時論廣場》女王離去留下的「小不列顛」(潘華生)
英國女王伊麗莎白二世的國葬儀式,19日於倫敦西敏寺隆重舉行。圖爲移靈隊伍從白金漢宮附近經過。(新華社)
英國前女王伊麗莎白二世9月8日在蘇格蘭北部的巴爾莫勒爾堡去世,她兩天前纔在此任命了英國的新任首相特拉斯,的確是鞠躬盡瘁到生命的最後一天。女王靈柩離開了巴爾莫勒爾堡,沿途經過並停靈24小時在蘇格蘭首府愛丁堡,再搭乘專機到倫敦西敏寺教堂,最後移葬於溫莎堡。數以十萬計的民衆在靈車經過的道路兩旁向靈車拋擲獻花,以及在白金漢宮、溫莎堡等皇室官邸外,致意、默哀,備極哀榮。
伊麗莎白二世在位期間謹守憲政分際,統而不治,將聯合王國維繫起來。女王也算是蘇格蘭人,但擔任英格蘭國王,並讓蘇格蘭、威爾斯、北愛爾蘭,以及其他大英國協王國成員同時奉爲共主。她強烈的國家責任感、親民的個人作風和獨特的個人魅力,在英國和國協的關係與憲政穩定上發揮了不可磨滅的影響。女王每次出席國協國家活動,都是焦點。當「天佑女王」的國歌響起,「一頂王冠,多元共主」,讓人感受到大英國協的具體存在和真正的意涵。
近年來,英國遇到不少麻煩事,首先英國整體國力下降;其次,脫歐議題曾一度長期內耗僵持不下;蘇格蘭、北愛爾蘭,甚至威爾斯民衆開始要求脫離聯合王國獨立;紐西蘭、澳洲、加拿大等國改制共和國的聲音不斷。女王以自己的威望尚能維繫英國的團結穩定。但是女王逝世後,各方開始擔憂英國乃至國協的前途。
查爾斯三世國王的個人魅力與操守遠不如他的母親,他無法如女王那樣保持對聯合王國與國協的影響力。英國脫歐之後,蘇格蘭和北愛爾蘭人再次掀起獨立運動的高潮。蘇格蘭首席大臣不斷催促英國政府同意進行第二次獨立公投,但現任首相特拉斯則強硬地予以回絕。即使女王靈柩從北部抵達愛丁堡之際,哀悼的蘇格蘭人並不揮舞英國米字旗,蘇格蘭的獨立傾向可見一般。
北愛爾蘭也潛伏危機,脫歐之後,愛爾蘭共和軍的政治側翼新芬黨聲勢大漲,他們的主張一直要求脫離聯合王國並且與南部的愛爾蘭共和國合併,並在今年北愛選舉中首次贏得議會多數席位。這在2、30年前是絕難想像的情景。
從歷史長遠的角度來看,自從布萊爾給予蘇格蘭、威爾斯與北愛爾蘭成立自治政府之後,蘇格蘭獨立;北愛爾蘭獨立再與愛爾蘭合併;國協王國內的紐西蘭、澳洲、加拿大等國改製爲共和國都是難以避免的。
特拉斯繼任首相的生涯史無前例。她於9月6日獲英女王任命爲首相,兩天後,在位70年的女王逝世。女王去世前數小時,特拉斯公佈了極具爭議的施政經濟刺激計劃,包括爲面臨能源帳單飆升的英國人提供支持,以及自1972年以來最激進的減稅方案。但隨後,由於英國全國進入哀悼靜默期,一切政治運作與爭議都暫時停止。
但慘淡的經濟數據、激進的財政計劃以及強勢美元導致英鎊大幅貶值,創歷史新低。再加上英國對烏克蘭毫無保留的政治與軍事支援,對俄羅斯採取強硬政策而大舉增加國防軍事支出,預計將達到GDP的2.3%,這些都對英國原本已經孱弱的經濟增加額外的負擔。
在外交層面上,特拉斯決心要重寫英國脫歐協議關於北愛爾蘭一國兩制的特殊狀態,將北愛重新放回聯合王國單一關稅架構之內,但此舉無異切斷南北愛爾蘭的陸地聯繫,加劇英國與歐盟的緊張關係。再加上拜登不但身爲、也代表愛爾蘭裔的美國天主教徒,此舉可能破壞英美特殊關係。拜登在國喪期間與聯合國大會期間,二次取消與她的會晤,她卻還要追隨美國對抗中國的崛起。
英國爲女王離去舉行盛大的葬禮,舉世政要冠蓋雲集倫敦哀悼。最終,在下沉的棺木與遠去的風笛聲中,女王離去的背影,其實象徵一個時代的終結與帝國逐漸消逝的榮光,留下左支右絀的「小不列顛」。
(作者爲國立雲林科技大學副教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