時論廣場》氣球事件激化美國國內政治(邱世卿)
中方高空氣球在南卡羅來納州外海被擊落,圖爲美國F-22戰機2月4日在空中留下的凝結尾。(美聯社)
隨着電視畫面中一顆白色氣球在6萬英呎高空化爲一團白煙緩緩墜落的畫面傳遍全球,這一顆幾天來引發全球爭議的流浪氣球,並沒有如鏡頭裡的氣球般泄氣地落回地面,反而是讓各種不同立場的人持續爭吵不休。
這顆屬於中國的高空氣球侵犯美國領空毫無爭議,不論是從美國國內法或國際法的角度,美國絕對擁有擊落該氣球的合法權限,但整起事件有趣的地方是,氣球從一開始進入美國的領空到2月2日,美國國防官員首次宣佈正在追蹤這個中國氣球以來,隨着美國國內的爭議,包括川普在內的共和黨人嚴厲批評拜登總統,認爲他遲遲不擊落氣球正顯示對中國的軟弱態度,拜登就一直面臨政治壓力。所以可以說,這顆氣球引起的問題主要是美國國內的政治問題,多於中美關係的問題。
2月4日14點39分,美國軍方終於出動數架F-22戰鬥機,在多家媒體拍攝見證下動用飛彈,在美國東海岸上空擊落該氣球。
高空氣球(英語:High-altitude balloon)是指內部充滿氦氣或氫氣的載人或無人氣球,通常被釋放到地球平流層的高度(大約距離地表10公里處)進行資料收集或實驗的平臺。現代高空氣球也會搭載電子設備,例如無線電訊號發送器、照相機或全球定位系統,可以將收集的資料或實驗的數據即時傳回地面的接收站臺。
我們常見爲科研或天氣預報收集大氣資料的高空氣球,或是谷歌的母公司Alphabet此前曾提出以高空氣球作爲網路信號中繼的「氣球網路計劃」(Project Loon),都是利用高空氣球便宜、長滯空時間的特性作爲設備的載臺。
單純從使用原理來看,高空氣球的確可以在搭載合適的設備後,從科學實驗或商業目的的平臺搖身一變,成爲間諜氣球或軍事用途的載臺,但是不論搭載電子設備的目的是科學用途還是探測機密,氣球不是飛艇,氣球本身沒有動力或是隻能以很有限的動力控制方向,這就造成了氣球方向必須隨着高空氣流流動的限制,這種限制對於必須精準控制或是隱藏行蹤的間諜行動十分不利。再者,現代各國高科技遙測遙感技術日新月異,是否有必要使用這種只能控制高度,無法控制方向的飄浮氣球作偵察?美方指控這顆流浪氣球是間諜氣球其實是很難成立的。
氣球雖然輕,但引發的效應可能是大國之間以自身重量的互相碰撞。
美國國務卿布林肯原定2月5日在北京會見中國國家主席習近平。根據白宮發言人尚皮耶(Karine Jean-Pierre)表示,當拜登聽取了關於中國高空偵察氣球飛越美國上空的簡報後,總統和其顧問們一致認爲,國務卿布林肯不應在此時前往中國。接下來就是美國國內各黨派政治人物以此事件開始擴大各自的表述,而繼續討論這一顆氣球搭載的究竟是科學、商業或是間諜用途的設備已然沒有意義,氣球的命運也早就已經被決定。
杯弓蛇影,足以說明這次的氣球事件。你首先得要有一把弓,而這顆氣球恰好扮演了弓的角色。最後你還需要一羣怕蛇的人。
偵察氣球、間諜氣球,媒體以各自喜好的名詞稱呼這顆氣球。但是當你有了環繞地球軌道的衛星,誰還會需要用高空氣球這種飛得慢又容易被探測、追蹤的老技術,到你家門口敲鑼打鼓刺探機密呢?
但現實是這些問題都不重要,對於政治人物來說,他們找到機會可以跟選民說:「你看,這就是我一直跟你們說的,中國是美國的國安威脅…」例如蒙大拿州州長強佛特(Greg Gianforte)在自己的推特上發佈聲明,將這顆氣球跟抖音(TikTok)相提並論,批評中國共產黨透過各種手段監控美國,威脅美國國安。
如果這一顆氣球不是來自中國,而是來自法國、德國、英國呢? 氣球的下場會不會有不同?
被擊落的氣球碎片最後落在南卡羅來納州默特爾海岸(Myrtle Beach)附近一片47英尺(14米)深的水中,美軍現在正在回收散佈11公里範圍內的氣球殘骸,我們也許很快就能知道氣球上搭載的是什麼設備,又或是我們永遠也不知道真正的答案。
在這起事件中,我們可以看到中國在整起事件中的反應與以往類似的案例不同,不論是針對美國國務卿布林肯的暫停中國行,或是美國擊落氣球后的聲明,可以觀察到中國在外交上對美國的態度轉趨強硬,對於保護自身利益的信心也比過去要強烈。
由此次氣球事件上中國不畏懼與美國碰撞的反應預測,未來若美國衆議院議長麥卡錫訪臺,臺海情勢升高的風險應會比上次裴洛西訪臺的圍臺軍演後果更嚴重,蔡政府必須要十分小心處理。
在地球另一端還有俄烏戰爭的背景下,此次氣球風波讓中美關係再擦撞出火花,這次事件後續的發展如何還有待觀察,但在中美關係生波之際,蔡政府不應見獵心喜,更應謹慎因應中美大國的外交變局。
(作者爲退役空軍少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