駛入數字經濟產業快車道——來自上海市楊浦區的調查
提起上海市楊浦區,人們首先想到的是這裡深深嵌入的工業基因。近年來,面對數字經濟蓬勃發展帶來的機遇與挑戰,楊浦區深入實施創新驅動發展戰略,緊跟數字時代步伐,以數字經濟爲核心的創新型現代化產業體系正逐步構建,走出了一條從“工業楊浦”到“創新楊浦”的轉型升級之路。
位於黃浦江畔的楊浦區是上海市面積最大、人口最多的中心城區。在這裡,如畫風景與璀璨人文並重,傳統工業與現代科技並存,這裡不僅是一條中國近代工業文明長廊,還是一片近悅遠來的世界級濱水區,更是一片生機盎然、創新活躍的數字經濟發展區。
近年來,楊浦區深入踐行人民城市理念,緊跟國家和上海市重點產業發展導向,充分發揮高校院所集聚、創新創業活躍等特色優勢,深入推動教育科技人才一體發展,因地制宜發展壯大數字經濟,不斷激發高質量發展新動能。如今,楊浦區數字經濟發展情況如何?有哪些可供借鑑的經驗做法?探索了怎樣的發展路徑?
優化產業生態
漫步楊浦濱江,傳統工業氣息與現代科技智慧和諧共融。這裡不僅是高校集聚區,還是數字經濟產業集聚區。作爲國家創新型城區、全國雙創示範基地、上海科創中心重要承載區和“科創中國”試點城區,創新一直是楊浦區的鮮明底色。在提升創新產業競爭力的過程中,楊浦區積極打造數字經濟產業體系,相關產業發展駛入快車道。
楊浦區科技和經濟委員會黨組書記、主任李正明介紹,截至目前,楊浦區數字經濟企業總數已超過7000家,廣泛分佈在工業設計、雲原生、工業互聯網、金融科技等領域。其中,以軟件和信息服務業爲代表的數字經濟連續7年保持兩位數增長。今年1月至8月,軟件和信息服務業營收約2100億元,同比增長19.6%,增速居上海中心城區第一位。
發展數字經濟,增強科技創新策源力是關鍵。楊浦區積極探索區校合作,讓創新從實驗室走向應用場。今年5月,楊浦區與復旦大學、上海城投(集團)有限公司聯動,共同推進未來谷—灣谷創新中心建設。此外,楊浦區還與同濟大學共同推進同濟數字城市研究院、國家智能社會治理實驗綜合基地建設。目前,楊浦區擁有39家市級專業技術服務平臺和50家工程技術研究中心,其中上海數學與交叉學科研究院已正式運營。
推動數字經濟發展,要用創造力激發生產力,最終轉化爲產品落地。但實現規模化產出並不容易,政府必須做好引領,把握數字經濟發展“龍頭”方向,不斷加強頂層設計和整體謀劃。
據介紹,楊浦區成立了楊浦區委創新發展委員會,審議推動教育科技人才一體化發展相關舉措。從承接一體化改革落地、賦能產業發展、形成示範樣板出發,聚焦強化策源能力、培育領軍企業、服務產業發展、構建開放體系、探索評價指標等方面,推動教育科技人才一體化“軟”機制與重點產業發展的“硬”需求場景有機結合、互動互促。
李正明告訴記者,楊浦區以數字經濟爲核心,落實重點產業鏈長制分工。前瞻佈局人形機器人、低空經濟等未來產業新賽道,研究制定了《楊浦區促進低空經濟發展的若干措施(試行)》等專項支持政策,推動應用場景落地,推進楊數浦數字經濟集聚區建設。同時,強化“科技+”支撐,探索實施專精特新企業“雁陣”培育計劃和科技領軍企業矩陣培育計劃,建立楊浦區科技企業創新顧問制度,推動創新持續落地。
在一系列政策措施的有力推動下,楊浦區不斷升級創新載體能級,積極引進培育垂直大模型開發及應用領域的創新企業。其中,啓迪之星成功入選上海市級高質量孵化器,同濟科技園、楊浦創業中心等孵化器被納入市級高質量孵化器名錄庫。楊浦區還積極佈局建設科技園區,編制形成《張江高新區楊浦園高質量發展行動方案(2023—2025年)》,高標準謀劃楊數浦·未來谷建設方案,爲科技創新提供廣闊平臺。
金融資源對於推動科技創新至關重要。楊浦區以“金融+”賦能科創發展,制定了關於促進科創金融發展的若干措施,探索打造具有楊浦特色的股權投資體系;制定《楊浦區科技企業創業責任保險補貼的實施辦法》,完成了上海市首個金融徵信領域數據資產的質押融資,僅用14天完成融資產品研發和貸款撥付全流程。
爲了推動數字經濟賽道企業快速發展,楊浦區聚焦雲計算、大數據、人工智能等細分賽道,建立投早投小的多元化基金矩陣,通過“基金+基地”運作模式,引導社會資本投向數字經濟早中期企業。目前,楊浦區財政局共出資設立9只基金,規模119億元,共投資65家區內企業,通過“投帶引”引入投資額165億元。
“楊浦區將持續發揮區位優勢,通過構建數智賦能的產業生態、強勁活躍的技術生態、多元集聚的企業生態,不斷優化數字經濟產業生態,強化產業核心競爭力。”李正明表示。
激發創新活力
從上海地鐵3號線淞發路站出發,步行約10分鐘即可到達位於楊浦區新江灣城西北部的灣谷科技園。步入園區,一幢幢頗具現代感的建築映入眼簾,科技創新氛圍濃厚,上海技術交易所就落戶這裡。
“自2020年10月28日開市以來,上海技術交易所累計交易額已突破451億元,累計進場項目4383項。其中高校和科研院所交易額佔比非常大。”上海技術交易所副總裁陸繼軍介紹,上海技術交易所利用自身的權益登記制度,以及科技成果多元化的評價體系,幫助科研人員釐清科技成果的所有權、使用權、收益權、處置權,以及轉化後的收益分配機制,有助於試點單位科技成果的管理及轉化。
“對高校和科研院所而言,上海技術交易所在助力科技成果轉化過程中起到了‘催化劑’作用。”陸繼軍說。
爲了更好激發創新活力,楊浦區匯聚高端企業和人才,依託轄內高校,打造科技人才高地建設主引擎,讓大學、研究機構、投資機構、科技企業、技術人才形成共生、內生、共融的創新生態羣落,爲數字經濟的發展夯基壘臺。楊浦區這片濱水沃土,正從“楊樹浦”變身“楊數浦”,煥發出別樣生機。
數據要素是助力科技創新的關鍵力量。如何讓豐富的數據資源更好賦能經濟社會發展?
距離上海技術交易所50米的上海數喆數據科技股份有限公司,是楊浦區數字經濟行業的代表性企業之一。數喆數據以數據採集、分析和人工智能應用爲抓手,在科技領域爲各級部門和企業客戶提供助力,通過挖掘釋放數據要素價值,提升政務數據科技水平和應用能力。
“近幾年,楊浦創新指數報告備受創業人士關注,數喆數據是這份報告的參與者之一。”數喆數據副總裁顧瑛玉介紹,“該指數從創新要素、創新環境、創新成果、創新影響力4個維度評估楊浦區創新發展的質量和水平,涵蓋創新策源力、數字經濟產業發展成效等多項指標,直觀呈現區域創新的亮點特色、發展趨勢等,爲科學決策打下基礎。”
繪就數字經濟產業的大圖譜,既需要政府引領,也需要科創企業和載體的相互支持。2013年,上海商米科技集團股份有限公司在楊浦區成立集團總部。商米科技聚焦智能終端產品與技術在商業領域的普及和應用,打造了多品類智能商用loT設備,以及智能商用操作系統、loT雲管理平臺等產品和服務。
“得益於楊浦區創新多元的商業氛圍和親民高效的營商環境,商米科技的團隊規模不斷擴大、業務持續增長,已成長爲一家規模超過30億元、全球員工達1000餘人的企業。”商米科技集團副總經理張金普說,“商米科技將最新的產品理念和技術應用到智能終端領域,通過創新與市場緊密結合,不斷提高研發效率和創新效率,產品和服務已覆蓋200多個國家和地區。”
商米科技創新力的不斷提升,離不開大創智創新發展示範園區爲其提供的“夢想熱土”。大創智園區綜合管理部副經理馬平川介紹,“園區南鄰五角場城市副中心,北靠新江灣城國際社區,周圍環繞着復旦大學、上海財經大學、同濟大學、海軍軍醫大學和上海體育大學,科教資源豐富,高智人才集聚,是楊浦區踐行大學校區、科技園區、公共社區‘三區融合、聯動發展’理念的先行區和試驗田。目前,大創智園區總營收已超3000億元,園區內科創企業佔比較高,發明專利的轉化率也很高,專精特新和高新技術企業數量佔楊浦區的四分之一”。
在服務企業方面,大創智園區爲企業提供工商註冊、人力資源招聘、合法合規風險提示、知識產權培訓等相關專業服務,每年主辦活動約20場。“針對區域內重點企業,我們配置專員爲其答疑解惑,同時還會定期舉辦企業家沙龍,進行企業間經驗分享和信息輸送。”馬平川說。
爲了進一步在激發創新創業活力方面形成特色,更好爲企業保駕護航,2018年底,楊浦區聯合復旦、同濟、上海財大、上海理工等高校和產業界龍頭企業,共同發起成立了上海五角場創新創業學院。
“在創新創業過程中,許多人面臨着怎樣和創業‘賦能方’打交道、怎樣獲取各方支持、如何利用資源爲創新創業服務等問題。學院致力於爲創新創業人才提供指導,找到創新堵點、打通各類圍牆,讓抱有共同目標的人更順利地走到一起,在開放多元的環境中爲創新提供源頭活水。”上海五角場創新創業學院執行院長楊苓表示,希望通過各種形式,搭建起創新創業者的“好友圈”,催生新的“化學反應”。
拓寬應用場景
不論是推動科技創新,還是發展數字經濟,都應把滿足人民對美好生活的期待作爲落腳點。楊浦區深入踐行人民城市理念,堅持人民城市人民建、人民城市爲人民,讓羣衆共享科技創新發展成果。
位於楊浦濱江的“長陽秀帶”有着“U”形岸線形態,恰如一張拉滿的弓,爲數字經濟發展和人民城市建設不斷蓄力。這片濱江秀帶不僅是一道城市風景線,更是一片涌動着創新活力的區域,集聚着美團、抖音等數字經濟頭部企業。
可以想象嗎?你的外賣從空中“乘風而來”,最終“空降”在手中。在楊浦區,這一場景已經成爲現實。今年7月,美團無人機上海黃興公園航線已進入試運行階段。10月下旬,美團無人機第三條航線正式開航,從五角場合生匯到周家嘴路上的互聯寶地園區,附近企業員工的午餐外賣從空中逐一降落,高峰時段,掛着外賣的無人機還要在空中排隊等候。
記者瞭解到,美團第四代無人機可在10分鐘內將2.4公斤重的物品安全配送給5公里以內的客戶,能在山地平原、景區、水域、城鎮郊區以及複雜的城市樓宇場景內安全飛行,在中雨、中雪、弱光等環境下也能正常運行。
李正明告訴記者,楊浦區積極響應《上海市低空經濟產業高質量發展行動方案(2024—2027年)》相關要求,正在推動“小衆試點”轉變爲“大衆體驗”,不斷拓展和創新低空應用場景,努力服務好、保障好各類“奇思妙想”的落地,搶抓產業發展機遇。
產業的發展堅持以人爲本,楊浦區鼓勵數字經濟企業創造新的應用場景,滿足人們對品質生活的多元化需求。
“得益於楊浦區良好的營商環境和有力的政策支持,得物已經發展成最受年輕人歡迎的電商平臺之一。我們堅持技術驅動,把人工智能、虛擬現實、增強現實等最新技術應用到業務場景中,自主開發了AR試妝、AR試鞋、AR配飾試戴、AR賀卡、AR藏品等一系列功能,讓用戶足不出戶即可試穿試戴感興趣的商品,幫助用戶進行購買決策。”得物技術專家郭曉威說。
“得物將堅持前沿科技創新探索,在保障網購安全的基礎上,爲消費者帶來愉悅的購物體驗,激發消費市場新活力。”郭曉威表示。
如今,楊浦區正全面建設創業生態,把應用場景和創業場景疊加,讓上下游鏈出“大集羣”。
行走在楊浦創智天地,年輕時尚感撲面而來,這裡是楊浦大創智創新發展示範園區的核心地帶。
依託嗶哩嗶哩、字節跳動等頭部企業,大創智園區積極吸引上下游企業進一步匯聚,培育出聲網、優刻得、萬物新生、商米科技、醫學界等細分領域的領先公司;重點跟進醫療醫藥、在線文娛產業鏈,形成了以“互聯網+大健康”爲特色的智慧醫療產業集羣,推動中國(上海)網絡視聽產業基地楊浦片區落地。
2014年,從海外歸來的趙斌在大創智園區租下3個工位,創辦了聲網,鑽研實時音視頻技術。2020年,聲網在美國納斯達克上市。如今,公司工位數量已從個位數變成“幾層樓”,產品和服務覆蓋社交、娛樂、醫療等20多個行業的200多種場景。
“大創智園區創新生態集聚,讓創業者不僅能邁得開步,還能走得更遠。”趙斌說。據介紹,這片8.2平方公里的科創園區已聚集4600餘家大大小小的創新型企業,17萬餘人在這裡創業、工作和生活。園區內樓上樓下、左鄰右舍之間,處處是文化創意與網絡科技的創新生態,一條互聯互通的上下游產業鏈在此成型,業務合作順暢便利。
放眼整個楊浦濱江,數字經濟“總部秀園”日夜趕工,老工業建築和新總部項目共融共生。“楊浦區將努力建設屬於人民、服務人民、成就人民的美好楊浦,奮力探索新時代中國特色社會主義現代化城市建設的楊浦實踐。”楊浦區委書記薛侃說。(經濟日報記者 李治國 唐一路)