世界防治荒漠化與乾旱日:我國荒漠化、沙化、石漠化面積持續縮減
人民網北京6月17日電 (記者餘璐)今天是第27個世界防治荒漠化與乾旱日,今年我國確定的主題爲“山水林田湖草沙共治 人與自然和諧共生”。
記者從國家林業和草原局獲悉,目前,我國已成功遏制荒漠化擴展態勢,荒漠化、沙化、石漠化土地面積以年均2424平方公里、1980平方公里、3860平方公里的速度持續縮減,沙區和岩溶地區生態狀況整體好轉,實現了從“沙進人退”到“綠進沙退”的歷史性轉變。
“十三五”期間 我國荒漠生態系統保護成效顯著
我國是世界上荒漠化面積最大、受影響人口最多、風沙危害最重的國家之一。全國荒漠化土地總面積261.16萬平方公里,佔國土面積的27.2%。岩溶地區石漠化土地面積爲1007萬公頃。
國家林業和草原局荒漠化防治司司長孫國吉向記者表示,長期以來,我國荒漠化、石漠化防治工作堅持依法防治、科學防治,不斷健全法律法規,優化頂層設計,持續深化改革,加強監督考覈,實施重點工程治理,強化荒漠植被保護。“十三五”期間,我國累計完成防沙治沙任務1097.8萬公頃,完成石漠化治理面積160萬公頃,建成了沙化土地封禁保護區46個,新增封禁面積50萬公頃,國家沙漠(石漠)公園50個,落實禁牧和草畜平衡面積分別達0.8億公頃、1.73億公頃,荒漠生態系統保護成效顯著。
“同時,荒漠化、石漠化防治工作始終堅持治山、治水、治沙相配套,封山、育林、育草相結合,禁牧、休牧、輪牧相統一,統籌實施植樹造林、草原保護、小流域綜合治理、水源節水工程等各項措施,以點帶面,帶動沙化重點地區集中治理、規模推進,形成了工程帶動、多措並舉的治理格局,取得了良好的綜合效益。”孫國吉說。
他介紹道,三北工程實施40多年,累計完成營造林面積3014萬公頃;京津風沙源治理工程實施20多年,累計完成營造林面積902.9萬公頃。特別是引導沙區發揮比較優勢,因地制宜發展特色種植養殖、沙漠旅遊、生物質能源等綠色富民產業,加快推進“兩山”轉化,助力鄉村振興。2017年至2019年,新疆林果主產區農民人均林果業純收入佔總收入的近30%,若羌、溫宿等部分主產縣市高達60%以上。
多措並舉建立共治格局 防沙治沙有了法律保障
今年是《防沙治沙法》頒佈20週年。孫國吉談到,20年來,我國不斷完善荒漠化防治制度體系建設,深入實施《防沙治沙法》,制定出臺了《國務院關於進一步加強防沙治沙工作的決定》《沙化土地封禁保護修復制度方案》等規範性文件,13個沙化嚴重省(區)先後頒佈實施了防沙治沙實施辦法、條例,形成了以法律爲主體、部門規章和地方性法規爲補充的防沙治沙法律體系,爲我國防沙治沙提供了有力的法律保障。
“通過健全政府投入機制、建立荒漠生態補償制度、完善金融扶持和稅收減免政策,有效促進了各種生產要素向沙區流動,形成了政府主導、企業投入、全民參與防沙治沙的治理模式。目前,我國荒漠化防治領域多部門協作、多主體參與、多舉措推進的共治格局已經構建,有力推動實現人與自然和諧共生。”孫國吉說。
土地荒漠化是全球面臨的最爲嚴重的生態環境問題之一,影響全球32億人口的生存與發展。1994年,聯合國大會通過了旨在推動全球土地荒漠化預防、治理和恢復的重要國際公約――《聯合國防治荒漠化公約》(以下簡稱《公約》)。我國於1996年正式加入《公約》,成爲《公約》締約國。
“中國在防治荒漠化方面作出了舉世矚目的貢獻。”中國林業科學研究院荒漠化研究所研究員盧琦向記者介紹道,中國通過打造平臺、推廣技術、構建體系3種方式,向世界推廣中國防沙治沙的寶貴經驗。一是,憑藉“一帶一路”“中非合作論壇”等國際平臺,同參與國建立防治荒漠化合作機制,定期進行防沙治沙經驗交流。二是,將我國荒漠化治理的新方法、新技術、新理念、新思路傳遞給各參與國,並對其國內相關工作人員進行技能培訓。三是,積極向世界介紹我國現行的防治荒漠化治理體系,供其他國家學習與借鑑。
“中國的治沙方案走向世界是對中國數代治沙人勞動成果的高度肯定,也是中國義不容辭的大國責任。”盧琦說。
對此,孫國吉表示認同。他指出,25年來,我國認真履行《公約》義務,把促進《公約》發展、捍衛國家利益併爲發展中國家爭取權益作爲一項重要任務,積極參與《公約》框架下的國際法談判、磋商、斡旋等一系列工作,提出多項建設性方案並被採納付諸實施;積極支持國際防治荒漠化知識管理中心建設,通過開展防治荒漠化國際培訓及項目示範等舉措,向發展中國家輸出經驗和技術,爲全球荒漠化治理作出積極貢獻。
今年是“十四五”開局之年,我國荒漠化、石漠化防治工作又將如何發力?
孫國吉談到,“十四五”時期,將按照“全面保護、重點修復與治理”的原則,堅持因地制宜、適地適綠,充分考慮水資源承載能力,宜林則林、宜灌則灌、宜草則草、宜荒則荒,全面保護原生荒漠生態系統和沙區現有林草植被,加大對乾旱綠洲區、重要沙塵源區、嚴重沙化草原區、嚴重水土流失區的生態修復和沙化土地治理力度,將科學綠化要求貫穿防治、監管全過程,統籌推進山水林田湖草沙一體化保護和修復。
“同時,加強科技創新,積極探索科技成果轉化途徑和機制,完善科技推廣服務體系,大力推廣成熟適用的治理技術和模式,加強對科學防治重難點問題的研究。繼續深化履約和國際合作,積極參與全球荒漠生態治理,引導公約良性發展,加強與周邊及‘一帶一路’重點國家的荒漠化防治合作,向全球分享中國經驗,推動構建人類命運共同體。”孫國吉說。