時論廣場》BA.5臺灣傳播模式(沈政男)

高雄昨爆首例BA.5本土羣聚,高雄市長陳其邁(中)今(26)日指出,已擴大采檢,正由中央進行基因定序,目前整體造船廠疫情並沒有進一步擴散。(柯宗緯攝)

BA.5在高雄引發家庭與職場羣聚,目前共有12名接觸者確診,雖然基因定序還沒完成,但從多數人CT值都小於30來看,他們應該都是感染BA.5。

指標個案曾接種3劑疫苗,5月18日確診,7月13日又確診,職場匡列有10人陽性,其中兩人爲重複感染。這其實就是BA.5接下來在臺灣可能出現的傳播模式。

首先,臺灣這一波的BA.2疫情已造成將近兩成人口確診,但若考量黑數,感染率可能是3成多,也就是還有6成多尚未感染Omicron。這兩羣人都有可能感染BA.5(或相近的BA.4),但風險並不一樣。

已感染BA.2的人,依據卡達所做的研究,重複感染BA.5的機會只有未曾感染者的20%,因此BA.5主要將會感染從未染疫者,這是高雄那起羣聚,10人陽性只有2人重複感染的原因。再以從未感染者人數約是已感染者的2倍多來看,未來感染BA.5的初次染疫者,數目將是重複感染的10倍以上。

針對高雄這起羣聚,地方政府展開疫調與匡列,目前看起來好像疫情還沒擴散,但臺灣既已走向共存,這類清零時代的作法已無太大意義,BA.5在社區擴散就只是時間與規模的問題。以美國學者的估算,BA.5的Rt值約爲BA.2的兩倍,因此若目前BA.2的Rt值爲0.85,BA.5便是1.7,而臺灣最早在6月中旬就有BA.5叩關,但因邊境仍有「3+4」防疫措施,BA.5漏進社區時間可能更晚一些。若以7月上旬爲BA.5進入社區的時間,那麼在8月中旬左右,新增案例將會破千,到了8月底將會破萬,這時原本陷入平原的曲線將會再度上揚。

BA.5雖然傳播力更快,但重症與致死率並未增加,頂多是輕症症狀從平均5天拉長到7天。雖然如此,如果新增案例太多,仍會造成死亡激增。以目前仍有6成多人口從未染疫來看,切莫對BA.5疫情太過樂觀,以爲只會像歐美一樣帶出小流行。事實上東亞國家因爲有在防疫,未染疫仍是多數,將是BA.5肆虐最嚴重的區域,比如日本已創下新高,而韓國也正在上揚,至於新加坡與紐西蘭都已達前一波疫情的1/2高度。

若BA.5帶出每日新增4、5萬例,延續1、2個月才緩解,那麼以目前萬分之18的致死率,將造成3、4千人死亡,使得Omicron累計死亡總數達1萬2千。

若要減少BA.5疫情的傷亡,最好的方法就是壓低確診人數,而這唯有壓低人流指數才能辦到,因此仍應呼籲民衆避免不必要的羣聚。入境是否從「3+4」改成「0+7」,只能影響BA.5疫情爆發的時間,改變不了大局。至於第4劑疫苗施打,因爲免疫逃脫程度高,也難以遏止BA.5傳播,重點應放在未打疫苗的高齡族羣。長照機構仍是防範BA.5疫情的重點,感控措施最慢在8月中旬就該加嚴。口罩必須戴到今年年底,等到BA.5疫情消退才考慮繼續鬆綁。

(作者爲醫師)