時論廣場》中國資本市場改革開放的最大挑戰(丁學文)
大陸證監會發布《關於全面實行股票發行註冊制前後相關行政許可事項過渡期安排的通知》,從2月1日起,全面實行股票發行註冊制改革正式啓動,同步改革資本市場如發行承銷與交易制度等。(中新社)
現在亂不亂?真的很亂。本來,通貨膨脹加速、能源糧食緊缺、全球央行升息、銀行爆雷等就已經夠讓人頭痛了,偏偏還有那些喜歡以政治或所謂的「意識形態」處理經貿問題的各國政客,他們唯恐天下不亂似地推出了各種撕裂全球的產業作爲,搞得地緣政治不但亂七八糟,更讓全球經濟的迷霧平添幾許難以解讀的沉重。
過去半個月,成千上萬的抗議者走上了柏林、倫敦、巴黎等歐洲街頭,要求結束在烏克蘭的戰事,同樣的場景也出現在了華盛頓的林肯紀念碑前,這不但是伊拉克戰爭以來美國出現的最大反戰示威潮,更讓在華盛頓舉行國際貨幣基金組織IMF和世界銀行春季年會的各國政要尷尬不已。
4月13日,國際貨幣基金(IMF)總裁喬治艾娃(Kristalina Georgieva)在會議開始的第二天就發出了警告:「隨着大國之間的地緣緊張局勢升高,各國爭先恐後保護自身的工業供應鏈,『新冷戰』的可能性一觸即發。『碎片化』已經成爲全球疫後世界最明顯的標籤。」
平心而論,全球經濟的傷痕累累大家心知肚明,現在這個世界,太需要暮鼓晨鐘,太需要一些好的信息或是正面的立論了。4月18日,Bloomberg按照IMF發佈的《世界經濟展望報告》數據計算後,發現中國將在未來5年成爲全球經濟增長的最大貢獻國,中國將爲全球GDP增長貢獻22.6%,印度緊隨其後爲12.9%,美國11.3%。真的是這樣嗎?中國可以怎麼成爲拉擡全球經濟復甦的火車頭?
亞洲開發銀行顯然不這麼認爲,4月初發布的《2023年亞洲發展展望》雖然上調了中國的經濟增長至5%,但仍然認爲中國在2023年的對外貿易增長將會放緩,資本流動也將弱化,在西方經濟體的需求疲軟情況下,出口肯定將呈下降趨勢,只有出境旅遊恢復有可能造就服務貿易的回升。除此之外,中國還將面臨諸如消費或房地產市場復甦速度慢於預期的內部風險,以及全球經濟降溫超過預期的進一步外部風險。
很多人問我:怎麼看中國?我的回答:要看懂2023年的中國變化,基本上不出兩個主軸─「財政轉移的刺激政策」和「資本市場的改革開放」。財政刺激政策不是我的專業,我也不想回答。但資本市場改革我倒可以帶大家略窺一二,我把它稱爲中國資本市場的改革開放。
確實如此,讓我們看看最新的官方數據,截至去年12月,外資持有的大陸在岸股票價值已經降至32兆人民幣(約4.7億美元),約佔大陸股票總市值的4%,比去年同期的4.3%低。與此同時,去年大陸私募股權交易的價值更比之前暴跌了53%。可見疫情隔離和中國政府的強勢封鎖確實嚇阻了全球資本的中國熱。
新任的大陸國務院總理李強3月底在海南博鰲亞洲論壇的賣力演出大家都看在眼裡,甚至在論壇舉行的當口,阿里巴巴就宣佈了一分爲六獨立上市,消息一出,阿里巴巴位在美國的存托股票(ADS)價格急升14.26%,阿里巴巴在香港的股價也大漲13.29%,這表示,最少,資本市場是歡迎的。
衆所周知,中國經濟正在振衰起敝,其中最重要的就是由外向型經濟發展轉爲內需主導,在房地產步履蹣跚之際,想要刺激消費,讓老百姓感覺炒股可以賺錢確實不失爲一個好主意。從2月股市全面實施註冊制,到3月中旬,中國監管機構新增1000多家外國投資人可以通過「滬港通」(Stock Connect)投資的內地上市公司名單,一口氣讓中國交易所高達90%的市值向全球投資人張開了雙臂。3月31日開始,計劃在國外上市的大陸企業VIE(可變利益實體)甚至得到了中國政府當局的承認。
坦白說,動態清零結束後的這兩個月,中國確實跨開大步動作連連,但,要改變人們的Mindset真的很難。北京的魅力攻勢有多大的作用我不敢說,但我知道受過傷的運動員再怎麼復健也很難回到顛峰狀態。2023年的前兩個月,全球資金看似重新歸隊中國,但其實外資也拋售了260億美元以上的中國債券。北京政治的變化讓很多外資對大陸市場望之卻步,與美國關係的惡化更是短時間難以化解。這些都是大陸資本市場改革很難自圓其說的壓力,也是中國資本市場改革開放的最大挑戰。
(作者爲創投合夥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