世經述評 | 歐汽車業電動化轉型挑戰大
來源:經濟日報
近期,歐洲電動汽車市場遭遇前所未有的發展瓶頸,銷量持續下滑,引發業界廣泛擔憂。面對這一嚴峻形勢,歐洲汽車製造商協會(ACEA)呼籲,在2025年碳排放新規生效前採取緊急行動,扭轉銷量頹勢,重振歐盟汽車行業的競爭力,保障其健康發展。
爲實現2050年交通脫碳的目標,歐盟自2025年起對新車二氧化碳排放設定了更爲嚴苛的上限,規定新車每公里平均二氧化碳排放量需降至93.6克,相較於2024年規定的116克顯著下調。這一政策不僅要求汽車製造商採取更爲激進的減排措施,更預示着大量傳統燃油車的生產將面臨縮減。鑑於電動汽車的減排效果顯著,汽車電動化轉型的迫切性不言而喻。然而,目前純電動汽車在歐盟新車註冊量中僅佔12.5%,與既定目標相差甚遠。
數據顯示,今年8月,歐盟純電動汽車銷量同比下降43.9%,已連續4個月呈下降趨勢。其中,德國和法國作爲歐盟電動汽車市場的兩大支柱,銷量分別下跌68.8%和33.1%。這直接導致歐盟新車銷量同比下降18.3%,創下近3年來最低紀錄。ACEA主席、雷諾集團首席執行官盧卡·德·梅奧警告稱,若歐盟電動汽車銷量未能有效改善,車企將面臨鉅額罰款,並且可能被迫減產燃油車,從而加劇市場競爭和資源分配的不均衡性。
歐洲電動汽車需求驟減的原因錯綜複雜。一方面,隨着政府補貼逐步減少,購車成本顯著增加,抑制了消費者的購買意願。以德國爲例,自2023年起,純電動汽車的補貼額度大幅減少,直接影響了市場銷量。另一方面,歐洲整體經濟環境低迷也削弱了消費者對高價值商品的購買能力,電動汽車作爲非必需品自然不在消費者的購買範圍內。
儘管歐洲汽車製造商在電動化轉型上傾注了大量心血與資金,但當前的市場表現卻難言樂觀。大衆汽車集團作爲歐洲電動化的領軍者,已在電動化轉型上累計投入800多億歐元,並計劃在未來5年內繼續投資1800億歐元。然而,市場銷量的下滑直接衝擊了其財務表現,相關數據顯示,今年上半年大衆汽車淨利潤同比下降14%,主要原因就是歐洲和美國電動汽車銷量不佳。斯特蘭蒂斯、寶馬、雷諾和梅賽德斯—奔馳等其他汽車製造商也未能倖免,今年上半年收益均出現不同程度的下降。
面對電動汽車市場的急劇萎縮與碳排放新規的臨近,ACEA指出,現行規則未能充分考慮近年來地緣政治與經濟環境的深刻變化,並且法律本身缺乏靈活性,難以應對現實社會的快速變遷,從而削弱了歐盟在電動汽車領域的競爭力。同時,缺乏充電設備和加氫基礎設施、有競爭力的製造環境、負擔得起的綠色能源、稅收優惠政策以及原材料、氫和電池的安全供應等關鍵條件,也是阻礙電動汽車普及的重要因素。此外,經濟增長乏力、消費者接受度低以及對基礎設施的不信任進一步加劇了市場困境。
在緊迫的時限與嚴格的法規雙重壓力下,歐洲汽車行業雖然正竭力應對電動汽車需求放緩這一困局,但部分汽車製造商仍可能因無法達到碳排放標準而面臨鉅額罰款。而對於普通消費者而言,政策變動無疑將增加購車成本。一方面,更嚴格的排放標準可能推高燃油車的價格;另一方面,儘管電動汽車在運營成本上具有長期優勢,但高昂的初始購買成本仍使許多消費者望而卻步。因此,在電動汽車與燃油車之間找到平衡點,引導消費者在價格與環保之間作出選擇,成爲汽車製造商亟待解決的重要課題。
爲應對這一挑戰,ACEA敦促歐盟委員會採取緊急措施,將原定於2026年和2027年進行的車輛二氧化碳法規審查提前至2025年,並考慮出臺短期緩解方案,助力汽車製造商實現排放目標。同時,汽車製造商也呼籲政府重新審視電動汽車補貼政策,以刺激市場需求。
值得注意的是,在純電動汽車市場低迷之際,歐洲混合動力車市場卻呈現出逆勢增長態勢,成爲消費者的過渡選擇。數據顯示,歐洲混合動力車市場份額已從去年的24%增長至31.3%,其中,傳統混合動力車型和輕度混合動力車型的增長尤爲顯著。
儘管當前歐洲電動汽車市場面臨諸多挑戰,但行業內外普遍認爲,歐洲電動汽車的發展前景依然廣闊。隨着技術進步和成本下降,電動汽車的競爭力將不斷提升;歐盟對綠色交通的堅定承諾也將爲電動汽車市場提供長期發展動力。要走出當前的困境,歐洲汽車製造商和政府部門需要攜手合作,共同應對市場挑戰。一方面,汽車製造商需要加大研發投入,提升產品競爭力;另一方面,政府部門需要制定更加合理的政策措施,支持電動汽車產業可持續發展。只有這樣,歐洲電動汽車市場才能迎來真正的春天。(經濟日報記者 謝夢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