時論廣場》民共互信 盪到谷底(胡勇)

大陸禁臺灣釋迦、蓮霧輸入。(高雄市農業局提供/林雅惠傳真)

兩岸互信是一個老生常談的話題,你儂我儂時不顯山露水,只有遇到麻煩時才見真章。互信好,碰到問題理性面對,友好協商。互信差,一有風吹草動就相互猜忌,上綱上線,火力全開。中秋節前夕,大陸宣佈暫停輸入臺灣生產的釋迦和蓮霧。隨後雙方又競相申請加入《跨太平洋夥伴全面進步協定》(CPTPP)。這兩件事都在兩岸之間引起軒然大波。從雙方政府和媒體的反應來看,兩岸互信正每況愈下。

不出所料,和今年2月大陸出臺鳳梨禁令時如出一轍,民進黨當局上下跳腳。行政院長蘇貞昌和農委會主委陳吉仲都指責大陸無理打壓,並且威脅對岸若本月底之前不妥善處理臺灣的關切,臺灣將向世貿組織(WTO)提出爭端解決控訴。副總統賴清德則借題發揮,聲稱「這種非正常的禁令,讓我們再次見識到專制政權的無理」。蔡英文也親自上陣,炮轟北京不遵守國際貿易規範,片面破壞雙方的貿易秩序。

然而,根據大陸方面的口徑,今年以來,大陸海關多次從臺灣輸入的釋迦和蓮霧中截獲檢疫性有害生物─大洋臀紋粉蚧,均依法採取了退回或銷燬措施,並及時向臺灣方面進行了通報。但農委會等部門置若罔聞,大陸對臺灣農產品的品控失望至極,纔出手封殺臺產釋迦和蓮霧。

如果民進黨對大陸沒有惡意,相信兩岸之間還有互信可言,就應當首先檢視臺灣的農產品檢疫的缺失,然後心平氣和協商解決問題,而不是政治掛帥,炒作「無理打壓」,在大內宣中樂此不疲。

更重要的是,兩岸農產品貿易根本不是正常的國際貿易,而是大陸單方面讓利的結果。鳳梨被禁後,許多人才恍然大悟,原來大陸也盛產高品質的鳳梨,只不過無法進入臺灣市場。既然臺灣水果輸陸是對岸片面建立的貿易秩序,大陸當然掌握主動權。兩岸關係繁花似錦的時候,大陸對臺灣水果的病蟲害或可高擡貴手。如今兩岸關係一塌糊塗,民共互信蕩然無存,對岸只是公事公辦而已。

再說CPTPP,儘管蔡政府選擇以「臺澎金馬個別關稅領域(TPKM)」名義申請加入,CPTPP輪值主席國日本也澄清檯灣以獨立關稅區身分加入符合規定,但大陸的反應仍然相當強硬。國臺辦和外交部發言人都公開表達反對意見,前者稱反對民進黨當局以經貿爲由拓展所謂國際空間、進行謀獨活動。後者語氣更加生硬,稱「堅決反對臺灣地區加入任何官方性質的協定和組織」。

但是臺灣當年以「中華臺北」、「臺澎金馬個別關稅領域」等名義加入的亞太經合組織(APEC)和WTO都是官方性質的協定和組織,20年前兩岸幾乎同時加入WTO更一度傳爲佳話,這隻能說明時過境遷了。當年國民黨執政時,兩岸互信基礎尚存,大陸願意相信臺灣加入國際貿易機制是在商言商。

如今民進黨操弄「聯美製中」和「抗中保臺」走火入魔,大陸自然不會相信臺灣加入CPTPP只是經貿考量,因而選擇橫眉冷對,嚴防死守。當然臺灣也不是省油的燈,民進黨官員公然暗示大陸不是市場經濟,不符合加入CPTPP的條件,只會讓兩岸關係雪上加霜。