時論廣場》三政兩軍之後 2027年的挑戰(黃介正)

圖爲大批共軍戰機侵擾臺灣防空識別區。(圖/中國軍網)

時序終於走到「九合一選舉」結束,今年最後一季且對臺灣最重要的連續三個政治日程全部走完,再結合深具安全意涵的兩個軍事行動,不但重構過去,也會影響未來一段時期的臺灣戰略安全環境與政策抉擇。

三個政治日程分別是:10月中下旬的中共「二十大」,11月初的美國「期中選舉」,以及11月底剛纔結束的臺灣「九合一選舉」。在此之前,未在國際觀察家預料之內的兩個軍事行動則是:2月下旬爆發且尚無停止跡象的俄羅斯入侵烏克蘭特別軍事行動,以及8月初中共圍繞臺灣周邊海空域的脅迫性軍事演訓。

中國共產黨「二十大」確立了習近平第3任總書記以及明年連任國家主席的位子,也讓世人看到了未來5年可以充分貫徹習政策路線的領導班子。在幾乎沒有糾錯制約的政治環境中,無論從何種角度分析,北京未來在對美大國博弈以及對臺政策上,當是一人說了算。

美國總統拜登及其領導的民主黨在「期中選舉」並沒有全線潰敗,多數觀察家預期的共和黨「紅潮」,拜登在第一任期後半全面跛腳,都沒有發生。民主黨驚險保住參議院多數,但衆議院拱手讓予共和黨,拜登總統的白宮及行政團隊未來處理美中關係以及對臺政策的拿捏,就更需要應對立法部門的強勢參與。

臺灣的「九合一選舉」在中美兩強政治日程之後,雖然執政的民進黨在選前最後幾周試圖將兩岸對峙引爲競選軸線,卻始終無法遮蓋選民對於中央執政的厭煩與惡感,而造成執政黨在地方選舉的空前潰敗,不但改變朝野政治版圖,也衝擊民進黨政府在剩餘的1年半任期內,在對外關係與兩岸政策上的底氣。

習近平的全勝,拜登的慘勝,以及隨後兩強在印尼峇里島G20會場邊的首次領導人實體高峰會,已經吹起了中美雙方試圖緩和緊張,管控風險的風向;而緊接峰會之後,中美雙方恢復在氣候、財政、貿易、軍事各領域的雙邊會談,自然也在某種程度上,降低了臺灣選民在九合一選舉投票前對於臺海危機的憂心程度。

將時序拉回到三個政治日程之前,兩岸之間與臺灣周邊的軍事緊張可謂與日俱增。俄羅斯總統普丁不顧歐美各國領袖的外交折衝,驟然揮軍全面入侵烏克蘭,促使很多國際友人藉此鄭重警示臺灣:獨裁者意圖難以預測,中共對臺動武可能受到鼓舞,臺灣要儘快做好打仗的準備。

中共解放軍在美國衆議院議長裴洛西訪臺後,立即實施高強度的圍臺軍演,改變了數十年來海峽兩岸軍事行動的默契,更是對臺灣的重大警訊,如果軍演不是3日而是3周、甚至更久,對臺灣的防衛能量、能源供給、政治穩定、社會韌性都更是難以想像的考驗。

雖然俄羅斯在烏克蘭的戰事仍在進行,且最終解決遙遙無期;雖然中共圍臺軍演後,對臺灣周邊進行的戰備警巡已經走向「常態化」;今年的「三政」與「兩軍」算是暫時告一段落,中美雙方至少也嘗試降溫減壓,爲臺海兩岸帶來了情勢緩和的契機,只是不知道這段時期可以延續多久;而執政的民進黨在敗選之後,想不想穿越此一機會之窗亦難估算。

距離國際衆多專家提示2027年中共完備全面武力犯臺能力,僅剩下不到5年,面對美國對臺軍售交貨延宕,我國兵役及動員改革所需時日,再浪漫樂觀的臺灣人也不可視若未見。

九合一選舉剛結束,而我們距離中華民國第16任總統、副總統,以及第11屆立法委員選舉,僅剩下不到14個月,距離各政黨初選提名不到半年,選舉策士們不得休閒,國安菁英們更要上緊發條。

(作者爲淡江大學戰略研究所副教授、中華戰略暨兵棋研究協會理事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