲食相對,臂血流離,盈於盤器,而羽割炙引酒,言笑自若。

《三國演義》說爲關羽「刮骨療毒」的醫生是華佗,《三國志》沒有具體記載,僅說「醫曰」,兩部史籍顯有差異。但《三國演義》爲中國四大名著之一,影響深遠,因此華陀的「刮骨療毒」醫術使其神醫之名留傳千古,與扁鵲並列。

《三國志‧華佗傳》又記載:廣陵太守陳登得病,胸中煩懣面赤不食。佗脈之曰:府君胃中有蟲數升,欲成內疽,食腥物所爲也。即作湯二升,先服一升。食頃,吐出三升許蟲,赤頭皆動,半身是生魚膾(生魚片)也,所苦便愈。佗曰:此病後三期當發,遇良醫乃可濟救。依期果發動,時佗不在,如言而死。

華佗以醫術高超聞名,後人讚譽他醫術如神,以「華佗再世」比喻當代名醫,現代許多私人醫院和診所多掛有「華佗再世」的匾額。

●華陀死因說法各異

《三國志》、《後漢書》和《三國演義》都記載曹操誅殺華佗是基於多疑和不滿,因爲曹操長期有頭疼毛病,備受折磨,《三國演義》就記載:操差人星夜請華佗診脈視疾。佗曰:大王頭腦疼痛因患風而起。病根在腦袋中,風涎不能出,枉服湯藥不可治療。需先飲麻肺湯,然後用利斧砍開腦袋取出風涎方可除根。操大怒曰:腦袋安可砍開?汝要殺孤耶!乃將其打入大牢,最後華佗死在獄中。

《後漢書》記載:華佗用鍼灸治療曹操頭疼,但是鍼灸治標不治本,只能在發作時用鍼灸控制,於是曹操就把華佗留在身邊隨時替他鍼灸。但華佗不想只替一人服務而不能替衆人看病,就藉口妻子生病需返鄉探視。曹操屢催不返,派人探查發現華陀妻根本無病,怒而將華陀關入獄中致死。

●李時珍《本草綱目》流傳至今

李時珍(1518-1593年)湖北人,明代著名醫藥學家。他在閱讀古典醫籍時,發現歷代本草書籍中謬誤甚多,語焉不詳,決心重新編纂一部本草書籍。於是自嘉靖44年(1565年)起到武當山、廬山及湖廣、河南等地收集藥物標本和處方,嚐遍百草,參考歷代醫藥書籍800餘種,「考古證今、窮究物理」,歷經27個寒暑,三易其稿,於明萬曆18年(1590年)完成16部、52卷,192萬字的鉅著《本草綱目》。

這部藥典彙集和新增本草藥物共1892種,輯錄古代藥學家和民間藥方11096則。不僅讓中國藥物學發展光大,對世界醫藥學、植物學的發展也深具影響,先後譯成日法德英俄拉丁等十餘種文字在國際出版,被後人稱爲「藥聖」。李時珍因過勞逝世,屬善終。

李時珍紀念館位於湖北蘄州東南的雨湖之濱,佔地2400餘坪,由李時珍紀念館、李時珍墓地、李時珍醫史文獻館和藥物園四部分組成,被中共列爲國家級重點文物保護單位。

●中醫漸成世界潮流

中醫猶如預防醫學,有未雨綢繆作用,針對患者做整體性分析,提供個人化的治療與建議,預防實質病發,重視體質調養;而以解剖學爲基礎的西醫則重視科學診斷,輔以儀器檢驗的數據來診斷疾病,確認後以治癒疾病爲主。

中醫注重養生,中醫古籍《黃帝內經》就已告知要順着春夏秋冬四季的特性養生,注意作息起居與穿着飲食,顯示中醫重視大自然環境的變化與養生之道密切相關。古人的「五運六氣」學說和二十四節氣至今仍適用,中國遠古流傳至今的農民曆(又稱黃曆)即爲明例。

中醫是從數千年的經驗累積而來,西醫是用科學方法發現,西醫的原則是用西藥改變或干預病變身體的活動,中醫則是用中藥來增加病人身體的抵抗力。當身體的某器官不正常時,西醫可以開刀把病變部分切除或裝置特殊醫療器材,中醫則否。

19世紀之後西學東漸,西醫大量傳入中國,1915年北洋政府正式承認西醫。中西醫的理論基礎、思維方式與治療方式不同,但中西醫並非對立而是相輔相成,共同之處就是治療疾病,解除病痛。著名的北京同仁堂中醫院就強調以「中醫爲主、西醫爲輔」,北京同仁堂中藥鋪更在五大洲設有分鋪,臺灣則設在臺北大直。

北京中醫藥大學國際學院指出,50年代就有外國留學生到中國學中醫,但當時是公費學習,人數很少。90年代外國留學生到中國學習中醫人數明顯增加,目前有上萬人,除了鍼灸還學習中藥、推拿、拔火罐等。許多國家和地區開辦中醫藥院校,培養本土化中醫藥人才,並得到其國家認同發給證照。

中醫療法已受國際重視承認,在臺灣反中、去中國化趨勢下,中醫何去何從?除非禁止設立中醫,將衛福部中醫藥司撤銷,中國醫藥大學解散中醫學院並改校名;榮總、長庚、馬偕、北醫、萬芳、慈濟、新光等大醫院中醫部門、各中醫診所一律關閉,否則只有將中醫改名臺醫!

【歐陽聖恩專欄每週六刊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