史記—由黃帝的姓名談中國古代的姓、氏、名、字、號

簡摘:中華民族的姓名歷史,由來已久,它作爲個體和羣體的特殊標識,逐漸發展完善,姓名只是今天的簡稱,古人其實除了姓和名,還有氏、字、號等。今天我們就着黃帝姓名的探討,分別闡述講解姓、氏、名、字、號的由來和他們所代表的含義。

司馬遷在《史記·五帝本紀》中說黃帝“姓公孫,名曰軒轅。”也就是黃帝的全名是公孫軒轅。我們知道魯迅曾寫過一首《自題小像》,“靈臺無計逃神矢,風雨如磐暗故園。寄意寒星荃不察,我以我血薦軒轅。”其中這個軒轅就是代指黃帝,也是代表中華的意思。

姓、氏、名、字、號,聽起來很多,比如白居易,姓白,名居易,字樂天,號香山居士,又號醉吟先生,又是姓,又是名,又是字,又是號的,都表示一個人,讓人感覺有點亂,今我們就來逐個梳理下。

先說姓,商朝甲骨文的“姓”,有兩種寫法:第一種,左邊像個女性屈膝蹲跪,手臂摟着個類似破土而出的幼苗,第二種同樣,只是方向相反。這個圖形大概的象徵意是用來演示女性哺育嬰兒的狀態。通過後期楷書,我們可以看到左邊的字爲“女”,右邊的字爲“生”,“女”加 “生”,表達了一種由女性爲核心繁衍而形成的血親關係,同姓者都是同一家族世系,另外我們也可以看到這個字帶有強烈的母系氏族社會痕跡,因爲是“女”生而不是“男”生。所以最早的姓大概率產生於母系氏族社會,當時每個氏族或部落都有自己的姓,同姓的人有共同的女性祖先。華胥,中華民族的老祖母,據說她爲風姓,而伏羲呢,因爲華胥所生,所以他也自然是風姓,也就是跟着孃家姓,因爲是母系氏族,所以姓隨媽。由此可以大膽推測中國最早的一個姓氏應是風姓,已知的華胥、伏羲、女媧應都姓“風”。

說完姓,我們來說下氏,“氏”是上古貴族表明宗族的稱號,爲姓的分支,用來區別子孫之所由而生,也就是同一姓下可以有不同的氏。最初的氏是男性部落首領的稱號,如上古三皇之一伏羲,又稱黃熊氏,黃帝又稱有熊氏,炎帝又稱烈山氏。姓是不變的,氏則可以改變,可以自立。也有以受封邑爲氏,如解氏(封於解);有的以所居地爲氏,如西門氏(居西門)等。但到戰國以後,姓和氏開始逐漸合一,至漢統稱爲姓,也就不在說氏了。

小結一下,其實姓、氏和名,可以說是逐級縮小的關係,姓最大,是指同一血緣關係的集合體,以血緣爲連接,氏是這個集合體內按宗族進行劃分,而名就是宗族內具體到每一個個體自己的稱代。姓和氏表達的是一個羣體的標記符號,名是個體的特有標識。

接下來我們說下“字”,字,是對“名”的解釋或補充,它和“名”相表裡,故也常稱爲“表字”。比如屈原,羋姓,屈氏,名平,字原。屈原正常的話他的名字應該是羋平,也就是“姓+名”因爲到這一時期,姓氏合一,所以也可以叫“屈平”,就是“氏+名”。因爲他字原,又可以用“氏+字”叫他“屈原”,表示尊敬,這就是屈原名字的由來。屈原的姓名中的字“原”與名“平”之間有着互爲表裡的意思。同樣的,李白,姓李名白,字太白,“太白”和“白”也有着互爲照應的關係。

這兒出來個問題,我們稱呼一個人姓名時究竟是該用“姓+名”還是“姓+字”呢?一般說來,“名”是留着自稱的,是一種謙虛與禮貌,比如說蔣介石,他姓蔣,名中正,字介石,他的姓名就應是“姓+名”,也就是蔣中正,但是我們都習慣稱呼他蔣介石,其實看下網上流傳的蔣介石很多的題字落款都是蔣中正,所以“姓+名”構成的“蔣中正”是他用來自稱的,而“姓+字”構成的“蔣介石”是用來他稱的。而我們熟悉的毛澤東,字潤之,我們卻習慣稱毛澤東,其實這是一種慣稱,可以回看下之前的電視劇,周恩來朱德他們私下叫毛澤東的時候,都不會叫澤東,而是稱呼潤之。簡單點說,就是名一般用來自稱,字一般是讓別人來叫的。稱謂對方時以稱“字”爲禮貌,儘量不直呼其“名”。當然一些人的名字其實因爲某種稱呼流傳最廣,所以可能並不都是以“姓+字”稱呼,比如孔子,其實這完全就不是個名字,大概意思就類似於今天的“孔老師”,實際上孔子,姓孔,名丘,字仲尼。“孔丘”只能是孔子自稱,你叫了就顯得不禮貌,不能直呼其名,他人稱呼孔子名稱得是“孔仲尼”。朱熹說“天不生仲尼,萬古如長夜”,就是用字表達一種禮貌的敬稱。

最後我們來說下號,除了名、字之外,古人還有稱號的習俗。“號”,是一種固定的別名,故又叫“別號”。號多爲本人自取,故更能從中標榜一個人的性格、情操。比如李白,號青蓮居士、謫仙人,杜甫號少陵野老。其實號比較好理解,大家可以把它當成古代文人墨客們自起的筆名。

小結下,就是,一般姓和氏是有傳統血脈繼承而得,而名和字一般由父母取得,號呢一般是長大了自己給自己取得能反映個人志趣品性得別稱別號。

介紹完姓、氏、名、字、號,我們再探討下黃帝的姓名。按五帝本紀記載,黃帝姓公孫,名軒轅,所以叫公孫軒轅。但根據《國語》記載黃帝生於姬水,以姬爲姓,那黃帝的姓名就成了姬軒轅。唐司馬貞在《史記索隱》裡調和兩姓,說黃帝本姓公孫,後改姬姓。南朝宋時期裴駰在《史記集解》說他號有熊,因居軒轅之丘,遂以爲名,又以爲號。唐張守節在《史記正義》中說,黃帝爲有熊國君,號有熊氏。另據《左傳》記載,說他亦號帝鴻氏。

yīn

最後我們綜合下,就是黃帝,先姓公孫,名軒轅,後改姬姓,叫姬軒轅,號呢有兩個,即有熊氏和帝鴻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