時論廣場》臺灣民主倒退的隱憂(衣冠城)

總部設在瑞典斯德哥爾摩的智庫「國際民主及選舉協助研究所」(IDEA)22日發表報告,指愈來愈多國家走向專制獨裁,受威脅的民主國家數量之多前所未見,美國更首度被列爲民主「倒退」的國家。圖爲美國總統拜登。(中新社)

總部位於瑞典斯德哥爾摩的國際民主及選舉協助研究所(IDEA)日前公佈最新報告指出,全球民主狀況正在倒退,有更多國家走向專制,5年間民主國家數量從104個減少到 98個,美國更首度位列陷入倒退的民主國家名單。IDEA秘書長薩莫拉在報告中特別指出,美國民主的明顯惡化,是最令人擔憂的事態發展之一。美國是老牌民主國家,美國排名的倒退當然具有象徵意義,但是更值得關注的是近年來新興民主國家的民主倒退,特別是出現「選舉威權」或「威權民主」的現象。

該報告要點還指出民主選舉產生的政府,包括成熟的民主國家,越來越多地採用專制的手段。而更重要的是這種民主倒退往往得到了多數的民衆支持。這種來自民衆支持的民主倒退,纔是今日民主的威脅,而非外在的專制國家或內部軍事政變。對民主原則缺乏認識與堅持,纔是民主大敵,更需要時時警惕與提防。

今年報告中大幅衰退的有緬甸、阿富汗和馬利共和國等國家。緬甸由於發生軍事政變因此從民主國家降級爲專制政權。另外從混合政府倒退到專制政權,除了政權被推翻的阿富汗之外,就是發生軍事政變,例如位於西非的馬利共和國。去年8月,馬利發生軍事政變,總統易卜拉欣遭叛軍扣留。

但是這種民主倒退的極端現象已經減少許多,近年來出現的民主倒退較多的是出現在新興民主國家如波蘭、匈牙利的「選舉威權體制」,與過去「官僚威權體制」不同,但有許多值得參照的思考。過去許多民主倒退或威權政體通常是出現軍事政變,以暴力手段奪取政權取代文人政府,如許多南美國家像阿根廷、智利等;或是出現帶有軍事統治色彩的威權政體,如臺灣、南韓。學者將這類型的國家稱之爲「官僚威權體制」。

這類體制往往有以下特點:一、限制公民權,打壓或控制民間社會,限縮進入權力中心的渠道。二、經濟上推行有利於跨國化部門、上層資產階級和寡頭壟斷集團的資本積累模式。三、意識形態上以實用色彩的發展主義,強調經濟忽視社會問題,特別是社會問題中的政治意涵。四、權力結構上實行由暴力集團與技術官僚相結合的專家政治決定社會資源的分配。

現在的選舉威權體制的特點則是:一、有較爲開放的公民權,但是對弱勢或政敵則利用法規或行政裁量予以排擠或限制;有開放的民間社會,但是利用行政資源予以收編;選舉透明度與公正性增加,但是媒體操弄、行政中立與選舉規則仍受詬病。二、在經濟上接受新自由主義,但是在一些新興民主國家轉型過程出現國有資產私相授受的行爲,以自由化之名建立新的恩庇關係。三、在意識型態上,發展仍是硬道理,但是減少暴力色彩,引入更多的宗教、民族主義、消費主義等軟性元素包裝國家機器的目的。許多弱勢者的處境或社會議題並未因爲民主化得到改善。四、權力結構仍不脫菁英統治色彩,官僚地位降低,政黨菁英與侍從集團瓜分社會資源。

民主是一套政治博弈規則,這套規則開放、透明、公平、公正、和平,才被近代世人所推崇。但是近年來「選舉威權體制」借用執政優勢對於媒體控制與意識形態機器操控,以民主程序改變遊戲規則,建立有利於己的不公平的環境或規定,破壞憲政精神、權力分立,鞏固執政優勢,達到長期執政的目標。民衆往往不容易察覺遊戲規則已悄然改變,這就是這一波民主倒退的一大特色。

美國的民主倒退較多是社會兩極對立的結果,大多數菁英對民主憲政的維護仍有相當深刻的堅持,這可以從川普執政末期,衆叛親離,令出不行的現象以及各界對國會暴力事件的反應可以得出。當美國社會經過激烈辯論和政治博弈後,迴歸民主應該還是可期的。反觀民進黨對司法人事的深度介入、控制媒體、豢養網軍、收編民間團體與知識界、濫用國家資源收買樁腳等等違反民主原則的亂象,讓臺灣的民主發展也出現倒退的現象,這纔是讓我們最擔憂的。(作者爲退休大學教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