時論廣場》防疫新臺灣模式的前提(沈政男)
因應最近這波Omicron疫情,行政院長蘇貞昌提出「新臺灣模式」。(洪靖宜攝)
爲因應最近這波Omicron疫情,行政院長蘇貞昌提出「新臺灣模式」,希望一面正常生活,一面防疫與開放。此一目標是一個美好理想,問題出在怎麼達成。
「臺灣模式」兩年來最爲人稱道的是染疫率與死亡率極低,而達成方法是境外嚴防與境內嚴查。這樣的原則在Omicron BA.2時代仍然適用,應該成爲「新臺灣模式」主軸。
解封與開放當然是防疫的最終目標,但前提是不能造成大量傷亡,否則臺灣人辛苦防疫兩年就白費力氣了。一個重要概念是:Omicron雖然致死率低,但因爲傳播力強,因此如果疫情失控,死亡人數將超過先前的變種,香港就是明證。也有人把Omicron比成流感,問題是流感不會在幾周內造成數百萬人感染,導致醫療癱瘓,兩者無法相提並論。
要避免解封過程造成大量傷亡,就必須以病毒傳染力(Rt值)爲根據,適時調整防疫手段。臺灣在3周前,Rt值仍維持在1左右,何以之後暴增到4以上(根據新增案例數目計算)?主要有兩個原因:境外滲漏增加與社區防疫鬆懈。
境外滲漏增加主因是BA.2傳染力更強,輔因則是檢疫縮短成10天。社區防疫鬆懈乃因春節過後,疫情維持平穩,脫口罩的聚會明顯增加。在1周前疫情曝光後,疫調與匡列介入,Rt值已降到2.2左右,目前新增案例有不少實爲疫情曝光前已感染,幾天後的數字才能反映疫調介入後的Rt值,而如果依然在2以上,代表每3天(1個傳染序列間隔)就會加倍,這時若不加嚴防疫,2、3周後新增數目就可能成千上萬。
在疫情完全消失前,「正常生活」應爲一種「新正常」。以戴口罩來說,蘇揆也認爲必須維持,便是一例。以餐廳內用來說,韓國與新加坡聲稱即將施行入境免隔離,但仍會維持餐廳內用人數管制與疫苗護照,理由就在於避免疫情失控。如果臺灣在疫調介入後,仍無法把Rt值壓到2以下,可考慮對於餐廳內用與娛樂場所適度加嚴管制,比如恢復隔板與梅花座、限制大型宴會,或施行疫苗護照等。
在入境檢疫方面,現在必須釐清,東南亞疫情已在緩解當中,何以入境陽性比率仍然偏高?是否多數爲沒有傳染力的舊案?以目前人數最多的越南來說,疫情正在緩解,但因爲PCR陽性會持續一陣子,有些案例其實已無傳染力。如果社區疫情延燒不止,應考慮減少有傳染力的入境陽性人數,讓大家喘息一下。
在防疫手段方面,疫調與匡列絕對不能輕易放棄,因爲一旦放棄接觸者追蹤,Omicron將如水銀瀉地,一發不可收拾。疫調有一定量能,如果已達緊繃階段,應短期加嚴社區防疫措施,以免走到無可挽回的大爆發地步。
有人質疑「新臺灣模式」的SOP是什麼?其實就是Rt值若低於2就持續解封,而若超過2,就短期加嚴;方法則是縮減入境高傳染力人數,以及社區高風險場域升級。長期目標是解封,短期內可時嚴時鬆,一來避免疫情失控,造成大量傷亡,再者爭取時間,等待境外乾淨安全再完全開放,纔是「新臺灣模式」的真諦。
(作者爲醫師)