實控人子公司華寶投資3億增持馳援 重慶鋼鐵能否擺脫退市困局?

21世紀經濟報道記者 董鵬 成都報道

隨着股價再次逼近1元紅線,重慶鋼鐵護盤又有了新的動作。

7月17日晚間,該公司公告,其實際控制人中國寶武的全資子公司華寶投資,計劃以自有資金在未來12月內增持公司1.5億元至3億元。

按照當前股價計算,上述計劃至多可以增持上市公司3.2%的股份。

在此之前,重慶鋼鐵已經展開了一系列的護盤計劃,近期更是將回購股份的用途由股權激勵改爲註銷,以改善公司股本過高所產生的攤薄效應。

需要指出的是,雖然回購和增持只能“治標”,但是央企、國企類上市公司憑藉其股東方雄厚的資金實力,確實可以起到階段性提升市場情緒、穩定股價的效果。

相比之下,民營企業的護盤則顯得力不從心,普遍是金額小、持續性差,尤其是大股東出現債務危機的上市公司,退市可能性更大。

所以,今年6月以來已經確定退市上市公司以民營企業、無實控人的公衆公司爲主,短期內尚無央企或者國企觸發交易規則,進而導致面值退市的案例出現。

獲潛在3億元買盤支撐

重慶鋼鐵的一系列護盤動作,符合預期。

6月5日,該公司股價刷新歷史新低,最低跌至1.08元,百年重鋼就此拉響了1元面值退市的警報。

“與2020年5月相比,當前重慶鋼鐵的股價更低,同時A股市場加大退市力度的背景下,也需要公司通過回購或者增持等方式來護盤。”本報歷史報道指出。

當日晚間,重慶鋼鐵發佈股份回購方案,計劃展開0.5億元至1億元的股份回購,計劃用於股權激勵。

不過,效果不甚理想,到6月24日公司股價已經跌至1元。

“回購、增持只能產生階段性的股價提振效果,治標可以,治本困難。根本上解決則需要公司做出一些更大的改變。”本報6月5日指出。

與同業公司相比,雖然重慶鋼鐵2017年底的重整導致公司股本翻倍,但是其當前總股本小於包鋼股份,而在2021年以前兩家公司的利潤規模相差並不算大,部分年份甚至是重慶鋼鐵淨利潤更高。

所以,從回購股份、註銷提升每股收益的角度上看,重慶鋼鐵的情況要優於包鋼股份。

7月初,重慶鋼鐵如期作出突破,公司宣佈將上述至多1億元的回購股份用途,由“用於股權激勵”變更爲“用於註銷以減少註冊資本”,以提升每股收益等指標和投資者信心。

需要指出的是,雖然公司股份回購註銷規模不大,但是二級市場上類似案例極爲少見,重慶鋼鐵能夠選擇註銷“縮股”已經是難能可貴。

只是,短期內二級市場整體走勢較差,重慶鋼鐵依舊未能脫離面值退市的風險區,近兩週股價始終保持在1.02元至1.05元之間波動。

也是基於上述市場表現,這纔有了“兄弟公司”華寶投資的增持馳援。

相關資料顯示,華寶投資爲寶鋼金融板塊的旗艦公司,經營性金融資源包括華寶信託、華寶興業基金和華寶證券,2023年末合併口徑總資產達838億元。

而華寶投資對重慶鋼鐵的增持,同樣是有跡可循。

“回購期間無減持計劃,但不排除實際控制人及其一致行動人在此期間增持公司股份。”前述股份回購方案指出。

不過,回購也好、增持也罷,更多還是上市公司的被動防守,爲股價提供階段性的買盤支撐而已。

暫無央企、國企“面值退”

與重慶鋼鐵相比,廣匯汽車就顯得不那麼幸運。

今年6月開始,後者控股股東與高管團隊集體進行增持,但是截至7月17日其股價已經連續20個交易日低於1元,觸及面值退市標準。

而從企業屬性的維度觀察,6月至今觸發面值退市標準的上市公司,幾乎清一色的是民營企業。

具體數據難以統計,但是比較幾個節點的收盤價卻可以看出,央企、國企的情況明顯稍好,至少當股價跌至1元價位時會有所反覆,而非毫無抵抗。

僅以17日收盤數據爲例,當日共有23家滬深兩市公司收盤價低於1元,其中民營企業19家,無實控人的公衆企業3家,外資企業1家。

相比之下,亞泰集團、吉視傳媒和重慶鋼鐵的面值退市風險雖然很大,但是當日收盤依舊維持在1元上方。

實際上,目前存在退市風險的國資企業,很多都是常年掙扎2元以下的“老面孔”。

比如山東鋼鐵,2018年至今,該公司股價超過2元的時間只有一個多月,剩餘時間全部維持在1元—2元區間波動。

當二級市場走勢變差時,這類上市公司很容易便會觸及其1元價位的波動區間下沿。

從行業屬性上看,與地產相關的鋼鐵、建材、建築裝飾類企業,也是當前“1元股”的集中地。

以申萬劃分的建築裝飾行業爲例,截至昨日股價低於1.5元的上市國企或央企,便包括了雅博股份、嶺南股份、節能鐵漢等5家。

鋼鐵行業,尤其是普鋼企業的情況更爲突出。

相關統計數據顯示,7月以來有多家鋼鐵公司拋出增持、回購計劃,如重慶鋼鐵、安陽鋼鐵、酒鋼宏興、包鋼股份、凌鋼股份、山東鋼鐵等。

以上公司,無一例外全部是股價低於1.5元,後續存在面值退市風險的上市國有鋼鐵企業。

對此本報前期報道曾指出,鋼鐵企業普遍存在低盈利、高股本的特點。這使得每股收益等指標被嚴重攤薄,單位價值提升難度極大。

加之行業處於大面積虧損狀態,中短期內又難以看到好轉跡象,股價又如何能夠有更好的表現?

上述背景下,如若二級市場繼續保持低迷,後續並能不排除上市國企觸發面值退市標準的可能。畢竟,增持和回購只是權宜之計,而無法解決企業價值提升的根本性問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