時論廣場》從「文丐」到「文娼」的浩劫(林保淳)

文化補助預算刪減議題近日引發爭論。(示意圖/資料照)

總預算在藍白合作下爲百姓血汗把關,展現難得強力監督,博得許多非綠民衆稱讚。但執政的民進黨如喪考妣,哀號連連,還以虛誇數據帶風向,什麼摸黑辦公、無法訂票都要怪預算被刪,把藍白抹成亡國罪人,真是駭人聽聞到極點。

不可否認,這波總預算的輿論效應,綠營確實佔有優勢。若干爲其所豢養的民團、綠友友,近來前仆後繼跳了出來,對在野橫加攻擊,而嘈嚷最激切的,無疑就是文化界。

臺灣的文化界是非常畸型的,有心從事文化事業的人,胼手胝足,埋首書案,卻往往收入微薄,連基本生活都無法維持穩定,又怎能靜下心創作、研究?因此,政府補助文化事業是天經地義,但僧多粥少,誰能獲得補助或獲得多少補助,就大有學問了。

衆所周知,目前的政治風向是「綠蠵龜式」的,凡靠攏綠營政策就可左右逢源,輕易獲得補助;凡是與其相牴牾,杯水車薪也不可得。爲了生計,文化界開始充斥政治正確的作品,不政治正確之事則噤口不言,情願當個縮頭烏龜,這不僅對文化多元發展大爲不利,極易形成一言堂威權,更開啓鑽營拍馬、通同舞弊的門路,文化界相傳的「三七分帳」流言竟牢不可破,可知事態嚴重。

最惡劣的是審覈權皆爲同溫層中人所掌握,自家選手兼裁判,補助款都流向特定圈子。不相干的優秀文化人,捧着破飯碗,在艱困之際求文化部門濟助,所得連度日而有所不足。反觀特定人士,以此爲金飯碗,視「文丐」爲榮耀,大言不慚、沾沾自喜,卻鮮少有優秀作品誕生。

斷人財路如殺人父母,當藍白奮起刪削,既得利益者不甘權益受損,竄跳而出,揚聲抗議,威脅罷免,細察這些人的顏色,有幾個不是被油水喂得腦滿腸肥、被保護得舒適安全的綠蠵龜?

爲維護既得利益,違背良心、賣力演出,但他們不會提到政治正確的浮濫作品如何佔據高額補助,實則無法激起閱聽大衆的關注;他們更不會去思考如何解決創作難題、優化創作,只專心迎合執政黨的宣傳訴求,大發昧心之論,配合盲目攻擊在野黨。

在文學藝術已逐漸邊緣化的臺灣,當一個「文丐」,有時是勢所難免,畢竟,作家也必須先填飽肚子才能安心創作;但肚子雖不爭氣,骨頭還是得爭點氣的,最怕的是「文丐」之不足,更進一步墮落成「文娼」,將人格、品格、骨格、氣格一併出賣,成爲道道地地政府的文化打手。

「文丐」因故不得已而乞食,猶可自存風骨,尚屬可憫可恕,但「文娼」一概盡棄,這是可恥兼可恨了。「文丐」滋多,猶可藉合理的補助扶翼,斯文尚能賴以維持不墜;但「文娼」寖多,就是文化的一大浩劫,無可救藥了。(作者爲國立臺灣師範大學退休教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