時論廣場》兩岸別再錯失機遇(胡勇)
「中美關係好也好不到哪裡去,壞也壞不到哪裡去。」關心國際形勢的人大概都聽說過這句名言。然而,近年來中美關係急轉直下,彼此脫鉤與全面對抗不再是危言聳聽。即使拜登上臺後對川普之治撥亂反正,在對華政策上仍不脫川規拜隨。在大陸社科院美國所所長倪峰看來,中美關係中存在4種認識論,兩國關係這幾年之所以狀況百出,主要原因就在於「本質論」和「結構論」的觀點佔了上風。兩岸關係不同於中美關係,卻也存在類似的問題,應當引起足夠的重視。
所謂「本質論」,倪峰認爲是一種偏意識形態的看法,即雙方的社會異同最終決定雙邊關係的發展方向。在中美關係中,美國擔心中共輸出「中國模式」,挑戰美式民主,顛覆自由國際秩序。中國則警惕美國「亡我之心不死」,打臺灣牌、香港牌、新疆牌,甚至策動「顏色革命」。
類似的觀點在兩岸關係中也很有市場。大陸官方多次點名民進黨當局「以疫謀獨」、「以武拒統」、「挾洋自重」,對民進黨迴歸「九二共識」已不抱幻想。許多大陸網民更爲悲觀,認爲不僅民進黨,國民黨等在野黨乃至社會主流都已經轉向臺獨,兩岸關係的本質就是你死我活的「統獨鬥爭」。而在民進黨的宣傳中,兩岸關係的主要矛盾是臺灣要捍衛主權和自由民主的生活方式,大陸則企圖消滅中華民國,強迫臺灣接受「一國兩制」,同樣是不可調和的衝突。
至於「結構論」,強調的是雙方實力上的此消彼長會加劇競爭與對抗,「修昔底德陷阱」便是此說的註腳。自大陸改革開放以來,特別是進入本世紀後,兩岸實力對比發生了翻天覆地的變化。如今無論從經濟、軍事還是國際影響力來看,大陸對臺灣的優勢一覽無遺。在北京看來,民進黨當局主張臺獨是執迷不悟,抗拒統一是自不量力。大陸民間更是信心爆棚,對和平統一越來越不耐煩。與此同時,民進黨也明白對抗大陸是螳臂擋車,於是孤擲一注抱緊美國大腿。在中美競爭愈演愈烈的背景下,兩岸關係只會每況愈下。
兩岸關係之所以沒有走上絕路,和平發展之所以還有希望,是因爲看待兩岸關係並不是只有「本質論」和「結構論」兩個維度。從「利益論」的角度看,兩岸同屬中華民族經濟,相互依賴日深,用政治力單方面脫鉤是異想天開。就「互動論」而言,兩岸本就是一家人,家人相親相愛是天經地義,有摩擦和不快也可以商量的,中國人不打中國人。用大陸領導人的話說,親人之間沒有解不開的心結,只要久久爲功,必能實現兩岸同胞心靈契合。
因此,要想兩岸關係不被「本質論」和「結構論」困住,就應想辦法擴大兩岸共同利益,強化雙方良性互動。最近氣候變化問題成爲全球焦點,臺灣深受極端天氣之苦,兩岸又都是日本排放核廢水的受害者,雙方在節能減排和海洋環境保護領域顯然存在共同利益,同時也不妨協調立場,共同對日本發聲。兩岸已經錯過了抗疫合作的機會窗口,不能再浪費機遇了,否則只能眼睜睜看着「本質論」和「結構論」繼續呼風喚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